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钱谦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蒙叟、牧翁、虞山老民、东涧老人等,世称虞山先生。钱世扬子,柳如是夫。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天启二年(1622 年)任右中允,四年进左谕德兼侍读,迁少詹事,次年以东林党魁削籍。崇祯元年(1628 年)起任詹事,进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以忤温体仁受讦削籍。十七年南明福王立,起为礼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 年)兼翰林院学士,加太子太保。清军南下,与王铎率众降。清顺治三年(1646 年)任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署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后以黄毓祺反清案下狱,获释后归隐礼佛。绛云楼藏书甚富。博通古今,开虞山诗派,主盟文坛数十载,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编辑有明一代的《列朝诗集》等。批判明前后七子复古主张,影响清初诗风甚巨。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开国群雄事略》《杜诗集注》等。

4

(词)明·钱谦益

银汉红墙,浮云隔断,玉箫吹裂。

白玉堂前,鸳鸯六六,谁与王昌说。

今宵二八,清辉香雾,还忆破瓜时节。

剧堪怜、明镜青天,独照长门鬒发。

莫愁未老,嫦娥孤剐,相向共嗟圆阙。

长叹凭阑,低吟拥髻,暗与阴蛩切。

单栖海燕,东流河水,十二金钗敲折。

何日里、并肩携手,双双拜月。

(词)明·钱谦益

白发盈头,清光照眼,老颠思裂。

折简徵歌,醵钱置酒,漫浪从他说。

银筝画鼓,翠眉檀板,恰称合欢佳节。

隔船窗、暗笑低颦,一缕歌喉如发。

生公石上,周遭云树,遮掩一分残阙。

天上霰裳,人閒桂树,曲调都清切。

干戈满地,乌惊鹊绕,一寸此时心折。

凭谁把、青天净洗,长留皓月。

(词)明·钱谦益

雨脚千重,云头万叠,刚风吹裂。

昨夜昏霾,今宵轩豁,好向嫦娥说。

天公试手,浴堂金殿,瞥见清明时节(时中朝新有大奸距脱之信)。

喜天边、穆穆金波,重照萧萧华发。

桂枝易老,冰轮难驻,见此又愁圆阙。

斗转参横,高楼思妇,织锦方悲切。

槁砧安在,栖乌不定,应为刀环心折。

须记取、当歌对酒,明明如月。

(词)明·钱谦益

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

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

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

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

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

烛灭香残,暗风吹雨,魂梦空凄切。

月宫深锁,桂轮何处,莫被愁人攀折。

应自恨、青天碧海,芒芒奔月。

钱谦益/杖铭

☚ 学戒四箴   钱谦益 ☛

钱谦益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南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入清后,官礼部右侍郎,充《明史》副总裁。因其降清,颇受非议。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 钱谦益   杖铭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年自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万历间进士。早年曾讲学于东林书院。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周延儒争权,失败,被革职。福王时谄事马士英、阮大铖,任礼部尚书。清兵渡江,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未几去官。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实则为当时文坛领袖。论诗力排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亦反对严羽的“妙悟”说,倡论诗“从肺腑中出”。所作技巧纯熟,师法晚唐和宋诗而有所创造。晚年作《投笔集》,表示恢复故国的愿望,对清朝表示不满。乾隆时下令禁毁。著有《初学集》、《有学集》。又辑选明代二百余年间约两千个诗人的代表作,成《列朝诗集》八十一卷,并曾笺注杜诗。

☚ 六、清   方维仪 ☛
钱谦益

钱谦益

钱谦益 (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后被革职。弘光时谄事马士英,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遭到后世讥诟,近人评价略有歧见。晚年心情苦闷,颇思以钞写佛经、钻研内典寻求排遣缓解,诗中多有涉及禅学者。他是清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明末已负盛名,成就不可低估。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另选编了《列朝诗集》。

☚ 集净业寺水次再过十方庵看荷花因宿其中   投宿崇明寺僧院有感二首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坐事削籍归。南都福王立,召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迎降,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明史》副总裁。旋归乡里。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谦益涉览极广,以文学冠东南,又为东林党魁首,物望所归,遂领袖明末清初文坛。虽不以词名,间亦染指。唯视为小技,随作随弃,故多散佚。今存《永遇乐》四首,见《倚声初集》。

☚ 清   顾若璞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年自号蒙叟、绛雲老人、东涧遗老等,世称虞山先生。 常熟(今属江苏)人。少聪颖,早年倾心明前、后七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万历三十七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遭劾削籍归。思宗崇祯元年(1628),以擢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又因朝内党争激烈,被革职回籍。北京陷落后,谦益因谄事拥立福王为帝的马士英,被南明弘光朝起用为礼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清兵渡江,南京破,与大学士王铎等迎降。清廷任以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不久,引疾归,从此隐居不仕,从事著述,并参加了秘密的地下抗清活动。谦益在明末清初的政治斗争与民族斗争中翻云覆雨,颇有可訾议之处,然其诗歌创始却取得极为可观之成就。其诗作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以明朝灭亡为分界。明亡以前,其诗注重以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为题材,举凡东北边患、朝内党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皆有所反映,如:《群狐行》写权宦魏忠贤死后,其党羽树倒猢狲散,纷纷以反阉党自居;《王师二十四韵》描写“王师”对农民起义军的残暴镇压,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真理;《五芳井歌》写保定人民抵抗清兵入侵时的英勇与顽强,并揭露了清兵对汉族妇孺的血腥屠戮。此外,还有一些描写社会黑暗、政治混乱和监狱恐怖的作品。明亡后,其诗主要反映了惨遭清兵蹂躏后江南大好河山的破败景象和诗人对明王朝的悼念及对清侵略军的敌视,如:《西湖杂感》二十首全面描写西湖美景所受到的摧残,其中“罗刹江边人饲虎,女儿山下鬼啼莺”,“鹰毛占断听莺树,马矢平填放鹤台”,“堤走沙崩小劫移,桃花剺面柳攒眉”诸句,皆可见诗人之用意。他还在《投笔集》的许多诗篇中表达了对抗清复国事业的关切,其反映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篇什,可作诗史读。谦益一生推崇杜甫,诗以学杜为主,取径多门。近人徐世昌引郑则厚言曰:“其诗博大闳肆,鲸铿春丽,一以少陵为宗而出入于昌黎、香山、眉山、剑南以博其趣。”又云:“本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见《晚晴簃诗话》)就其诗法渊源及对清诗坛的影响,作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谦益兼通各种诗体,于七律尤工,其《和秋兴八首》、《后秋兴》用杜甫诗韵,一和再和,情真辞切,风格沉雄博丽,与原作相比,殊无逊色。其论诗强调性情、世运、学养并重。他说:“夫诗文之道,萌拆于灵心,蛰启于世运,而茁长于学问,三者相值,如灯之有炷、有油、有火而焰发焉。”(《有学集·题苍略自评诗文》)到晚年,他更加强调多难的时代与不幸的个人遭遇对产生好诗的重要,认为诗“发作于身世逼侧、时命连蹇之会”(《周元亮〈赖古堂今刻〉序》)。他还注重独创,对于主张模拟的明后七子提出尖锐的批评。他是清初大家,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江左诗文三大家”,主盟文坛达五十年之久,亲受其炙有成就的作者有数十人之多,开创了虞山诗派。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又辑选明代诗歌为《列朝诗集》八十一卷,集中收明代作者两千馀人,目的是“以诗系人,以人系传”,保存了一代文献,成为研究明诗、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还著有《杜工部集笺注》、《国朝群雄事略》、《密云禅师语录》等。金鹤冲撰有《牧斋先生年谱》,王峻为之作传。《清史稿》卷四九四、《清史列传》卷七九有传。

☚ 林古度   卢世㴶 ☛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东涧老人、渔樵子、石渠旧史、峨嵋老衲彻修、篯后人、虞山宗伯、虞山老民、虞山蒙叟、聚沙居士、绛云老人、如来真子天子门生。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江左三大家”之一。“虞山诗派”的开创者。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初官至礼部侍郎,因事革职。南明时召授礼部尚书。明亡仕清,以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但并未受到信任。不久即归故里,以著述校勘为乐。死后著作被禁毁。著有《初学集》一百一十卷、《有学集》五十卷、补遗一卷、《投笔集》二卷等。
索引:钱谦益,受之,牧斋、蒙叟、东涧老人、东涧遗老、渔樵子、石渠旧史、峨嵋老衲彻修、篯后人、虞山宗伯、虞山老民、虞山蒙叟、聚沙居士、绛云老人、如来真子天子门生;绛云楼、燕誉堂、拂水山庄、碧梧红豆村庄、云上轩、津逮轩、半远堂、荣本楼、红豆山庄、秋水阁、半野堂、玉蕊轩、优昙室、耦耕堂、留仙馆、我闻室、红兰山庄、明发堂、小苏堤。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江南常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军攻陷南京,钱谦益降清,仍作礼部侍郎。不久辞归。谦益是清初最早的诗人,明末已负盛名,主盟文坛数十年。他对杜甫颇有研究,著有《杜工部集笺注》,又名《钱注杜诗》,共二十卷,又附年谱一卷。作者参考前人的注释,结合杜甫的作品,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注文较为简明,是当时比较著名的一个注释本。谦益在注杜诗之前,又有《续杜小笺》。

钱谦益

128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万历进士,曾官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时,任礼部尚书。后降清,仍授礼部侍郎。清初诗坛名家,与吴伟业、龚鼎孳号“江左三大家”。学识渊博,交游广泛,实为当时文坛领袖。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诗文集多种,还编有明代诗歌总集《列朝诗集》,另有《杜诗笺注》,今人均有点校本。

☚ 清代作家   吴伟业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Qian Qianyi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省)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兵攻陷南京,他率兵降清,仍为礼部侍郎。顺治三年(1646)辞归。后居家著书至终。
钱谦益是清初最早的诗人,主持诗坛几十年,论诗反对摹拟形似,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提出诗要“有本”、“有物”,要“槎枒于肺腑,击撞于胸臆”,抒发真性情(《周元亮赖古堂合刻序》)。因此他强烈反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之说,而提倡宋元诗,推崇苏轼、陆游和元好问,对扭转当时诗歌的复古主义风气和清代诗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钱谦益的诗,不求形似,技术纯熟,别具创造,可谓自成一家。特别是他的七绝、七律,熔唐家诗风于一炉,艺术技巧相当成熟,完全摆脱了模拟的习气。他的诗有应酬风月之作,但也有借古喻今影射时事的诗篇,特别是晚年写过一些怀念故国、诋斥清廷,对自己降清行为自责的作品,深沉苍劲,较有现实内容。
著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卷及外集等多种。此外有《钱注杜诗》20卷,另编选《列朝诗集》77卷(顺治间刊本作81卷),《吾炙集》1卷。

☚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吴伟业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Qianqianyi

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字受之, 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江苏省常熟) 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参与东林党活动。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后被革职。清兵入关后,曾为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降清后,以礼部侍郎衔值秘书院事兼《明史》馆副总裁,后因受反清案牵连入狱,获赦后归里,著述以终。钱谦益学识渊博。论诗反对模拟, 提倡 “陶冶性灵, 流连景物, 各言其所欲言”(《范玺卿诗集序》)。其明末诗作,题材广泛, 或对边事表示关切,或痛斥权宦肆虐,或颂扬抗敌的忠贞人物, 或抒发自己的牢骚不平, 均有一定社会意义。《徐州杂题五首》、《恭谒长陵》、《狱中杂诗三十首》等为其代表作。其诗古近体皆工,各种风格具备,气格阔大,雄壮奇诡,而其沉郁藻丽,又近于杜甫。其为文向往归有光,主张有物有序,其文章常将铺陈学问与抒写性情结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不拘。其内容虽较驳杂,但议论通达,气势恢宏,多有可取。《新刻十三经注疏序》、《游黄山记》、《徐霞客传》等为其代表作。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重要作家,为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清初文风起了重要作用。有《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及 《钱注杜诗》 等传世。

☚ “三言”“二拍”   王士祯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讲学于东林书院,崇祯元年(1628)为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因与温体仁等争为阁臣,被革职。南明弘光时,谄事马士英、阮大铖,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纂修《明史》副总裁,不久托病辞归,隐居不仕,与抗清志士黄宗羲等秘密往来,晚年归心佛教。家有绛云楼,藏书极丰,多宋刻孤本,惜于顺治七年毁于火。
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诗文在当时也甚负盛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 “江左三大家”,钱实为文坛领袖。论诗论文,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拟古之风,强调独创与真情。对竟陵派和公安派也一一 批驳,认为艺术借鉴应兼收并蓄,博采诸家之长,以利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的文章合 “学人之文” 与 “文人之文” 为一体,作品如《汤义仍先生文集序》、《游黄山记》、《忠烈杨公墓志铭》、《徐霞客传》、《梅村先生诗集》、《楞严志略序》等,内容驳杂,但规模阔大,从中可见其论学与评诗文的见解。其诗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如杜甫、韩愈、李商隐、苏轼、陆游及金元时的元好问等人,加上他 “才气横放”,藻思洋溢,形成 “沉雄博丽” 的总体风格。明亡后所作,沉痛抒发家国兴亡的感慨,也有反映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或自责其失节仕清的作品,皆流露真情,激楚苍凉,颇为感人。徐世昌所辑规模最大的清诗总集《晚晴 诗汇》卷19中说钱谦益“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清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浙派的创始人黄宗羲,号称 “国朝,两大家的 “南施(闰章)北宋(琬)”,稍后的王士祯,以及清初许多诗人,都多少受过钱谦益的提携和影响。
其生平著作主要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 2卷、《苦海集》 1卷及外集等多种,另有 《钱注杜诗》 20卷,编有 《列朝诗集》 81卷。

☚ 金人瑞   王士祯 ☛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南下,率先迎降,官礼部右侍郎。家有绛云楼,藏书极丰。诗文在当时甚负盛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实为文坛领袖。诗多应酬之作,后期不乏激扬气节、感慨兴亡之章。有《初学集》一百一十卷、《有学集》五十卷、《投笔集》二卷等,另编有《列朝诗集》八十一卷。

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牧斋全集/重校钱牧斋全集

☚ 夏完淳集   牧斋初学集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编修。崇祯初官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被革职。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仕清后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辞归。家有绛云楼,以藏书丰富著称。钱谦益学问淹博,诗文在当时甚负盛名。论文论诗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倡学问以反对空疏,对明代“复古派”“竟陵派”“公安派”的流弊起了矫正纠偏的作用。其诗转益多师,不拘一格。文章纵横曲折,奔放恣肆,气格健举,足以转变明文的衰微格局,振作明末清初文风。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 清代   王猷定 ☛

力振颓文/剪字读书法

☚ 江左少年   力振颓文 ☛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

明末清初诗人。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东涧遗老,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祟祯时官至礼部右侍郎,因争权失败落职。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后降于清,授秘书院事兼礼部右侍郎、明史副总裁。不久,告病归。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工诗能文,尤以诗称,领袖当时文坛,与吴传业、龚鼎擎并称“江左三大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相近,反对拟古,主张“从肺腑中出”。诗多为应酬之作,但晚期作品似有降清之悔,常露故国之思,故死后著作被清廷禁毁。诗风近晚唐北宋,精巧华美。其文学主张及创作,对转变明代复古风气有一定影响。

☚ 清代文学   李玉 ☛

钱谦益1582~1664Qian Qianyi

poet and historian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A Collection of First Learnings,etc.

钱谦益1582—1664

清初著名文学家。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曾属东林党。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与温体仁等争权失败,革职。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因病告归。博览群籍,工诗文,有《初学集》、《有学集》。又选录明代约二千家诗人的诗,附以小传,名《列朝诗集》。

钱谦益1582—1664

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 自称东涧老人。清江苏常熟人。明万历进士,历任礼部侍郎、侍读学士等。南明福王立,任弘光政权礼部尚书。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率先投降,被清廷授为内秘书院学士兼礼部侍郎。不久,获罪。放还后,以著述自娱。博学工词章,谙悉朝典,尤长于诗。有《牧斋集》、《初学集》、《有学集》等。(参考图5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