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削 铜削简称削。又称刀。多种用途的工具。主要使用于战国以前。《考工记》: “筑氏为削, 长尺博寸, 六合而成规。” 《尚书正义》于《顾命》篇引郑玄注: “曲刃刀也。”可知削即是一种弓背凹刃的小刀。这里一并称为刀。传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刀(《洞冥记》)。1977年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距今约5000年的青铜刀一件。此前,于甘肃永登蒋家坪马厂文化遗址出土距今约4300年的青铜刀一件。在距今约4000年的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及临夏魏家台子齐家文化遗址和年代相当于夏代的玉门火烧沟遗址中, 出土有铜刀多件, 红铜青铜兼有。考古发掘中这一系列的发现, 为中国早期使用铜刀的传说增加了可信程度。这些早期铜刀多数形制原始, 刀身与刀柄没有明确分界, 它脱胎于新石器时代石刀、骨刀的痕迹至为明显。殷周的青铜刀国内绝大部分省市都有出土, 总数在1500件以上。大多数刀身与刀柄有明显分界, 形制比较进步。刀身的形状主要有直背直刃、凹背凸刃、弧背凹刃以及三者之间的中介形态。刀的柄部, 有的为扁平长条形; 有的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的柄环; 有的为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柄环; 有的为方形、矩形、椭圆形的突出实首; 有的做成龙形柄; 有的为牛马羊等兽头装饰 ;有的将柄端镂空, 做成球或铃。其中以前二者柄部形制的削刀出土最多。北京市房山琉璃河镇黄土坡西周墓出土的一件, 直背直刃, 柄首一圆环, 长20.5厘米。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墓出土的一件, 弧背凹刃, 柄饰人字纹, 柄端铸成牛头, 长32.7厘米。民族学资料证明, 人类早期使用的金属刀, 通常具有多方面的功用。因此, 中国古代的铜刀, 一般都有多种用途。如宰杀牲畜、剥刮兽皮、切割食物、加工竹木器具, 以及割取禾穗等。 ☚ 司南 铜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