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鐵綫草 鐵綫草 tiěxiàncǎo 亦稱“絆根草”、“狗牙根”、“鋪地草”、“塹頭草”、“官司草”。禾本科植物狗牙根之全草。多年生草本。莖細,赤褐色,恰似生銹之鐵綫,故稱。主治風濕痿痹,半身不遂,勞傷吐血,跌打刀傷。明·蘭茂《滇南本草·鐵綫草》:“别名:“絆根草,狗牙根,鋪地草,塹頭草。泡酒用之良效。”清·劉善述《草木便方·草部·鐵綫草》:“别名官司草。” 铁线草药名。 ❶出《滇南本草》。又名绊根草、马根子草、牛筋草、铺地草。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 的全草。广布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苦、微甘,平。祛风活络,清热利湿,止血散瘀。 ❶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黄疸,痢疾,脚气,水肿,小便不利,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煎服: 15~30g。 ❷治跌打损伤,臁疮,捣敷; 外伤出血,研末撒。本品含β-谷甾醇及其D-葡萄糖苷、棕榈酸。提取液在体外试验,能增强人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此植物可产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时可发生中毒。 ❷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乌脚枪之别名,详该条。 铁线草tiě xiàn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铁线草(5)。药名。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的全草。 【别名】绊根草、堑头草(《植物名实图考》),马挽手(《分类草药性》),行仪芝(《中国植物图鉴》),牛马根、马根子草(《湖南药物志》),铺地草(《云南中草药》)。 【性味】苦微甘,平。 ❶《滇南本草》:“性温,味微甘微酸。” ❷《分类草药性》:“微苦,平,无毒。” ❸江西《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 【功用主治】祛风,活络,解热,止血,生肌。治风湿痿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 ❶《滇南本草》:“走经络,强筋骨,舒筋活络。半身不遂,手足筋挛,痰火痿软,筋骨酸痛,泡酒用之良效。”“捣敷久远臁疮,生肌;敷刀伤、跌打损伤,止血收口,能接筋骨。” ❷《分类草药性》:“治产后中风,疗风疾,消肿毒气。” ❸《重庆草药》:“退火解热,生肌止血。治风湿,劳伤吐血,狗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钱至一两。外用:捣敷。 铁线草 铁线草铁线草,又名绊根草、铺地草、蟋蟀草。始载于《滇南本草》。为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的全草。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 本品味甘、微苦,性平。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散瘀止血。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风湿痿痹、半身不遂、手足拘挛、跌打损伤、吐血衄血等证。用于水肿,可配桐白皮煎服; 或与猪肝炖服。用于风湿痹痛、手足筋脉拘挛或痿软不行,以及跌打损伤,均可煎服或泡酒饮。用本品研末外敷能止外伤出血; 内服亦止吐血、衄血。此外,用鲜品同茅草嫩尖捣烂外敷,又可治慢性下肢溃疡。煎服,15~30g(大剂可用至150g)。 实验研究: 全草含粗蛋白质6.1~14.7%、粗纤维28.5~36.9%、木质素9.3~11.4%、灰分3.7~6.2%、钙0.29~0.67%、磷0.15~0.41%、镁0.08~0.22%。尚分离出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棕榈酸。 提取物在体外试验中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 蚕豆壳 木通 ☛ 00002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