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防风固沙林建设典型模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防风固沙林建设典型模式

防风固沙林建设典型模式

沙区因地制宜创造出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其他防沙治沙的典型和模式。这些模式治理了风沙,改善了环境,充分利用沙区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有:
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地区。
❶沙地生物经济圈综合治理模式。这是在半干旱草原沙区,选择适宜地段,采取水、草、林、机、粮 (料) 五配套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沙地的一种模式。半干旱草原沙区生态条件相对较差,可以住户或居民点为核心,分层 (圈) 构建具有不同生态、生产作用的功能区,营建防护林带,治理流沙,防治草场沙化,恢复植被建设草场,发展畜牧业,保护和促进核心区段的农牧业生产,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❷沙地樟子松造林模式。这是在采用配套固沙措施,或在固定沙地上营造樟子松林的一种模式。适用于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以上的地区,以及有灌溉条件的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以下的地区。樟子松是我国北方沙地经济价值最高的速生用材林、防护林树种,必要时配合固沙或灌溉措施。
❸生物沙障治沙模式。该模式是在降水较多的半干旱地区低缓流动沙丘,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有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沙垅及沙地带的半干旱区的沙地治理。
❹抗旱造林模式。是一种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沙区利用机械或人工开沟,并在沟内植苗造林的一整套抗旱造林方法。无灌溉条件半干旱沙区的造林成效,取决于从选择良种壮苗到抗旱栽植整个过程中的水分状况。
❺林、农、草复合治沙模式。该模式把林木和粮、果、药、草、经济植物等种植在同一土地范围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具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复合生产体系。本模式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水土条件较好的平缓沙地或沙丘低矮稀疏,丘间地开阔平坦的沙地,以及引洪淤灌后的沙地或沿河沙地。
❻沙地栽桑养蚕治理模式。在北方沙地的桑树适生区,通过农业措施栽植桑树,发展养蚕,增加沙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丝绸生产,是一个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效治理开发模式。桑树具有喜沙耐贫瘠的特点,适合在北方部分地区生长。利用我国的丝绸产业优势和桑树适应沙地条件的特点,结合农业措施,栽桑养蚕,发展经济,力求同时获得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治沙工作自我发展的后劲。
西北地区。
❶铁路防沙造林。铁路防沙造林是指在铁路两侧布置自然封育林带,布设沙障,通过造林营建乔、灌结合的铁路防沙体系。年均降水量250—500毫米的干草原地带,应以植物固沙为主,机械固沙为辅; 年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的半荒漠地带,植物固沙、工程固沙措施须结合运用; 荒漠地带,则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只在具备灌溉条件时才进行植物固沙。
❷滴灌节水造林治沙模式。在风沙区,水资源比其他地区更为稀缺,但有井灌条件时,可采用节水灌溉 (如滴灌) 技术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在应用滴灌节水灌溉技术时,必须要对水源平衡、首部工程、管网系统的布局等进行专门的规划设计,根据造林治沙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该模式适用于绿洲外围和沙区铁路、公路两侧流动沙丘的防沙阻沙林带,以及沙区井灌区经济林的营造。
❸冬灌节水梭梭造林模式。这是在干旱地区一些水资源十分短缺,但有冬闲水可以利用的特定区域,每年只需冬灌,即可成功地营造超旱生小乔木梭梭林的造林模式。这种方式是改造沙荒地,扩大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途径。
❹窄带多带式防沙林带。窄带多带式林带是由数条宽度较窄的林带组成,各带间距离较大的组合林带。在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干旱地区,根据风沙流运动规律,采用窄带多带式林带防止流沙危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减少灌溉用水,降低造林投资。生物治沙不仅投资少,防护作用持久,还能生产沙区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薪柴等林副产品而被广泛采用。防沙林带的特点是防沙面宽,特别是在沙源丰富,又不可能大面积控制沙源的情况下,营造防沙林带便成为防止沙害的一种重要措施。风沙流是一种夹带沙的运动气流,气流在前进途中碰到障碍物后,其携带的沙粒便会降落、堆积,而越过障碍物后,只要风速始终在起沙风速 (5米/秒) 以下,便不会产生风蚀,形成新的风沙流。因此,营造的防沙林带,要能将风速控制在起沙风速以下,便可有效控制流沙危害。
❺葡萄长廊营建模式。荒漠绿洲的水土资源十分珍贵。利用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绿洲的田间机耕道,营建葡萄长廊,既改善和美化了绿洲的生态环境条件,又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的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沛,又有灌溉之便,利用田间机耕道,发展葡萄长廊,可多占天,少占地,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
❻荒漠绿洲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带营建模式。荒漠绿洲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偏低。结合农田防护林的更新改造,可引进经济林树种,营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带。该模式适用于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的暖温带荒漠绿洲。暖温带荒漠绿洲气候温和,名特优经济树种资源丰富。农田防护林多以各类杨树为主,而且多沿着渠、路两侧配置。结合林带的更新改造,栽植一些经济树种,便可形成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带。
❼荒漠绿洲林网内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荒漠绿洲农田林网化内具有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农林复合立体栽培可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水肥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适用于暖温带干旱荒漠区已实现农田林网化的绿洲内部。

☚ 防风固沙林树种选择与配置   沙地樟子松造林模式 ☛
000004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