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荞麦栽培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荞麦栽培史history of buck—wheat culti-vation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救荒作物之一,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
荞麦原产地,有说在亚洲西南部湿润山区,有说在中国云贵高原,有说在中国黑龙江至贝加尔一带,还有说在亚洲中部或北部。
在考古方面亦发现过荞麦,最早的实物是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前汉墓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另外陕西咸阳马泉和甘肃武威磨嘴子也分别出土过前汉和后汉时的实物。
在中国西南地区有荞麦的野生种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今云南一些地方仍称之为野荞或万年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荞麦又称莜或乌麦。有关荞麦的文字记载,始见于《神农书》,但此书为伪托的佚书,后人虽有辑本,似不可靠。南朝梁代顾野王的《玉篇》也有记载,但《玉篇》也有后人增益的东西。《齐民要术》“杂说”、《四时纂要》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均有关于荞麦的确切记载。说明唐代已广泛栽培。王祯《农书》说“北方山后诸郡多种”,“南方农家亦种”;《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也说荞麦“南北皆有”。清代各地方志中也多有关于荞麦的记载,普遍认为它是“旱时珍品”、“备荒之善谷”。
荞麦的栽培比较简单。因为它的全生育期极短,可以在主作收获后,补种一熟荞麦,既增加复种指数,又便于与其他作物轮作换茬。《天工开物》说“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农圃便览》也说收稷后“将地种荞麦”。《马首农言》亦说“荞麦多在本年麦田种之”。明代《养余月令》、清代《救荒简易书》等都指出荞麦可与苜蓿混种,至“刈荞时,苜蓿生根,明年自生”。《农桑经》主张“田多者,年年与菜子夹种”。《齐民要术》强调要适时收获,指出“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对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落矣”,指明下部2/3籽变黑,上部1/3的籽为乳熟期时,为最佳收获期。并已认识到荞麦具有后熟作用。
荞麦除供食用外,其茎、叶及果实均有药用价值,果皮可作药枕,《滇南闻见录》谈到当时云南“有荍稗烧酒”,但不宜多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