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門户部 > 部件 > 門簪 門簪 ménzān 我國古代建築的門飾。漢代已採用。一般安於門的上檻,因門高設有中檻,則設在門的中檻上,同時兼有將連楹系於中檻上的作用。每門常用二至四枚,形制不一,有方、菱、長方、六角及八角等形,正面刻有四瓣、柿蒂等各種花紋圖案。參閲梁思成《清式營造則例》。 
門簪(太廟) 门簪 门簪古建筑中大门上的构件,有如大木销钉,将连楹销在中槛上。早见于汉代,多方形,为二至三枚。唐至元时,仍多为二枚至三枚,但形状已多样化,有方形、菱形、长方形数种。明清时,门簪多用四枚,一般民居为二枚,通用的形式为八角形或六角形。门簪正面多施雕刻,有四瓣、柿蒂,所用纹样都不相同。明清时各瓣浑圆出线,正面刻图案花纹。 ☚ 门钉 卷 ☛ 00003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