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镇zhèn

❶压。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弟子》: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
❷常,久。李季兰《三峡流泉歌》: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褚亮《咏花烛》: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李煜《谢新恩》之四: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镇zhèn

❶犹常也,长也。唐太宗《咏烛》诗:“~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言常下泪也。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林丛~冥冥,穷年无由删。”言常冥冥也。李商隐《无题》诗:“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横秋。”言长横秋也。又《独居有怀》诗:“蜡花长递泪,筝柱~移心。”镇移,言常移也。此与上句长字义近而对举。柳永《倾杯》词:“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聚。”镇聚,言长聚也。此与上句长字义同而互文。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诗:“十载定交契,七年~相随。”言常相随也。杨万里《二月将半寒暄不常》诗:“脱了又添添又脱,寒衣暑服~相随。”柳永《定风波》词:“~相随,莫抛躲。”义均同上。来鹄《病起》诗:“在舍浑如远乡客,诗僧酒伴~相寻。”言常相寻也。又见“镇长”。

❷犹尽也。王绩《晚年叙志》诗:“三晨宁举火,五月~披裘。”言尽披裘也。李商隐《燕台》诗:“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来去。”镇来去,尽来去也。黄庭坚《忆帝京》词:“恐那人知后,~把你,来僝僽。”此犹云尽把。又《品令》词:“楚山千里暮云,~锁离人怀抱。”此犹云尽锁。晁补之《安公子》词:“~琼楼归卧,丽日三竿未觉。”此犹云尽归卧。李玉《贺新郎》词:“帘外残红春已透,~无聊殢酒厌厌病。”此犹云尽无聊。又见“镇日”。

常,长。韩愈《题炭谷湫祠堂》:“林丛镇冥冥,穷年无由删。”镇犹常。

☚ 撑达   撮哺 ☛

❶长。石孝友《洞仙歌》(芙蓉院宇):“尽从他,乌兔促年华,看绿鬓朱颜,镇长依旧。”洪𤨓《水龙吟》(经年不见书来):“念平生多少,情條恨叶,镇长使、芳心困。”两例均与“长”字连用而为重言。
❷常。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
❸尽。康与之《满江红》(恼杀行人):“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 瞒   镇日价 ☛

镇zhèn

常,尽。沈唐《霜叶飞》:“回念花满华堂,美人一去,镇掩香闺经岁。”(1—170)李玉《贺新郎·春情》:“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𣨼酒厌厌病。云鬓乱,未烦整。” (2—1040)

☚ 斟酌   镇长 ☛

镇zhèn

长;久。褚亮《烛花》:“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王建《赠王枢密》:“三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小时。”

读音t·ian(ˊ),为i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亭年切,平,先韵。
❶通“填”。填充;充塞;填塞。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n(ˋ),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陟刃切,去,震韵。
❶镇压;抑制。
❷镇守。
❸用武力维持安定。
❹乡镇。

上一条: 下一条:

镇zhèn

压倒、因敬畏而佩服:他的舞蹈动作优美,身段也好,三场舞下来就把观众~了。(霍长和 金芳《二人转档案》)

镇zhèn

❶用冰使水果等降温、保鲜。〔例〕那小小的独轮车上,搁着柳条笸箩,垫着块蓝布,装满樱桃,旁边摆着一罐清冽冽的井水,卖樱桃的汉子一面吆喝“大樱桃!”一面把水洒在珠圆玉润的樱桃上,鲜红的玉珠还镇着水晶似的冰块。(穆17)
❷义同“镇了”。〔例〕这小妞儿长得倒一般,不过,她的发型得把全场的妞儿们都给镇个一溜跟头。(鬈147)∣他是兵团组建后才调来的,我跟他没有任何矛盾。记得,当我和王连富打完架后,他对我还挺热情,曾拍着我肩膀说:“好样的,哥们儿镇了!”(血254)

镇deing213[tεiŋ]

❶有劲、带劲、有力
⊳声音真~(声音很响,很有穿透力)|者薰恰~(这烟劲儿太大)|~~偌做蜀下(重重地打一拳)。
❷(颜色)浓
⊳只块布色恰~(这块布料颜色太浓)。

{}7109占;占用。闽语。福建厦门〖tin21〗。大橱~所在地方‖干光两项~八角银钱。广东揭阳〖〗。~位预占座位。阻碍;妨碍。闽语。福建厦门〖tin21〗。~骹~手。用东西作抵押。兰银官话。甘肃武威。李鼎超《陇右方言・释言》:「今以物出质曰~,读为『典』。」威镇;称霸。北京官话。北京〖〗。~东单。中原官话。江苏徐州〖〗。~东关。向人们炫示、炫耀。北京官话。北京〖〗。他故意穿了件新衣裳来~咱们‖那是~人呢。让人叫好;使人惊服。北京官话。北京〖〗。这歌儿唱得真~!(屋里)冷湿。冀鲁官话。山东博山〖〗。这屋很~。庞大的。闽语。福建东山〖tin21〗。浓;味厚。闽语。福建福州〖〗。~茶。太咸。闽语。福建莆田〖〗。冰冷。闽语。福建建瓯〖〗。用于计算用糯米粉蒸成的方糕。吴语。上海松江:三~糕。这么。中原官话。河南。

〈隐〉旧时江苏东台粮食业指数目四。参“舟、关、市、镇、乡、街、桥、井、店”。

镇鎮zhèn

❶压;用重物压
 △ ~纸|~尺。
❷安定;稳定
 △ ~定|~静。
❸用武力守卫;用武力守卫的地方
 △ ~守|坐~|军事重~。
❹用武力压服,制裁
 △ ~压。
❺市镇
 △ 城~|乡~。
❻把食物、饮料等放在冰块上、冷水里或制冷器具里,使变凉
 △ 冰~啤酒。
❼姓。

❶压;抑制:~尺︱~纸︱~痛。
❷安定:~定︱~静。
❸用武力把守,维持安定:~守︱坐~。
❹用强力压制;制裁:~压丨~反。
❺把守的地方:藩~︱重~。
❻市镇,较大的市集:城~︱乡~︱村~︱圩(xu)~︱集~。
❼把食物、饮料等放在冰箱、冰块或冷水中使凉:冰~。
❽时常:十年~相随。
❾表示整个一段时间:~日。

镇zhèn

❶ 压住,抑制:镇纸│镇压│镇痛止痒│把大伙给镇住了。
❷ 稳定,安定:镇定│镇静。
❸ 用武力压服,维持安定:镇守│坐镇一方。
❹ 镇守的地方:军事重镇。
❺ 由县一级领导的行政区划单位:镇政府。
❻ 较大的市集:芙蓉镇│乡镇│城镇居民。
❼ 用冰使水果饮料等变冰凉:冰镇西瓜│把啤酒冰镇起来。
❽ 姓。

镇zhèn

❶安定,镇静。《抽思》:“览民尤以自镇。”王逸注说:“镇,止也。”
❷一作“瑱”。即镇席,压席之物。《湘夫人》:“白玉兮为镇。”

镇zhèn

压物的器具。比喻重要的人物或事物。《灵枢经·玉版》:“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国语·晋语五》:“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

镇zhèn

❶控制(局面、局势);由于……的权势、威望而使对方折服。如:我就不信让你给~了。
❷用冰使物体变冷。如:冰~汽水。/坐凉石头多~屁股呀。
❸好,使人惊服。如:这歌儿唱得真~。
❹(向人们)炫示。如:他故意穿了件新衣裳来~咱们。/那是~人呢。
❺威震(某一地区)。如:戳西四,~东单。

镇zhen

镇尺 镇定 镇反1 镇静 镇守 镇星2 镇压 镇纸 镇子冰镇 村镇 藩镇 集镇 市镇 乡镇 重镇 坐镇 镇静剂 镇痛剂镇日镇夜3 镇痛止痒

镇zhen

❶市镇;较大的集市:这个地方是去年才设~的|这个~成了附近地区的物资集散地。
❷把食物、饮料等放在冰块或冷水中使凉:~点儿西红柿吃|这汽水用冰~过|酸梅汤~得真凉。

镇zhèn

镇压;使安定:恭请诸伽蓝、揭谛、功曹等神,圣恩普锡,神威远~,四十九日消灾洗孽平安水陆道场。(十三·279)


镇zhèn

镇zhèn

〖名词〗
指柳镇。唐文学家柳宗元的父亲(1)。《柳子厚墓志铭》:皇考讳镇。——父亲名叫镇。


镇zhèn

〖动词〗
一、镇慑(1)。《徐文长传》:威镇东南。——威名镇慑东南一带。
二、镇守(3)。《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大夫乌公以铁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御史大夫乌公以节度使的身分镇守河阳的第三个月,认为石生是个人才。《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御史大夫乌公一来镇守河阳,东都处士的住屋中就没有人了。《沧浪亭记》:广陵王镇吴中。——广陵王镇守吴中。

镇zhèn

❶ 压。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之。”(系方绝:绳子将断。)
❷ 压制,抑制。《楚辞·九章·抽思》:“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尤:指疾苦。)《潜夫论·爱日》:“治讼若此为务,助豪猾而~贫弱也。”
❸ 威慑,压服。《史记·淮阴侯列传》:“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之,其势不定。”(假王:暂时代理的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威~凶暴,功勋显然。”
❹ 镇守。诸葛亮《弹李平表》:“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汉中。”《世说新语》:“太傅东海王~许昌。”
❺ 镇守的地方,重要或险要之地。《世说新语·任诞》:“后为广州刺史,当之~。”(之:到……去。)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白帝高为三峡~,瞿唐险过百牢关。”
❻ 安抚,安定。《史记·高祖本纪》:“~国家,抚百姓。”又《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赵,抚其孤。”
❼ 压物的用具。《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疏石兰兮为芳。”
❽ 喻指重要的人物。《国语·晋语五》:“夫不忘恭敬,社稷之~也。”
❾ 市镇,集镇。《事物纪原·库务职局》:“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或以官监之。”
❿ 常,久。褚亮《咏花烛》:“莫言春稍晚,自有~开花。”李商隐《独居有怀》:“蜡花长递泪,筝柱~移山。”
⓫ 整,全。王禹偁《北狄来朝颂》:“青塚~野,黑山驾空。”特指整天。柳永《定风波》:“~相随,莫抛躲。”

*鎮zhen

D5F2
❶压;抑制:~纸/~痛/~压/~服。
❷安定;安抚:~定/~静/~国家,抚百姓(《史记》)。
❸用武力守卫:~守/坐~。
❹险要、重要的地方,镇守的地方:军事重~/惟蜀之门,作固作~(张载文)。
❺压东西的用具:白玉兮为~,疏石蘭兮为芳(《楚辞》)。
❻行政区划单位,一般由县一级领导。
❼较大的市集。
❽把食物或饮料放在冰块或冷水中,使它们变凉:冰~汽水/冰~西瓜。
❾经常,总是:坐筹帷幄,驷马临军挑斗,十场~赢八九(董解元曲)。
❿表示整个一段时日:~日/~相随,莫抛躲(柳永词)。(11)姓。

险地

险地

阸(阸塞;冲阸) 阻 厄塞 厄险
险要的地域:雄图
险要的地方:隘(险隘) 镇 险厄 险阸
险阻、险要的地方:
险隘要害之处:隘害
危险的地段或区域:险段
险要之处:塞 厄 险狭 险隘 阸陿 阸狭
形势险要之处:咽颔
山势险阻之处:山险
天然险要之地:天险(长江~)
雄奇险要之地:雄胜
可作屏障的险要之地:
险要阻塞之地:险阻 险扼
险阻聚合之处:险凑
高峻险要之地:岩险
高而险的地方:高危
凶险之地:鬼门关
险恶之地:彪口
深险之区:险奥
艰险可怕的地方:畏区
极危险的地方:虎穴
非常危险的地方:虎穴狼巢 龙潭虎穴 龙潭虎窟 龙渊虎穴 虎穴龙潭 虎窟龙潭 饿虎之蹊 虎狼之穴
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刀山火海 刀山血海 刀山剑树 刀山剑林 刀山戟林 刀树剑山 剑树刀山 火海刀山
极其危险的地方:刀头剑首不测之渊 不测之险
(险要的地方:险地)

另见:危险 地势 境地

☚ 近地   要地 ☛

压制

压制

镇(~咳;~痛) 抑(抑制;抑勒;抑厌;抑压;抑顿;拥抑;翦抑;厌抑;遏抑) 掯 治押 覆被 折挫 遏捺 遏制 阏制 厌案
压制舆论:监谤
压制感情:屈情
束缚,压制:桎梏
抑制,压制:抑顿
阻止遏制:沮遏
排斥压制:拫抑 挤抑
逼迫压制:逼遏 逼制
勒索压制:勒抑
挫折压制:摧抑
践踏压制:蹂抑
对上攀附讨好,对下欺侮压制:扒高踩低
极度压制:高压
运用专政手段,进行强力压制:镇压 镇定 弹压
(竭力限制或制止:压制)

☚ 抑制2   牵制 ☛

压服

压服


相互压服,制约:相胜
监视压服:督压
管束压服:钤压
以强力、威势使慑服:镇压
 用武力镇压叛乱:平叛 平乱 平靖
(用武力使服从:压服)

☚ 驯服2   屈服1 ☛

集镇

集镇

集(镇集) 店(镇店;长辛~)镇子 镇市
市镇,集镇:市集 闾市
离城较远的市集:离乡聚
较大的集镇:镇(镇市;市镇) 城署 城聚
围有土墙的乡村小镇:村堡
较小的市镇:乡镇 小镇
山间集镇:山集
乡村集镇:村镇 村市 村邑 村郭
村庄和小镇:村镇
(比城市小的居住区:集镇)

另见:交易 市场 赶集

☚ 集镇   城镇 ☛

加热或冷却食物

加热或冷却食物

热食物:热(~饭;~菜)
热酒:筛(筛酒) 温酒 烫酒 暖酒
用温度高的物体使食物升温:烫(~酒)
用水蒸气加热:蒸(~饭;~糕)
 把冷的熟食蒸热:馏(~饭;~热)
用微火加热:煨热
埋在灰火中煨热:
稍稍加热:温(~一~)
用冷水冷却食物:镇(冰~)
用冷水冲或泡使食物等变凉:激(入水~一~)

另见:加热 使冷

☚ 加热或冷却食物   烤制食物 ☛

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单位

省(~份;省级) 市 地州 县 乡(~所) 镇 区(省~;地~;分~;特~;专~;本~;社~) 盟
旧时乡以下基层单位:里(~正)
机关内部的办公单位:处(处级) 科(行政~) 部(部门) 室(科室) 课(总务~) 段 股 委(党~;团~;工~) 办(外~;~公厅) 厅(省~;工业~) 司(礼宾~)局(市~;文化~)
某些单位的名称:台(天文~) 所(研究~) 院(医~;产~)
某些服务单位:社(旅~;茶~)
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军 师 旅 团闾
集体的编制单位:队(连~)
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组(~员;小~)
规定的单位:点(蹲~)
自己所在的单位:本位(~主义)
总部的下属单位:分部
以电谋私的电力管理单位:电老虎
(机关、团体或其所属的部门:单位)

另见:组织3 机关 团体

☚ 单位2   官职 ☛

安抚

安抚

安(安戢;安辑;辑安;熨安) 抚(抚安;抚按;抚存;抚柔;抚巡;抚摩;抚慰;摩抚;按抚;慰抚;循抚;存抚;豫抚;案抚) 尉 绥(安绥;惠绥;辑绥) 弭 怀(怀抚) 敉 镇(镇抚;镇绥) 附 摩揉 摩拊 慰拊 循拊 捬循 宁辑 视问 巡靖 拊循
安抚和征伐:抚征
安抚,使安定:镇靖
安抚,使保持地方平静:绥靖 绥静
 整治绥靖:缉绥
安抚使和乐:柔和
安抚使悦服:慰悦
安抚并免除徭役:柔复
以仁德安抚:惠安
救济安抚:拯抚 救抚
眷念安抚:顾循
劝说安抚:晓慰
怀柔,安抚:柔抚
纠合安抚:纠绥
监察安抚:监抚
巡察安抚:巡抚
治理安抚:治抚
训诲安抚:训抚
收复安抚:收辑
守卫安抚:扞抚
降伏安抚:降绥
收容安抚:收抚
(安顿抚慰:安抚)

☚ 安抚   安抚人 ☛

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

顷时 阵子(那~) 一阵 程子 多久
表示事物或动作经过的一定时间段落:阵(那~子)
小段时间:寸晷
一天内的一段时间:
确定的一段时间:时段
开始的一段时间:初时 原来
有起点终点的一段时间:时(时分;时度;时倾;时节;时候;时间)
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镇(~日;~月)
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顷(顷者;顷来;顷间;自顷;近顷) 间 日者 近日 日来 近时 近来 比来 昨来 向来 近里 比者 迩来 迩日 迩时 逐世 新近 新来
近来一段时间:近间
不久以前的一段时间:新近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半天(~才来)
很长的一段时间:老半天
温暖之时:阳时
絮飞春暖之时:絮暖
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卯(画~;点~;应~)
吃斋的时间:斋时
说话前后的一段时间:最近
最近一段时间:这一阵
这一段时间:这向
电台观(听)众最多的一段时间:黄金时间

☚ 时刻   时期 ☛

制止

制止

扈 禁(禁止;禁御) 止(裁止;抑止) 镇(镇止) 遮抑 屏寂 裁抑 裁挫 隔勒 遏制 裁制
表示制止:休(休得) 不(不要;不可;不必;~用) 勿(勿要) 莫(~叫;~怪)
制止洪水的泛滥:防水 防川
制止不正之风:检邪
遏制浮薄的社会风气:激薄停浇
制止贪婪的心:疗贪
制止为非作歹:距恶
制止暴乱:制暴 禁暴
制止暴戾行为:止暴
制止杀戮:遏刘
用战争去制止或消除战争:以战去战
检查制止:检柅
阻止遏制:沮遏
阻挠遏制:沮厄
抗拒,制止:樘柱 抵拒 抵制 抵掎 敌挣
 抵讵和辩解:抵辩
 下级采取各种办法来抵制上级的指示:软拖硬抗
放纵错误,不加制止:纵逸不禁
(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制止)

另见:压制 强迫 阻挡 阻拦 ︱放任

☚ 制止   平息 ☛

镇守

镇守

殿 镇(镇据;镇临)
镇守边疆:抚边
掌握兵权或镇守一方:杖钺一方 把旄杖钺
猛将镇守要害之地:老罴当道 老罴当路老熊当路
官长亲自镇守:坐镇
进驻镇守:进镇
辅助镇守:辅镇
安抚镇守:抚镇 安镇
强有力地镇守:雄镇
(军队驻扎在军事要地防守:镇守)

☚ 驻守   戍守 ☛

安定1

安定1

安(安辑;安扰;柔安;奠安) 敉(敉平;敉宁) 鸠 镇(镇安;镇宁;镇靖) 靖(靖遏;密靖) 辑 妥绥 底绥 绥定 绥宁 绥亿 绥爰 平定 救定 存定(~四夷) 奠定 厎定 宁静(~四海) 晏宁 底宁 底靖 密静(~天下) 抚征 抚正 止疑
使平安无事:安保
使安定平静:安(安静;安靖) 静乱
使平稳安定:稳定(~压倒一切)
 安定,稳定:镇定 奠定
平定,使安定:静谧 肃肃
使富者安定:安富
安抚,安定:抚绥
 整训抚绥:训戢
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嘉靖
扶助,使安定:匡定
安抚,使安定:镇靖 辑宁
治理,使安定:保治
 治理,使之安定太平:保乂 保艾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反正拨乱
以威力使安定:威绥
得以安定:厎绥
太大的安定:诞静(~邦内)
(使安定:安定)

另见:安抚 怀柔 促进 平安 稳定

☚ 安定1   安定的方面 ☛

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基层行政区域单位。与乡同级,隶属于县、自治县,一般为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区公所的所在地。是城乡之间物资交流和工商业活动的集市所在。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作为地方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3年,不设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会议,并负责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罢免。实行镇长负责制,镇长主持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国务院于1984年11月22日批准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中规定: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2)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以建镇。凡具备建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体制。暂时不具备建镇条件的集镇,应在乡人民政府中配备专人加以管理。建制镇一般要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才能设置。
❷云南省的畹町镇曾是县级行政区域,1985年1月改设为市。


军事单位。北魏缘边置镇,设兵备御,其统辖军民者,称镇都大将,地位与刺史同,所辖仓库、城隍则以镇将主之,镇副将为之贰。唐代戍兵备边,大者称为军,小者称守捉、城和镇。镇分上、中、下三等,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三百人为下镇。唐玄宗时全国有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十五个。镇设镇将、镇副将主之。《唐六典》:“镇将、镇副掌镇捍防守,总判镇事。”又清末编练新军,更定军制,其编制为军、镇、协、标、营、队、排、栅,计划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每镇一万二千人。镇以总兵统辖,故又称总兵为镇。

中国由县、自治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域。一般为县政权机关所在地或工商业集中地区。镇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1955年《国务院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规定》、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效区的指示》,以及1984年国务院批转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建镇的条件。

古代在边要形胜之地置镇,驻兵戍守。唐代镇戍之权转轻。《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设镇使,品秩与县令同,掌防戍守御之事。唐末五代时,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除镇捍防守外,还负责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

138 镇

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古代设置在边要形胜,驻兵戍守。北魏置两种镇:一种设在不立州郡之地,镇将兼理民政;另一种设于州郡治所,则镇将与刺吏、太守分理军、民政务,但多以镇将兼任。魏太武帝曾在长城要害设六镇。“六镇起义”失败后,北边诸镇改为州。五代时期,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宋初多数废置,仅保留较大的镇。宋在边疆地区设置城、堡、寨关、镇,此种镇也为地方行政单位,与县同级。宋以后,镇多为县以下的城市。

☚ 侨州郡县   戍 ☛

军队建制名。清代制。《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三十年 (公元1904年) 改练新军,区为36镇,定镇、协、标、营官制。” 《兵志三》: “至光绪三十年,划定军制,京师设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改定新军区为36镇,新军制始划一。三十三年,京外新练陆军,除禁卫军外,统计近畿第1镇驻京北仰山窪,官748员,兵11764名。第6镇驻南苑,官747员,兵11846名。真隶第2镇驻保定、永平等府,官737员,兵11731名。第4镇驻马厂,官748员,兵11756名。山东第3镇驻省城、潍县、昌邑等处,官748员,兵11764名。……先后共成26镇。未几,武昌陆军先变,各省应之,而36镇卒未全立云。” 边境防军驻地称镇。《旧唐书·职官志三》:“诸镇: 〔魏有镇东、镇西、镇南、镇北4将军,后代因之。隋因始置镇将、镇副之名也〕,上镇: 将1人 (正六品下),镇副1人 (正七品下),录事1人,仓曹、兵曹2参军 (从八品下)。中镇: 将1人 (正七品上) 镇副1人(从七品上),录事1人,兵曹参军1人 (正九品下)。下镇: 将1人 (正七品下),镇副1人 (从七品下) 录事1人,兵曹参军1人 (从九品下)。”(参见: 镇制)

☚ 浙江都指挥使司   镇制 ☛

中国由县、自治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划单位。县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或农村工商业集中的地方。常住人口一般应在2000以上,居民50%以上应是非农业人口。


❶见“九服”。
❷十六国时期在边防险要处设置,驻兵戍守,分两类:一为设在没有设州、郡的地方。一为与州、郡同设于一地。六镇起义后,北边诸镇皆改为州。
❸唐末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掌握地方实权。
❹宋代废镇,县以下商业繁荣的集市称镇。

镇zhèn

❶由县或自治县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划单位。常住人口一般在2000人以上,居民50%以上为非农业人口。
❷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在边境要塞和居民繁密之地置镇,并驻兵戍守。唐代镇设镇使,品秩与县令同,掌防戍守御之事。唐末五代时,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除镇捍防守外,还负责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新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 曰镇。”明代凡边塞、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要害地方,平时都设重兵镇戍。明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4镇,至万历、天启年间,全国达20镇,但官无定员,兵无定额。清绿营则把它发展成经制的制度,将领官制有品级,有定员;兵有定额。康熙时镇的数量达54镇,遍及18省各要害地方。清末编练新军,又以镇为编制单位。 《清史稿·兵志三》: “光绪三十年画定军制,京师设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改定新军区为36镇。”每镇官弁兵丁匠役合计12512人。
❸压,抑制。如:镇痛,镇纸,镇反。
❹安定。如:镇静,镇定。

1955年甘肃省建镇36个, 1957年发展到76个。1958年曾一度取消了镇的建制,1962年开始恢复,1964年恢复到43个,1965年后减少到30个。1978年以后,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 建制镇得以发展, 截止1998年, 全省共有建制镇213个。

☚ 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镇(鎮)zhèn

Ⅰ  ❶ (镇守的地方) garrison post: 军事重 ~ strategic post
❷ (行政区划单位) town: 小 ~ townlet; ~ 民 townsfolk; townsman; 乡 ~ villages and towns
❸ (较大的市集) trading centre: 集 ~ market town
❹ (姓氏) a surname: ~ 平 Zhen Ping Ⅱ  ❶ (压; 抑制) suppress; press down; keep down: ~ 咳 keep cough down; ~ 痛 ease pain
❷ (安定) calm; compose
❸ (用武力维持安定) guard; garrison: ~ 抚 pacify (rebellious district); 坐 ~ assume personal command (of a garrison, etc.)
❹ (冷却) cool with ice or in cold water: 冰 ~ cool by ice; 把西瓜放在冷水里 ~ 一 ~ put the watermelon in cold water for a while to chill it Ⅲ  ❶ (平静) calm; tranquil: ~ 静 calm
❷ (表示整个的一段时间) whole: ~ 日 the whole day
◆镇尺 paper weight; 镇喘药 antasthmatic; bechic; 镇定 calm; cool; composed; unperturbed; unruffled; 镇反 suppress counterrevolutionaries; 镇惊 relieving convulsion; 镇静 calm; cool; composed; unruffle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sedation; tranquilization; {冶} kill; 镇流 ballast; 镇流管 ballast tube; ballast lamp; amperite; 镇守 guard (a strategically important place); garrison; 镇痛 ease pain; {医} analgesia; 镇星 Saturn; 镇压 sup ̄ press; repress; put down; [口] execute (a counterrevolutionary); 镇纸 paperweight; 镇子 [方] town; market town

明、清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编练新军,亦称为镇,相当于师。每镇包括步队两协(旅),马队、炮队各一标(团),工程、辎重各一营,军乐一队。每协包括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连),每队三排,每排三棚(班),每棚目(班长)兵十四人。全镇自统制官(师)至司书有七百四十八人,弁目兵丁一万零四百三十六人,匠役一千三百二十八人,共计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凡镇都加地名,如宣化镇、苏松镇、寿春镇等。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改镇为师,但编制照旧。

(1)北魏至隋唐的镇戍单位。北魏时期设军镇,为军事镇戍机构,以镇统军,犹州之有郡。隋唐时镇在军之下,其地位降低。参见“镇将”。(2)军事编制单位。清初绿营兵制以总兵所辖者为镇;末年编练新军,规定一镇统辖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工、辎队各一营及军乐队等。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师”。(3)县所辖的集镇。清末《自治章程》规定,人口五万以上的地方为镇。国民党政府时期以县内百户以上的街市、地方为镇,其地位相当于乡。

地方行政单位名。镇之名,或谓始于北周。唐朝分上镇、中镇、下镇三等。至宋朝,民聚居区域不够县格、而又有税收之处,则设镇。如诸暨县枫桥镇(《事物纪原》卷7《镇》、《宋会要·职官》48之88)。


简称与别名

❶镇官。《铁围山丛谈》卷4:“(李佩)时因公事过河镇,偶监镇夜同会坐数人,相与共征鬼神事。镇官为言。”《宋会要·职官》48之88:“(淳熙)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诏吏部自今注令、尉及监镇,兼烟火公事,再令读律。”
❷镇将。因监镇官即五代之镇将,宋监镇官职主巡逻盗贼,故仍目为镇将。《长编》卷13己酉:“诏诸州场院、粮料使、镇将,并以三周年为任。”《宋会要·职官》48之92《镇将》:“景德二年八月,诏益、梓、利、夔路管内镇将不得捕乡村盗贼及受词讼。《哲宗正史职官志》:诸镇监官,掌警逻盗窃及烟火之禁。”
❸监征。监镇谐音称。《宾退录》卷4:“大儿子关外鬻果失税,为关吏所拘。陈为谒监征,至则已捕送郡。”

镇zhèn

定自若

❷ 岳渊渟

镇鎮zhèn

(15画)

【提示】钅,5画; 第二笔是横,不要写成侧点; 第五笔是竖提,不要错分成两笔。 右上是十, 旧字形作匕。右下是具,中间是三横,不要错写成两横; 旧字形作, 上面是目, 目下是竖折。具中间的三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镇(鎮)zhèn

15画 金部 
(1) 压;抑制: ~尺|~痛|一句话就把他给~住了。
(2) 安定: ~定|~静。
(3) 在重要的地方驻兵保卫或维持安定: ~守|~压。
(4) 驻兵守卫的地方: 军事重~。
(5) 行政区划单位,今属县管辖。
(6) 大的集市或村子: 集~|村~。
(7) 把食物、饮品放在凉水或冰块里使凉: 冰~|把啤酒~一~。
(8) 〈书〉整个(一段时间): ~日。

镇鎮zhèn

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钅(金),真声。本指赌博的镇压。用金属较重的东西。如:镇尺(也叫镇纸。从前写字压纸的东西)。引申为镇压。如:镇反(镇压反革命)。本也有安定,平稳义。如:镇静|镇定|镇痛。约宋代以后转义称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现多为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如:景德镇|北京市(昌平县)南口镇|城镇|村镇。近代汉语有时常义。如:镇日(整日)|镇年|十年镇相随。近代现代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如:冰镇汽水。

镇鎮★繁◎常★常


zhèn鎮,形声,从金,真声,本义为压东西的重物,引申为压、抑制、镇压(用武力维持地方的安定)、驻兵戍守的处所、较大的市集、行政区划单位、用冰块或凉水使食物或饮料变凉(用于口语)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