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钙读音g·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 上一条: 匃 下一条: 鈣 钙鈣ɡài金属元素,银白色,质软而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它的化合物用途很广。 钙化学元素,符号Ca。白色,钙的化合物在建筑工程和医药上用途都很广:~化︱~质︱~塑板︱乳酸~。 钙gài一种金属元素,符号是Ca,是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 钙gài一种金属元素,符号Ca(calcium)。1871年傅兰雅译《化学鉴原》卷一:“Calcium,钙。”◇[XCHAR[R201405004_FZSYK_F8EF]]、[XCHAR[R201405004_FZSYK_F8EF]]灰、钙质、加尔叟谟、加尔基,“加尔叟谟”为英语calcium(钙)之音译。 钙*鈣gaiB8C6 各种金属 各种金属贵金属:金 银 铂 铑 铱 钯 锇 ☚ 金属 铅 ☛ 钙 钙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氢、氧、碳、氮而列于第五位。人体中的钙有99%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骨骼是具有生理活性的组织,钙的沉淀与溶解一直在不断进行,这种钙的更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渐慢。幼儿的骨骼,每1—2年钙更新一次;成人更新一次需10—12年。在骨骼和牙齿以外的钙虽然仅占1%左右,但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作用。如心脏的正常搏动、肌肉和神经正常兴奋性的传导和适宜感应性的维持,均需要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存在。若血清钙量下降,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婴儿手足搐搦症);反之,若血清钙含量过高,则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此外,钙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出血时血液能产生血凝块,使伤口止血,就有钙的作用。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很不完全,约有70%左右的钙残留在粪便中,是因钙离子可与肠道中的植酸、草酸及脂酸形成不溶性钙盐所致。谷类含植酸较多,其钙的利用率低。食物中草酸过多时,不但其本身所含的钙不易吸收,且影响同时食入的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例如,苋菜(含钙359毫克、草酸1142毫克/100克鲜菜)、蕹菜(含钙224毫克、草酸691毫克/100克鲜菜)、圆叶菠菜(含钙102毫克、草酸606毫克/100克鲜菜),含草酸量均高,若作为供钙食品则不理想。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钙的吸收下降,可能因钙与脂酸形成钙皂随粪便排出所致。维生素D及乳糖可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婴幼儿最理想的供钙食品。豆类、虾皮、发菜、芝麻酱等也含钙丰富。含钙丰富的食物见表6.2-17所示。 表6.2-17 含钙丰富的常用食物表
☚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磷 ☛ 钙银白色轻金属。元素符号Ca。具有密度小(1.54g/cm3),化学活性强,喜与氧发生化合作用的特性。钙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资源十分丰富。1808年制得元素钙,20世纪初开始工业化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钙被用作铀的还原剂后生产发展加快。20世纪末,世界钙的年产量1500~3000 t。常被用作炼铁、炼钢的脱氧、脱硫和脱磷剂,用作有色金属提取过程中的还原剂等。用钙配制铅基合金,可改善其性能。其实,现在消费钙最多的领域是医药行业,钙化合物是制造维生素A及其他药物的重要原料。 钙 钙gai第四周期ⅡA族元素,符号Ca。1808年由英国化学家H.戴维、瑞典的J.J.贝采利鸟斯在将生石灰、氧化汞和汞混合后电解,制得钙汞齐时而发现,其名称来自拉丁文Calx (生石灰) 一词。钙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地壳中含量约3% (质量) 。以化合物形态存在,如石灰石、白垩、大理石等,这些都是碳酸钙的天然变种。石膏CaSO4·2H2O,磷灰石Ca3(PO4)2以及各种含钙的硅酸盐也都大量存在。此外钙也存在于血浆、骨骼及牙齿中,并参与凝血和肌肉的收缩过程,此过程为维生素D催化。乳为钙的最好营养来源。钙是银白色轻金属,熔点为839℃,沸点为1 484℃,相对密度为1.54。质软,化学性质活泼,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其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物和氮化物薄膜,能防止继续受到腐蚀。能与水、酸反应,放出氢气。加热时几乎能还原所有的金属氧化物。钙主要用做合金的脱氧剂、冶炼的还原剂、铁和铁合金的脱硫与脱碳剂、氮和氩混合气体的分离剂,以及油类的脱水剂等。金属钙可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钙来制取,也可用金属铝在真空中还原石灰,再经蒸馏获取。 ☚ 碳酸镁 氧化钙 ☛ 钙 钙gai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氢、氧、碳、氮而列于第五位。人体中的钙有99%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是具有生理活性的组织,钙的沉淀与溶解一直在不断进行,这种钙的更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渐慢。幼儿的骨骼,每1~2年钙更新一次;成人更新一次需10~12年。在骨骼和牙齿以外的钙虽然仅占1%左右,但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有重要作用。如心脏的正常搏动以及肌肉和神经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均需要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存在。若血清钙含量下降,可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婴儿手足搐搦症);反之,若血清钙含量过高,则可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此外,钙也是一种凝血因子,出血时血液能产生血凝块,使伤口止血,就有钙的作用。钙在肠道中的吸收很不完全,约有70%左右的钙残留在粪便中,是因钙离子可与肠道中的植酸、草酸及脂酸形成不溶性钙盐所致。谷类含植酸较多,其钙的利用率低。食物中草酸过多时,不但其本身所含的钙不易吸收,且影响同时食入的其它食物中的钙的吸收。例如,苋菜 (含钙359毫克、草酸1142毫克/100克鲜菜)、蕹菜 (含钙224毫克、草酸691毫克/100克鲜菜)、圆叶菠菜(含钙102毫克、草酸606毫克/100克鲜菜),含草酸量均高,若作为供钙食品则不理想。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钙的吸收下降,可能因钙与脂酸形成钙皂随粪便排出所致。维生素D及乳糖可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婴幼儿最理想的供钙食品。豆类、虾皮、发菜、芝麻酱等也含钙丰富。 含钙丰富的常用食物表
☚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磷 ☛ 钙calcium, Ca系一种金属元素,亦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是骨和牙齿的重要组成物质,占人体总钙量的99.7%;其余分布在体液和软组织中。在骨与牙齿中形成坚硬部分,起支持与承重功能。在血清中含量为2.25~3.0mmol/L(9~12mg/dl),为凝血因子之一,尚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保持肌肉与神经组织的兴奋与平衡有重要作用。体内钙缺少可引起手足搐搦、惊厥等症状;出现骨与牙齿发育异常,骨质疏松、骨质软化、佝偻病等;凝血因子缺乏,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等。小儿、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多吃豆制品、蔬菜等。 钙calcium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正常成年人平均含钙为1~1.25kg。体内钙99.3%分布于骨及牙,0.1%分布于细胞外液,0.6%分布于细胞内。它以羟磷灰石[Ca2(PO4)6Ca(OH)2]的形式形成人体的骨骼。此外,血液凝固及某些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均需要Ca2+。Ca2+有利于心肌收缩和降低神经兴奋性。 钙 钙成人体内总钙量约为1200g,其中约99%集中于骨胳或牙齿中。存在的形式主要为羟磷灰石,其余1%或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但大多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这一部分统称为混溶钙池。它与骨胳中的钙维持动态平衡,即一方面混溶钙池的钙不断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另一方面骨胳的钙又不断从破骨细胞中释出。一个成年人每日进出骨胳的钙量约700mg。 几种常见蔬菜钙和草酸的含量(以100g鲜菜计)
膳食中脂肪含量过高或患某些脂肪消化不良疾病时,钙的吸收常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钙与未吸收的脂酸形成钙皂随粪便排出所致。 磷酸盐对钙吸收的影响,目前看法不一。以往强调钙/磷比值对钙吸收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有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有: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从理论和实验上都已得到证明; 乳糖对钙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以45Ca(或45Sn)在大白鼠股骨中的沉积作为吸收标志,证明同时给予乳糖,可大大提高钙的吸收率。提高量与给予乳糖的量成正比,可能是钙被乳糖螯合形成可溶性螯合物所致。动物实验证明,膳食中若蛋白质含量不足,则钙的吸收也不佳;向膳食中加入蛋白质及氨基酸则有利于钙的吸收。 钙的排泄 大部分钙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及消化液分泌排入肠道,但有一部分被重吸收。一部分钙由尿排出,排出量随葡萄糖及蔗糖摄入量的增加而增高。尿钙过高,可促进草酸型肾结石的形成。汗液也可排出一部分钙,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每日从汗排出的钙可达100mg。乳母可从乳汁排出大量钙,每日约150~300mg。 钙的储留 膳食供给钙的水平与钙的储留成正相关。机体对钙的需要也影响钙的储留; 需要增多,储留也增多。只要膳食供给的钙量并非过分不足 (能补偿机体必要的损耗),则身体可适应其需要,增强或减弱对钙的吸收与排泄,使成年人维持钙平衡,使正在生长发育的机体维持正钙平衡。调节以上平衡关系的有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三种物质。近来研究证明,还有一种广泛分布的细胞内蛋白质,肝钙调素,调节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 钙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钙的供给量,首先应估计钙的生理需要量,其法有二: ❶最常用的是平衡法,即求出能维持大多数成年人钙平衡和婴幼儿、青少年以及孕妇、乳母适当正钙平衡所需的钙量。 ❷是直接分析各种年龄死亡婴儿尸体中钙的总含量,以估计各年龄阶段每日体内钙的平均储留量,并考虑到钙的内源性损失,即可估计出婴幼儿钙的需要量。生理需要量以膳食中钙平均吸收率(通常为20~30%)除之,即可得到每日钙的供给量。 我国规定的钙供给量为:成年量女600mg;孕妇800~1500mg;乳母2000mg。其他见“营养素供给量表”。 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类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婴幼儿最理想的供钙食品。蔬菜和豆类含钙也较丰富。常用含钙丰富的食物见下表: 含钙丰富的常用食物表
☚ 无机盐类 磷 ☛ 钙 钙构成人体的元素中,钙仅次于氧、碳、氢、氮而居第五位,平均占体重的1.9%。成人体内含钙量约1000~1300g。钙是体内骨、齿等坚硬组织的主要成分。在体液中,钙对细胞的代谢与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恒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血钙浓度改变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可产生严重症状,血钙浓度的正常有赖于钙的吸收、排泄、成骨及溶骨等生理过程的相对恒定,这些过程主要受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活性维生素D的调节。 表1 成人体内钙的分布
表2 人体各种软组织细胞中钙的含量
钙的生理功能 钙是体内每个细胞都需要的,而大量的钙则是形成骨盐,以维持骨的硬度。存在于体液及细胞中的钙,其含量虽少,但所调节的细胞代谢及活动则很多,如神经及肌肉的功能、激素的作用、血液的凝固、细胞的能动性等,因此常被称为第二信使。这种第二信使的调节作用与cAMP相似。起这种调节作用的为体液中的钙离子; 例如当血中的钙离子降低,会引起神经过敏,甚至出现搐搦。另一方面,高钙离子浓度可抑制神经的过敏性,这可给予由低血钙引起的搐搦病人以钙盐,以减轻其症状而得到证明。另外,钙离子与肌肉的收缩与松弛有着密切的关系。 钙的吸收 正常成人每天食物含钙约0.5~1g,消化液及上皮细胞脱落也释出钙约600mg,肠道总吸收量约700mg,实际每天从体外仅补充约100mg,食物钙有与蛋白质、多肽、有机酸等结合,或形成不溶性盐,或为Ca2+形式,但仅以Ca2+形式吸收。十二指肠吸收最强,回肠吸收总量大。吸收时通过粘膜的刷状缘载体转运入细胞内,在胞液中由具有维持特异性的钙结合蛋白转运,可主动摄取入线粒体; 或进入高尔基体,形成磷酸钙囊泡,再胞溢出粘膜细胞侧间隙,进入细胞外液,完成吸收过程; 或在基底膜面上通过钙钠交换体系,或通过Ca-ATP酶作用,主动转运出粘膜细胞而完成吸收过程。 食物及消化液性质可影响钙的吸收,pH的降低易生成离子钙有利于吸收; 大量的植酸、草酸及磷酸等易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的钙盐,影响吸收; 碱性氨基酸及乳糖可促进吸收; 大量的脂酸与钙形成肥皂,不利于吸收;但最重要的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是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能诱导生成肠粘膜细胞转运钙的有关蛋白质,增强摄取进入细胞,扩大细胞的储存,还加强钙转运出细胞基底面,故其促进钙的吸收作用较强。 甲状旁腺素也能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但需要维生素D的供应,因为肾脏中的羟化25羟维生素D3成为具有代谢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需要1α羟化酶,甲状旁腺素能促进该酶活性增高,故甲状旁腺素促进钙的吸收仍与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关。此外,甲状旁腺素也能直接增强钙转运出粘膜细胞基底面的作用,有利于钙的吸收。降钙素少量作用时,有抑制肠钙吸收的作用,进食后降钙素分泌增多,有防止血钙升高过多的意义。但大量运用降钙素时,又可促进肠钙的吸收,这可能是激素引起低血钙的后果。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皮质素等能降低肠粘膜细胞对钙的主动转运而影响钙的吸收,甲状旁腺素也能降低钙的吸收,而垂体生长素则能增强钙的吸收,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肠道中钙吸收减少,而肢端肥大症患者吸收增加。 吸收钙在青春期,怀孕及哺乳期间皆较强,老年人吸收则较少。 钙的排泄 不能经肠道吸收的钙,经粪便排出,故粪便是体内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排钙,80%是通过此途径。 维持体内钙平衡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每天人体从尿中排泄钙量等于肠道净吸收量,即100mg左右。血中可扩散性钙滤过肾小球每天约10g,在肾小管各段重吸收达99%,其中近曲小管重吸收约60%,髓襻20~25%,远曲小管10%,集合管约5%,各段重吸收机理不完全相同而有不同的调节意义。血钙降低,影响肾小球滤过,血钙小于1.9mmol/L (7.5mg/dl)时,尿中几乎无钙; 血钙升高时,尿中钙排泄增多。近曲小管中Ca2+重吸情况常与Na+一致; 髓襻升支氯、钠重吸收受抑制时也影响Ca2+的重吸收; 而远曲小管Na+重吸收受到抑制时,尿钙排泄反而减少。甲状旁腺素可促进肾小管对Ca的重吸收而减少尿钙排泄,但由于甲状旁腺素能升高血钙,可扩散性钙在肾小球滤过增多,肾小管钙负荷增大,故甲状旁腺素功能亢进者仍可在尿中排出较正常为多的钙。灌注钙至一定浓度而同时给甲状旁腺素,则可观察到甲状旁腺素减少尿钙排泄的作用。降钙素也能暂时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钙排泄增加,以利于血钙降低。甲状腺激素能减少肠钙吸收,使粪钙排泄增加; 同时由于骨吸收增强,血钙增高,肾小球滤过钙多而肾小管重吸收反而减弱,故尿钙排泄增多。垂体生长素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尿钙排泄也有类似的促进作用。前列腺素也能促进尿钙排泄但不影响血钙,可能与其利钠作用有关,抑制了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所致。 血钙 血钙通常指血浆中总钙浓度。正常人血钙浓度为2.2~2.6mmol/L(8.8~10.2mg/dl)血清,较为恒定,其中近一半为离子钙(Ca2+),其他为结合钙;血浆钙中有45%,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而存在,又称非扩散性钙,其余皆为可扩散性钙。 离子钙是直接发挥生理功能的部分,其浓度变化会影响各种生命活动,并受激素的调节。虽可用钙电极等方法直接测定,一般常根据血钙总浓度、血浆蛋白质及血浆pH推算。正常人为1.1~1.3mmol/L (4.4~5.1mg)dl),平均1.2mmol/L (4.7mg/dl)血浆。 正常人血钙的存在形式 ![]() 蛋白质结合钙本身无直接的生理意义。其中90%系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每克清蛋白最多可结合0.12mmol钙;钙与球蛋白结合较强,但血浆球蛋白量少,故球蛋白结合钙量也少。血球蛋白质与钙相结合时受血浆pH的影响,相互关系如下式: ![]() 血浆pH正常时,可利用下式推算血浆离子钙浓度: ![]() 甲状旁腺素是维持血钙浓度的主要调节因素。血钙降低时,促进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长期低血钙可致甲状旁腺素增生以增强其分泌激素的功能。甲状旁腺素广泛激活骨细胞以增强其促进骨盐溶解的作用,迅速动员骨钙进入血中,以升高血钙,维持血钙平衡; 还能激活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晚期则进一步促进间叶细胞转化为破骨细胞,增强骨吸收作用,以维持血钙。甲状旁腺素也能促进肾小管、乳腺及消化道中钙的吸收,减少钙的排泄,对维持血钙恒定有一定意义。甲状旁腺素还可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而甲状旁腺素对骨的吸收的促进作用也需要有活性维生素D代谢物参与方能顺利发挥作用,同时维生素D又能有效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因此也是维持血钙浓度的重要调节因素。降钙素在血钙浓度高于正常时可增强分泌,其主要作用为抑制骨吸收,减少骨盐溶解,短期内有降低血钙的作用,以防止血钙过高。 甲状旁腺素能促进骨的吸收而使血钙升高,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出现高血钙。糖皮质激素则可能影响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而有降低血钙的作用,故肾上腺功能减退患者也可出现高血钙。 ☚ 牙齿 磷 ☛ 钙 钙calcium,Ca人体内无机元素之一。原子量40.08,原子价2。其生理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及凝血等过程。对心肌的影响有其特殊性,钙离子(Ca2+)有利于心肌收缩,它和利于心肌舒张的钾离子(K+)相拮抗,从而维持心肌的收缩与舒张。成人体内钙的总含量为700~1,400g,约99.7%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余下的钙分布于体液及软组织中。钙主要在酸度较大的小肠上段,特别是在十二指肠,被主动吸收。食物中的钙小部分由肠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正常人血钙浓度为9~12mg%(2.25~3.0mmol/L),血钙主要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各占50%。低血钙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的自发收缩,临床上将该现象称为搐搦。 ☚ 钾 磷 ☛ 钙(鈣)ɡài {化} (金属元素) calcium (Ca) 钙calcium (Ca) 钙calcium 钙*鈣gài(9画) *钙(鈣)gài9画 金部 金属元素,符号Ca。银白色轻金属,质软,化学性质活泼,容易氧化。其化合物生石灰、石膏等在建筑和医药上用途很广。 钙鈣gài现代形声字。从钅(金),丐声。一种金属化学元素,银白色的晶体,它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用途都很大。 钙鈣★繁◎常★常ɡài鈣,形声,从金,丐声,一种金属元素。《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