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尔罗德
阿克塞尔罗德(Axelrod,J.1912~),美国生理学、药理学家。因发现神经的体液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失活的机理,成为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三位获得者之一。
阿克塞尔罗德生于纽约。1933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获科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纽约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55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3~1935年在纽约大学医学院细菌学教研室任实验室助理。1935~1946年任工业卫生研究所化学师。1946~1949年任纽约大学第三研究部助理研究员。1949~1950年在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脏研究所化学药理学部助理化学师,1950~1953年任化学师。1955年任保健教育福利部保健服务和精神保健司国立精神保健研究所临床科学实验室药理学分部主任。1970年起改任精神药理研究部研究员。他的研究成果是双重的。
1957年,阿克塞尔罗德对大鼠肝进行研究,发现ATP、蛋氨酸、镁离子等辅助因子能促肾上腺素的量明显减少。1958年他发现在脑、脾和肾上腺中均存在着去甲-3-O-甲基肾上腺素、3-O-甲基肾上腺素、3-甲氧酪胺等去甲肾上腺素(NA)或肾上腺素的O-甲基化代谢产物。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它们的代谢关键是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的作用。不久,他便部分提纯了COMT;是年他还发现在若干种哺乳动物体内也有COMT。1959年他证实了COMT能被多酚所抑制。经过测定,COMT的活性在肝、肾中最高,在大脑皮质中最低。六十年代初他又发现了其它几种甲基转移酶。
在对NA的O-甲基化工作开始后不久,阿克塞尔罗德便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动物组织内[3H]-NA的分布,从而了解交感神经对NA的摄取。为此他建立了一系列测定组织内肾上腺素、NA及其O-甲基代谢产物的量的特异方法。1961年他在长期去交感神经的动物体内发现 [3H]NA的摄取量大为减少。从而表明交感神经末梢是摄取和保存血流中NA的主要部位。1962年他利用富含交感神经纤维的松果体作放射自显影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NA贮存于神经元内500A左右大小的颗粒中。
与此同时,他还开展了一系列药物对NA的摄取影响的研究。早在1959年,他用小鼠作为动物试验的模型,就发现丙咪嗪、氯丙嗪、可卡因、利血平、苯异丙胺和酪胺可以加快NA在机体内消失的速度。1959~1962年期间他进一步作了许多更直接的观察。1964年当他解决了使NA通过血脑屏障的技术以后,他于1966年证明了丙咪嗪在脑室注射以后可降低[3H]NA的积累,而氯丙嗪则不能。1969年他又和别人协作,发现了对NA代谢的一条新的神经调节途径。
阿克塞尔罗德在受奖后发表了题为《去甲肾上腺素的转归和对其生物合成的调控》的诺贝尔演讲。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生化药理学家。生于纽约市。1933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学院。曾担任国立贝塞斯达心血管研究所生物化学教授(1949—1955)。1955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任国立心理卫生研究所临床科学研究室药物学部负责人。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药物及荷尔蒙的生物化学机理和新陈代谢。因发现、分离并命名了一种能抑制神经冲动的酶,获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71年获爱因斯坦纪念奖。1975年获美国神经生理学会保尔·霍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