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绍阴违
绍,继续。从表面意义上来看,前后句子的意思是相连接的,而实际上,作者的寓意与字面意义完全不同。如《左传·昭公五年》:“楚子欲辱晋,大夫莫对,薳启强曰:‘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开始说有备则可,中间用五百字敷陈事理,说明国家并没有作好准备,最后说无备则不可,却用反语,说:“何不可之有”,妙极。此等句式,钱锺书先生谓之“阳若语绍,阴则意违”。此法故意正语反说,富于变化,而且顺着对方的心理说,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移花接木,驳倒对方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含蓄委婉,暗含讽刺意味,钱锺书先生称赞这种写法“起结呼应衔接,如圆之周而复始。”(《管锥编·左传正义》卷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