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钱伟长 从不停步的科学家钱伟长 照澜院里钱伟长 钱伟长 | 周文斌 宫苏艺 黄景钧 常 青 王宗仁 石光漪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 羊城晚报1980年12月16日 文汇月刊1983年2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第396页 |
钱伟长“六教授”右派问题全部改正:钱伟长 | | 人民日报1980年8月18日 | 知者与行者——论钱伟长教授 钱伟长(1912— ) 钱伟长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在全国 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 | 李树喜 张德龙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 光明日报1987年4月6日 上海高等教育系统教授录第261页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305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387页 | 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其《钱伟长 文选》出版 |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336页 | 民盟中央副主席钱伟长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副 主席 |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342页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钱 伟长作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报告 |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343页 |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 李维民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辑 | 中国人物年鉴(1998)第17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97页 | 现任党、政、军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 钱伟长 钱伟长(1912— ) 钱伟长写歌词 他有一腔不会熄灭的热情——“文革”后《光明 日报》首家采访钱伟长追记 | 李维民主编 黄 黔 《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叶永烈 周文斌 |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113页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四)第36页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上)第 81页 叶永烈采访手记第453页 名人与光明日报第168页 | 钱伟长(1912— ) | 廖盖隆等主编 |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732页 |
钱伟长中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家。1912年9月1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今无锡市),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9年至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后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等职,1983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在力学方面主要成就有:建立了薄板薄壳的统一理论(1940);在薄板大挠度的非线性问题摄动法和奇导摄动法这一领域,他第一次用系统摄动法处理非线性方程(1948~1957);在广义变分原理方面他的工作为有限元法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1960~1978)。 钱伟长 钱伟长钱伟长 (1912—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 “一二·九” 运动,宣传抗日救国。1940年8月,他作为中英庚款留学生抵达加拿大入多伦多大学深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参加了板壳理论和火箭、导弹弹道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卓有建树。 1946年,心系祖国的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执教期间,他积极主张教师既要教学也要从事科学研究,要把学生带上开创性道路。他自己也始终注意把指导学生和从事科研结合起来。解放后,钱伟长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部和技术学部委员等职,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他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教育工作中,先后为清华大学和其它高校的师生开设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应用数学等课程,并首次在全国高校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和钱学森教授一起,把自己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的精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的一代,为我国力学研究造就了一支骨干力量。这期间,他带的研究生大都学得主动、活泼,出类拔萃的人才屡见不鲜。 “文革” 以后至1980年,钱伟长多次在清华大学举办大型科学讲座,并著书立说,1982年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他历来反对 “读死书”、“死读书”,主张高等学校要提倡和形成一种活跃的开创性气氛,学校应该成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中心。钱伟长注意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已经代替了学科越分越细的倾向,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因而主张我国高等教育也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理工分家,社会科学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建立各种能满足学科综合化发展要求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出人才,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设不设重点学校的问题上,钱伟长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割裂,大中小学要加强联系,共同培养人才。他还认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教育得当,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因此,不应人为地划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发展,还能调动所有学校的积极性。这些主张和建议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更深思索。 钱伟长以其卓越的才能为我国的物理事业赢得了荣誉,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极大的热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作出了贡献。 ☚ 钱学森 卢鹤绂 ☛ 钱伟长 钱伟长钱伟长 (1912—),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 “一二·九”运动,宣传抗日救国。1940年8月,他作为中英庚款留学生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参加了板壳理论和火箭、导弹弹道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卓有建树。 1946年,心系祖国的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执教期间,他积极主张教师既要教学也要从事科学研究,要把学生带上开创性道路。他自己也始终注意把指导学生和从事科研结合起来。解放后,钱伟长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教务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部和技术学部委员等职,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青联副秘书长。他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教育工作中,先后为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师生开设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应用数学等课程,并首次在全国高校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和钱学森教授一起,把自己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的精华,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的一代,为我国力学研究造就了一支骨干力量。这期间,他带的研究生大都学得主动、活泼,出类拔萃的人才屡见不鲜。 “文化大革命”以后至1980年,钱伟长多次在清华大学举办大型科学讲座,并著书立说,1982年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他历来反对 “读死书”、“死读书”,主张高等学校要提倡和形成一种活跃的开创性气氛,学校应该成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中心。钱伟长注意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已经代替了学科越分越细的倾向,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因而主张我国高等教育也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理工分家,社会科学和理工农各科分家的现象,建立各种能满足学科综合化发展要求的教学计划,以培养出人才,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设不设重点学校的问题上,钱伟长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割裂,大中小学要加强联系,共同培养人才。他还认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大,教育得当,人人都有发展的可能,因此,不应人为地划分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其发展,还能调动所有学校的积极性。这些主张和建议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更深思索。 钱伟长以其卓越的才能为我国的物理事业赢得了荣誉,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极大的热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作出了贡献。 ☚ 钱学森 卢鹤绂 ☛ 00004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