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燃灯授记释迦文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双丝绢地,呈棕褐色,画心高26.2,长38.2厘米。题跋高26.9,长110厘米。燃灯佛,瑞应经译曰锭光,知度论曰燃。锭为灯之足,释迦如来因行中第二阿僧祗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买五华之莲,以供养佛,发布于泥,令佛踏之,以受未来成佛之记别。瑞应经上曰“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莲华,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合彼女所寄托二枝为七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踏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即释迦牟尼)。据佛教史记载,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这幅燃灯授记释迦文图的内容,即是描写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授的故事。由于佛教的兴盛,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隋唐朝,最高统治者采用三教并用方针,使佛教进入鼎盛时期,佛教信仰深入民间,佛教思想直接影响文学艺术领域。建造庙宇,开凿石窟,随之佛教壁画艺术兴旺起来,这幅燃灯授记文图,可能就是壁画的祖本。在近尺方素绢上绘画众多佛教内容的重彩人物画,这要画家有丰富的生活并苦心构思之后,再以精湛的笔墨彩进行创作,才能绘出这幅具有浓厚宗教感情并对每个人物的刻划所呈现的质感和量感。从艺术上看,它继承了晋唐以来的传统画风,从佛教观点看,它是一幅气氛庄严,很有说服力的,使人观赏后,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因此说,它是一件非常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件珍贵的艺术瑰宝,而且在我国佛教宝库中,也同样是件珍贵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