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奕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奕山1790—1878清朝大臣、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静轩,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侍卫出身。“历官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御前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春任靖逆将军,领兵二万赴广东对英作战,污蔑抗英军民是“汉奸”、“贼党”,叫嚷“患不在外而在内”,采取“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方针,不作任何迎战准备。又拒绝林则徐“以守为攻”的建议,为邀功请赏,5月21日贸然出击,全军溃败。遂举白旗求降,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乞和,签订《广州和约》,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城外六十里,缴纳“赎城费”和赔偿英国商馆损失共六百多万元。月底,三元里人民痛歼英国侵略军时,又派余保纯为被困英军解围。9月,英军再犯定海,拒不发兵策应。战后,被革职圈禁。后释放,累迁至伊犁将军。咸丰五年(1855年)调任黑龙江将军。任职期间,屈服于沙俄武力的要挟,背着清政府签订《中俄瑗珲条约》,将我国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拱手让给沙俄。光绪四年(1878年)病死。 奕山yì shān(字)见大木。 奕山1790—1878清朝大臣。爱新觉罗氏,字静轩。满州镶蓝旗人。道光帝侄。侍卫出身。历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伊犁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任靖逆将军督师广州,拒纳林则徐战守建议。声称“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诬蔑“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防民甚于防寇”,将各省之兵互调换防,使之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广东商民呈诉冤词云奕的指挥湖南兵“徒有剿夷之名,反有害民之实,动辄欺良害善,滥冒邀功,种种罪恶,发数难堪”。同年四月(5月),广州被围,他惊慌失措,竖白旗,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向英军乞降,并签订《广州和约》。交付英军赔城费六百万元、商馆损失费三十万元,清军退至广州城外六十英里,归还炮台,退出虎门。事后却谎奏“焚击痛剿,大挫其锋”,讳败为胜。四月十日(5月30日)英军骚拢城外,三元里人民痛击英侵略军时,他应义律要求,遣余保纯驱散群众,解围英军。后英军再犯定海,他拒不出兵。鸦片战争后被革职论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任伊犁将军。咸丰五年(1855年),任黑龙江将军。他屈服于沙俄军事压力,于咸丰八年四月十六(1858年5月28日)于俄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使沙皇攫取我国东北大片领土。 奕山1790—1878满洲镶蓝旗人。清道光七年(1827)出关参加平定和卓后裔张格尔之乱。旋任伊犁领队大臣、参赞大臣。十八年(1838)授伊犁将军。垦塔什图毕荒地10余万亩,交维吾尔族农民耕种。订《伊犁变通禁烟章程》5条。二十三年(1843)因事革将军职,以二等侍卫任和阗办事大臣。旋署伊犁参赞大臣。二十七年(1847)任叶尔羌参赞大臣。参加平定和卓后裔倭里罕之乱。三十年(1850)复授伊犁将军。参与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奕山1790—1878字静轩,清宗室,镶蓝旗满洲人。允禵四世孙,道光元年(1821)充三等侍卫,累迁至头等侍卫。历任伊犁、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副都统、护军统领、伊犁将军、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犯大角、沙角炮台,命为靖逆将军督师广州,英舰闯入虎门,贸然夜袭英军,致英军乘势大举进犯,炮袭广州,乃被迫与订《广州和约》,交赎600万元,又讳败为胜。事后追论其失机褫职治罪,论大辟,圈禁宗人府。旋释放,给予二等侍卫,充和田办事大臣。因敌御安集延、布鲁特入寇有功,二十九年 (1849) 授伊犁将军。咸丰元年 (1851) 与俄国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7条,授内大臣、御前大臣,仍留伊犁将军任。五年调黑龙江将军,八年,昧于地理,屈于俄兵要胁,与俄使签订《瑷珲条约》,致丧领土而被革职。寻复御前大臣,补正红旗蒙古都统。同治时封一等镇国将军,授内大臣。卒谥庄简。 奕山1790~1878清末将领,鸦片战争中的投降派。曾为道光帝侍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由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出任靖逆将军,率军赴广州对英宣战。他不听林则徐的坚守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乞降,并签订《广西‘和约’》,交付英军赔城费600万元,商饭损失费30万元,清军退至广西城外60英里,退出虎门。事后却谎败为胜。英军进攻福建、浙江时,不出兵策应。次年被革职。后任和阗办事大臣。咸丰八年(1858年)任黑龙江将军,屈服于沙俄压力,与俄国签订《中俄瑗珲条约》,使沙皇夺去中国东北大片领土。 奕山1790—187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静轩。※允禵四世孙,道光帝※旻宁侄。道光时历任侍卫、副都统、伊犁参赞大臣、护军统领。二十一年(1841),由领侍卫内大臣授御前大臣。英军入侵广东后,命为靖逆将军,同广东巡抚怡良督师广州,反对两广总督林则徐战守方针,提出“防民甚于防寇”,污蔑抗英人民为“汉奸”,英舰入虎门,又贸然命夜袭英军,致英军乘机进犯,炮袭广州。继向英军投降求和,签订“广州和约”。当三元里人民集数万众围困英军时,遣广州知府余得纯为英军解围。英军再攻入定海时,又拒绝进兵英军占据之香港。在福建、浙江遭英军进攻时,又不出兵策应。二十二年被革职、围禁宗人府。次年,因道光帝庇护,获释,予二等侍卫,充和田办事大臣。因抵御安集延、布鲁特入犯有功,于二十九年(1849)授伊犁将军。咸丰元年(1851),与俄国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十七条,授内大臣、御前大臣,仍留伊犁将军任。五年(1855),授黑龙江将军。八年(1858),屈服于沙俄的军事压力,轻诺沙俄的领土要求,与沙俄签订出卖我国东北大片领土的《中俄瑷珲条约》,被革职。寻复御前大臣,补正红旗蒙古都统。同治时,封一等镇国将军,授内大臣。卒,谥庄简。 奕山1790—1878清末将领、鸦片战争中投降派。字静轩。爱新觉罗氏。曾为道光帝侍卫。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由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出任靖逆将军,率军赴广州对英宣战。他不听林则徐的战守建议,在广州被围时向英求和。英军进攻福建、浙江时,不出兵策应。次年被革职。后任和阗办事大臣。1858年任黑龙江将军,屈服于沙俄压力,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奕山1790—1878爱新觉罗氏,字静轩。清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帝侄。侍卫出身。道光元年(1821),由四品宗室充任三等侍卫。历任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镶黄旗汉军副都统、伊犁参赞大臣、正红旗护军统领等职。道光十八年授伊犁将军,过二年召回北京,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道光二十一年授御前大臣,出任靖逆将军,率军前往广州对英作战,拒纳林则徐战守建议,叫嚷“防民甚于防寇”,污蔑抗英人民为“汉奸”。他日夜饮酒作乐,全无战意,但盲目虚骄,企图侥幸取胜。四月一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出动1700余名官兵分3路袭击英军,英军乘机进攻,泥城、四方炮台相继不战而陷。他惊慌失措,急派人向英军求和,签订《广州停战协定》 (或称《广州和约》)。四月十日三元里人民痛歼英军时,应义律求援,派余保纯为英军解围。八月英军再犯定海,两江总督裕谦奏请道光帝饬令他进攻,以资策应,他拒不出兵。鸦片战争后被革职论罪,后经道光帝庇护,又历任参赞大臣、伊犁将军等职。咸丰八年(1858)在黑龙江将军任内,被迫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