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qiáomài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绿中带红,中空,花白色或淡红色。籽实也叫荞麦,加工后供食用。 ★荞面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雜 > 蕎麥 蕎麥 qiáomài 亦稱“烏麥”、“花蕎”、“甜蕎”。蓼科植物蕎麥的乾燥種實。以其實三稜如蕎,爲食糧之一種,若麥,故名。三角狀卵形或三角形,先端尖,具三稜,棕褐色,光滑。主治腸胃積滯,癰疽發背,絞腸痧痛。唐·孫思邈《千金·食治·蕎麥》:“味酸,微寒,無毒。”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一·蕎麥》:“〔釋名〕烏麥、花蕎……俗亦呼爲甜蕎。” 荞麦【同义】总目录 荞麦乌麦荞麦common buckwheat秋季主要蜜源植物。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别名乌麦、甜荞、三角麦。古代称莜麦,部分少数民族称“额”。蓼科。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淡绿色或红褐色。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无柄或抱茎。叶片近三角形,全缘。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或粉红色。瘦果,卵形,有三锐棱。 荞麦原产中国,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即记述了它的栽培技术。据1975年统计,世界荞麦种植面积为161.6万公顷,苏联种植150万公顷,位居第一; 中国次之,80年代初约为50万公顷,西北、东北、华北及西南一带高寒山区为主要产区。荞麦是耐旱、耐瘠,生育期短的优良补种作物。一般秋季开花,每株可开花200余朵,花期可达一个月。黑龙江8月上旬开花,辽宁阜新8月中旬。河北保定8月下旬或9月上旬。山东9月初开花,9月底结束;16℃时泌蜜很少;反之,遇干热天气,气温超过28℃时,随着气温升高而泌蜜量递减。内蒙古、陕北、宁夏、甘肃东部8月中旬开花,9月中旬结束。湖北孝感9月中下旬,江西鄱阳湖一带9月上旬开花,9月中下旬结束。广西全州10月上旬、广东韶关10月上中旬开花。云南荞麦中的早荞7~8月开花,晚荞9~10月开花。在云南西北和东北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或半山区,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低海拔地区花期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地方荞麦开花期遇1~2级东南风,泌蜜旺盛。宁夏固原地区,处于内陆高原地带,刮东南风(俗称“火风”)时泌蜜减少或停止,刮西北风反而泌蜜旺盛。生长在疏松的砂壤上的荞麦,泌蜜多。昼夜温差的大小与荞麦泌蜜量成正比,东北、华北、西北昼夜温差大,荞麦泌蜜量大于昼夜温差小的江南各省区。磷肥充足,可增加蜜腺分泌。 荞麦常年每群可采蜜30~40千克,强群可采50千克以上。荞麦花有8个蜜腺,位于雄蕊茎部,圆形,黄色,呈暴露型。荞麦蜜腺能分泌丰富的花蜜,雄蕊也含较多的花粉。每100朵花里的花蜜含糖量为15.2毫克。每公顷荞麦花蜜里含糖量为105千克左右。蜜呈褐红色,有异味。营养价值高,甜度大,易结晶,结晶粒粗。荞麦蜂蜜成分如下: 葡萄糖33.551%,果糖37. 178%, 蔗糖3. 446%, 粗蛋白0.405%, 水分18.0%, 灰分0.033%; 酸度0.592,酶值8.3。 荞麦花粉暗黄色,花粉粒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3裂圆形。大小为32.6 (30.3~35.7)×20 (18.1~24.4)微米。具3孔沟; 沟细长而明显,内孔圆形,轮廓不很明显,直径大大超过沟的宽度。外壁两层,外层厚于内层,具有与轮廓明显的棒; 表面具网状雕纹,网孔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62~0.91微米,网脊宽,由细颗粒组成,网至沟边和两极不变细。其花粉成分中氨基酸含量较低,为11.05%;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而铜、钴、铁等重要微量元素含量比一般花粉高出数倍,含量如下(毫克/100克):铁230,铝460,钙580,镁>580,钡2.9,铍0.006,锰2.9,锆0.58,钛4.10,铅0.120,锡0.230,镓0.058,铬0.170,镍0.087,钼<0.058,钒0.120,铜2.00,镱<0.058,钇0.087,锌1.20,钴<0.058,锶1.20;铋-,银<0.0060,硼1.20,钠≥60,钾>580,磷460,硅>580,硒0.0024。荞麦花粉三萜烯酸含量较高(8.570~11.06毫克/100克)。荞麦花粉维生素P(芸香苷)含量较普通花粉丰富(17毫克/100克)。荞麦花粉氨基酸的含量(克/100克)是:天冬氨酸1.28,苏氨酸0.49,丝氨酸0.59,谷氨酸1.96,脯氨酸0.76,甘氨酸0.52,丙氨酸0.69,半胱氨酸-,缬氨酸0.65,甲硫氨酸5.78×10-2,异亮氨酸0.48,亮氨酸0.83,酪氨酸0.43,苯丙氨酸0.54,组氨酸0.53,赖氨酸0.73,精氨酸0.51,总计11.05。 荞麦开花时要求昼夜温差大;夜间较冷而白天气温高,晴朗无风,开花多,泌蜜丰富。早晨开始泌蜜吐粉,中午时泌蜜最多,以后逐渐减少,14时后停止。但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泌蜜能延迟到下午。雨后早雾即晴的天气,泌蜜最盛。泌蜜最适气温是25~28℃。气温在25℃以下时,随气温下降而泌蜜递减。 荞麦是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有花柱异长现象:一类植株的花有长的雄蕊和短的花柱;另一类植株则雄蕊短而花柱长。在自然条件下,两类植株的比例数近于相等。短花柱的花只能被短雄蕊的花传粉;长花柱的花只能被长雄蕊的花所传粉。所以利用蜜蜂为荞麦作异花授粉,能使荞麦增产25~45%。 中国栽培的除上述荞麦外,还有同属中的苦荞麦、翅荞和米荞。 荞麦药名。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又名荍麦。为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的种子。我国各地都有栽培。甘,凉。入脾、胃、大肠经。降气宽肠,导滞,消肿毒。 ❶治肠胃积滞,腹痛泄泻,痢疾,白浊,赤白带,瘰疬。磨粉炒黄,水调服:每次10~15g,一日数次。 ❷荞麦粉和醋调涂,治小儿丹毒,疮疖初起;水调敷烫伤。脾胃虚寒者慎服。种子含槲皮素、芸香苷、油酸及三种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瘦果含水杨酸等。含本品的饲料或食物可降低血压、血脂、血糖等。 荞麦buckwheatFagopyrum Mill. sp.,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谷类作物。主要有两个栽培种: ❶甜荞麦(F.es-culentum Moench)。又称普通荞麦。茎直立,幼嫩时多汁,稍有棱角,多分枝,淡绿带红色。叶三角或戟形。叶腋或茎端着生总状或圆锥花序;异型花:花柱长而雄蕊短者称针头花,花柱短而雄蕊长者称线头花;花被白或淡红色,基部有蜜腺。瘦果,三棱卵圆形,银灰、褐或黑色。喜凉爽而稍湿润气候,不耐寒。生育期短,仅60~90天;春秋均可播种。有救荒作物之称。宜间作或套作。中国东北栽培较多。 ❷苦荞麦〔F.tataricum (L.) Gaertn〕。又称鞑靼荞麦。总状花序不集生,花小、花被带绿色或黄色,瘦果顶端矩圆,棱角钝而呈波状。子实品质差,带苦味,但适应性强。中国西北等地有野生或栽培。种子食用,茎叶青刈可作饲料或绿肥。 荞麦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粮、饲兼用作物。又称荞子。起源于中国。主要有甜荞、苦荞、翅荞、米荞四种类型。四川省主要栽培甜荞和苦荞。耐瘠薄,生育期极短,一般六七十天即可收获,春、夏、秋三季皆可播种栽培。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区和盆周山区。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凉山、黔江、万县、阿坝、绵阳、涪陵等地、市、州,主要推广品种有凉荞1号、额土、额拉。1994年全省栽培荞麦96万亩,平均亩产143千克,总产量13.7万吨,其中凉山州栽培60万亩,总产量9.9万吨。 荞麦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直立,分枝,淡绿色或红褐色。叶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总状或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淡红色或白色。瘦果卵形,黄褐色至黑褐色。花果期7—9月。栽培作物。奇台、阜康、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有栽培。种子富含淀粉,除供磨粉食用外,也供药用,能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泻泄、疮痈肿毒、烫火灼伤。 荞麦蓼科荞麦属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及中亚。分甜荞、苦荞和翅荞3个栽培品种。短日照植物,生育期2~3个月。积温约1000~1200℃。适宜土壤pH值6~7,蛋白质含量约11%。高达90 cm,茎直立,上部分枝,绿或红色,具纵棱。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 cm,宽2~5 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叶柄长0.5~6 cm。花序总状或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一侧具乳头状突起。花被5深裂,花被片椭圆形,红或白色,长3~4 mm。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具3锐棱,长5~6 mm,突出于宿存花被之外。花期5~9月,果期6~10月。各地有栽培,“三北”地区种植,种子食用,全草药用,也是蜜源植物。荞麦属15种。分布亚洲、欧洲。中国产10种。 荞麦qiáo mài《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荞麦(105)。药名。 【基原】为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种子。 【别名】乌麦、荍麦(《日用本草》),花荞、甜荞(《本草纲目》),荞子(《草木便方》)。 【性味】甘、凉。 ❶《千金·食治》:“味酸,微寒,无毒。” ❷《嘉祐本草》:“味甘,平寒,无毒。” ❸《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❶《得配本草》:“入足太阴、阳明经。” ❷《本草求真》:“入肠、胃经。” ❸《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用主治】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疬,汤火灼伤。 ❶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❷《本草备要》:“解酒积。” ❸《安徽药材》:“治淋病。” ❹《中国药植图鉴》:“可以敛冷汗。”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荞麦 荞麦qiɑomɑi地方秋季传统小粮食作物。原区农民主要为倒换作物茬口少量种植,产量不稳定。丰年亩产可达百公斤左右。如遇风雨霜害,或收成微小,或颗粒无收,群众称其为荒田。境内原区个别地方小面积种植。 ☚ 草兔 南沟水库 ☛ 荞麦qiáomài出《千金要方·食治》。为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的种子。甘, 凉。入脾、胃、大肠经。降气宽肠, 消积解毒。治肠胃积滞, 腹痛、泄泻、痢疾; 白浊, 赤白带。磨粉炒黄, 水调服,每次10 ~ 15 克, 一日数次。荞麦粉和醋调涂, 治小儿丹毒、疮疖初起; 水调敷, 治烫伤。 荞麦 荞麦本品为蓼科植物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F. sagittatum Gilib—Poly-gosumLmfagopyrum. L.的干燥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收割,打下种子,晒干。种子呈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渐尖,具三棱,棕褐色,光滑。 太阳人药。功能和胃。主治太阳人表里证,实肠胃。在五加皮壮脊汤中和胃、实胃剂。 ☚ 葡萄根 方剂学 ☛ 荞麦buckwheat 荞麦buckwh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