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于宴见宾客、朝参时穿的礼服。服制采用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衣杂色而不画,用大袖,腰系双佩小绶,着履;首饰花钿,加两博鬓。皇后花树十二,钿十二;妃花树九,钿九。《新唐书·车服志》:“皇后之服三……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二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花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又:“皇太子妃之服有三……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九钿,其服用杂色,制如鞠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花九树,有两博鬓。”
钿钗襢衣
唐宋两代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宴见宾客、朝参时穿的礼服。襢衣又名 “展衣”,是王后、大夫之妻朝见帝王,接见宾客时所著的一种礼服。服制采用上衣下裳相连的深衣制,是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装之一。表里皆白色,平素无纹。唐宋时期皇后、皇太子妃宴见宾客时穿的钿钗襢衣,服制也是深衣,不过为杂色,衣上以金玉杂宝制成的小花朵为装饰,称作“钿”。皇后按制用十二钿,太子妃为九钿。穿时还要加双佩小绶,足着履。头戴用镂金银等装饰的大小花钗,皇后十二树,太子妃九树,并加两博鬓为饰(博鬓是掩于鬓发两侧的一种首饰)。据文献记载,内、外命妇在朝参、辞见时也要穿这种礼服,只是名称改作 “钿钗礼衣”。一品夫人衣饰九钿,头上花钗九树; 二品夫人八钿八树;三品夫人七钿七树; 四品夫人六钿六树;五品夫人五钿五树。用钿钗的数量来区别身份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