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桑益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桑益西1663—1737即五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嘉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索朗旺扎之子。4岁被迎至扎什伦布寺坐床,拜格西罗丹为师。10岁能写作。16岁到拉萨,承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授沙弥戒,赐名罗桑益西,受大威德金刚灌顶,返扎什伦布寺就任大法台。同年再赴拉萨,在达赖座前聆听法要,拜噶觉苏朗为大经师,益得深造。二十四年(1685),从多吉尊巴受灌顶,从根却吉村受比丘戒。二十七年(1688)、三十三年(1694),两次受诏入京弘法,均未成行。三十六年(1697),在朗卡子宗主持确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之授沙弥戒,赐法名。四十五年(1706),六世达赖被废,卒于解送北京途中,遂又为拉藏汗所立意希嘉措授戒、命名。五十二年(1713),清康熙帝封其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受命助拉藏汗管理西藏事务。自是,“额尔德尼”正式成为历代班禅的称号。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为防止及缓和准军的破坏,他亲临拉萨调处,未果。五十九年(1720),赴布达拉,为七世达赖授沙弥戒与比丘戒,赐名。雍正六年(1728),以调解卫藏两军冲突有功,受命治理杠巴拉山以上,杠德士雪山以下(今后藏拉孜、昂仁、彭错林等地)。选派显密皆通者入京弘法。勤奋著作,广度僧伽,受比丘戒者达16000余人,受沙弥戒者13000余人,善知识者4000余人。乾隆二年(1737)圆寂,灵骨存于扎什伦布寺。 罗桑益西 罗桑益西西康巴安(今四川巴塘)人,藏族,1912年生。成都华西协和大学毕业。曾任西康巴安县教育局局长、西康省盐井县县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续任台湾当局“国大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1951年春任 “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政治大学边政系教授。1954年11月被聘为“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边疆组召集人。1957年10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1963年11月、1969年3月、1976年11月被聘为国民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7月21日病逝。编著有《汉藏文字典》《西藏文法三十颂》《汉藏文会话》,翻译有 《西藏密宗之仪轨》 等。 ☚ 罗桑贤赞 罗恕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