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铁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金銀幣部 > 金幣 > 阿古柏金幣 > 鐵勒
鐵勒  tiělè

即阿古柏金幣。

铁勒

中国古代西部民族的名称,又作赤勒、涉勒、敕勒。南北朝后朝,铁勒繁盛,部族众多,主要活动于东起蒙古高原,西至里海的山谷草原地带。突厥强盛时,其臣属于突厥汗国。唐天宝三年(744),回纥汗国建立后,铁勒诸部又附属于回纥,并逐渐融合其中。在唐代,铁勒有时称作“九姓铁勒”,简称“九姓”。

铁勒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为隋唐时通用的称呼。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称为赤勒、敕勒、勒勒、狄历、丁零等。因其所用车轮高大,又称高车,相当于北周至隋唐时期广义的突厥。游牧于土拉河北至里海一带广大地区。5世纪中,东边数十万部被北魏迁至漠南。从546年突厥吞并天山以北部落开始,最后尽归突厥所辖。582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其部落从此分被控制,共有10多部,以土拉河北的回纥和阿尔泰山西南的薛延陀为最强。646年,薛延陀被回纥与唐联军击败,首领多弥可汗被回纥所杀,领地尽归回纥所有。唐设都督府对其管理。659年,回纥灭西突厥,势力达到最盛。唐朝末年,回纥政权被黠戛斯摧毁。从此,铁勒势力日趋衰微。

铁勒

亦作“赤勒”、“勅勒”、“敕勒”、“勑勒”或“狄历”。古族名。汉时称丁零。是北周至隋唐的史书中相当于“突厥”(广义)的音译。因其所用车轮高大, 亦称高车。《隋书》记载铁勒各部游牧于东至独洛河(今土拉河)以北、西至西海(今里海)的广大地区。五世纪中,北魏太武帝徙东部铁勒数十万部至漠南, 渐知农耕。六世纪中,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后,分属于东、西突厥。共约有十余部,其中以今土拉河北的回纥和阿尔泰山西南的薛延陀势力最强。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重返漠北后被回纥和唐朝的联军所灭,唐即以薛延陀并入回纥之中,置瀚海都督府,分设府州,属关内道。唐末,回纥在漠北政权崩溃,铁勒势衰。

铁勒

铁勒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名。亦作赤勒、敕勒或狄历。都源于突厥语Turk。因其使用的车轮高大,中原人亦形象地称作高车。铁勒部落众多,分布广泛,北朝时期土拉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 从哈密到焉耆北天山附近有契苾、乌护、纥骨等; 阿尔泰山西南有薛延陀; 中亚咸海、里海一带有诃咥、苏路羯等; 西亚东南有阿兰等; 贝加尔湖南有都波等。6世纪中,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后,分属于东、西突厥,逐渐形成以韦纥为首的九姓铁勒联盟。到唐代,阿尔泰山附近的葛逻禄和天山附近的拔悉蜜也加入铁勒联盟,共计十一姓十三部(或十五部)。贞观四年(630),薛延陀和回纥助唐攻灭东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国,铁勒各部均归属之。贞观二十年(646),回纥助唐攻灭薛延陀,唐即以薛延陀并入回纥之中,置翰海都督府,铁勒各部大多归入都督府州,属关内道。显庆四年(689 ),回纥灭西突厥,从此,铁勒部落联盟的最后总其成者回纥即跨有过去东西突厥汗国的广大土地,并归入唐朝版图。唐末,回鹘漠北汗国被黠戛斯攻破,铁勒势衰。

☚ 曷萨   高车 ☛
铁勒

铁勒

中国古代西北民族的名称,汉文又译作勑勒、赤勒、涉勒、敕勒。因其由高车族发展而来,南北朝时,北方人称之为“铁勒”,南方人则称之为“高车”或“丁零”。其族源十分复杂,含有匈奴、鲜卑、呼揭、乌孙、大月氏等血统。南北朝后期,其族游牧于蒙古高原的土拉河流域至里海以西东罗马拜占廷帝国的北方草原地带。他们的具体分布是:土拉河以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固、复罗、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部,胜兵(能够参军作战的人)2万。天山北麓有契苾、薄落、职乙、咥苏、婆(娑)那曷、乌护、纥骨、也咥、于尼护等部,胜兵2万人。金山(阿尔泰山)西南有薛延陀、至勒儿、什槃、达契等部,胜兵1万余人。伏尔加河下游有诃咥、曷、拔忽、比千、具海、曷比悉、何嵳、苏拔、也末、渴达等部,胜兵3万余人。里海东西有苏路羯、三素咽蔑、促隆忽等部,胜兵8千人。东罗马东部则有恩屈、阿兰、北褥、九离、伏嗢素等部,约2万人。贝加尔湖以南则有都播。其中拔也固即匈奴别部拔也稽,浑为匈奴的异译,这两部无疑来自匈奴。复罗、薄落为高车副伏罗的异译;曷又译作曷萨、葛萨;吐如纥即吐卢氏,这几部都是高车族人。也末、三促咽蔑即三姓咽麺;那曷又译多滥葛、多㳕,这几部渊源于鲜卑。诃咥又译作阿跌、阿嘀、即呼得(呼揭)的后裔。何嵳即月氏的异译,西方人称Asii,宋元时期译为“阿速”。众多的铁勒部落各自分散,没有统一的君长,多以游牧为生,西方的一些部落颇知农耕。突厥崛起后,除里海以西的少数部落外,其余都从属于突厥汗国。突厥东征西讨,多靠铁勒各部兵力。突厥分裂后,铁勒又分属东、西突厥汗国。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重税铁勒各部,为报父仇,又坑杀铁勒首领数百人,铁勒各部群起反抗,共同推举契苾部首领契芯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牙帐(统治中心)设立于贪汗山(今新疆东部天山);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为野咥可汗,牙帐设于燕末山(阿尔泰山中段),创建了铁勒汗国,高昌、焉耆两国臣属于铁勒汗国。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强盛,薛延陀部首领夷男率领七万户东迁蒙古高原,其余铁勒部落又为西突厥征服。贞观初期,薛延陀与其余铁勒部落助唐击灭东突厥汗国,建立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朝击灭薛延陀汗国,以铁勒各部之地设立七都督府,六羁州,以各部首领为都督和剌史,并设燕然都护府统管其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回纥强盛,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创建回纥汗国,“铁勒”之名才逐渐消失。在唐代,往往称蒙古高原的回纥、仆固等九部为“九姓铁勒”。

☚ 伏允   铁勒汗国 ☛

铁勒

见“敕勒”(1983页)。

铁勒

又作“赤勒”、“敕勒”、“敕勒”、“狄历”。古代北方民族。汉时称丁零。北周至隋唐的史书中指广义的突厥各部。因其所用车轮高大,亦称高车。隋时铁勒各部游牧于东至独洛河(土拉河)以北、西至西海(今里海)的广大草原地带。五世纪中,北魏太武帝徙东部铁勒数十万部众至漠南,渐知农耕。六世纪中,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后,分属于东、西突厥,共约有十余部,其中以回纥和薛延陀势力最强。唐末,回纥在黠戛斯打击下西迁,铁勒势遂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