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害
在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的低温对作物的危害。 冷害可引起作物生育期延迟,或直接危害作物结实器官的形成,导致减产,是世界性灾害,中国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出现,危害的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棉花、谷子、大豆、甘薯以及果树和蔬菜等。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春季冷害多为低温连阴雨天气造成,易使水稻烂秧、僵苗和死苗;对棉花播种和苗期生长极为不利;对开花的果树会影响授粉。夏季冷害对东北的水稻、棉花、玉米等秋熟作物危害很大,可使多数作物晚熟或不熟。 对南方处于孕穗期的早稻也有危害。 在西北河西走廊则会引起小麦败育。秋季冷害(亦即寒露风害),主要危害南方各省的双季晚稻,可使晚稻抽穗缓慢,不能正常开花授粉,空粒和落粒等而减产。 冷害按危害机制可分为3种类型: ❶ 延迟型冷害。作物在营养生长期遭受较长时间的低温危害,使作物生育期延迟,不能正常成熟,秕粒增多而减产。 ❷ 障碍型冷害。作物在生殖生长期内(主要是颖花分化到抽穗开花期)遭受短时间(只须几天)低温,使作物生理机能受到破坏,造成空粒而减产。 ❸ 混合型冷害。是延迟型冷害与障碍型冷害相继出现的冷害。 此型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更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