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针刺方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针刺方法acupuncture techniques

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 应用针具向体表穴位施以适宜物理刺激的方法。包括针刺准备、进针、针刺角度和深度、行针方法、辅助手法、得气、留针、出针、异常情况处理和针刺禁忌等内容。
准备 根据施针目的, 首先选择适当针具, 并检查其有无生锈、带钩或弯折等, 严格消毒; 按操作要求, 妥善保定患畜, 选定穴位。剪毛消毒, 然后按治疗方案, 严谨操作。操作时, 注意患畜体位与术者姿势的位置关系, 以保证针刺正确, 人畜安全。
进针 一手按穴,一手持针,按穴的手叫押手; 持针的手叫刺手。手持针的姿势有执笔式、持刀式和拳握式。进针时, 押手和刺手配合, 一边按压, 一边刺入。根据所刺穴位的不同有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四种方法(图1)。根据进针方式、速度和针具的不同, 又有急刺进针法和捻转进针法之分。❶急刺进针法。使用圆利针时, 先将针尖刺入穴位皮下, 调整好针刺角度后, 一次迅速刺达所需深度;使用小宽针时,刺手手指量确针尖长度, 对准穴位, 敏捷急速刺达穴位深度。
❷捻转进针法。一般使用毫针, 先将针尖刺入穴位皮下, 刺手的拇、食、中指夹持针柄, 押手的拇、食指固定针体, 刺手手指左右捻转加压逐渐刺达穴位深度。

图1 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针刺角度与深度 针刺效果与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有很大关系。针刺角度是指针体与穴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图2)。它由针刺方向所决定, 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三种。❶直刺是指针体与穴位皮肤呈垂直或近于垂直的角度刺入, 常用于肌肉丰满处的穴位。
❷斜刺是指针体与穴位皮肤呈45°角刺入。常用于骨骼边缘及不宜深刺的穴位。
❸平刺是指针体与穴位皮肤呈15°角刺入。适用于肌肉浅薄处的穴位或透刺。针刺深度是指针刺入穴位内的深浅度。每个穴位都有规定的针刺深度, 但往往因年龄、体质、体格大小、部位、病情和时节而有差异, 应以既产生针感, 又不损伤重要脏器的原则灵活掌握。

图2 针刺角度


行针手法 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 使针体规律运行的方法, 又称行针技术。常用的有提插法和捻转法。❶提插法: 用于圆利针和毫针。操作时, 将针从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至浅层,如此反复规律地上提下插使针体纵向运行。提插的幅度和频率因病情和穴位而定。
❷捻转法:用于圆利针和毫针。操作时,将针体向左向右,如此反复规律地使针体左右或右左转动。捻转角度一般为180°~360°左右,捻转的角度和频率因病情和穴位而定。提插法和捻转法在临证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图3)。

图3 行针手法
(a)提插法;(b)捻转法


针刺辅助手法 促使针刺得气(见针感)或加强针感的方法。常用的有循、弹、刮、摇、飞和震颤法等。❶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体表循行经路,在针刺穴位时前后或上下轻柔循按、叩击。
❷弹法是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震动。
❸刮法是用拇指顶准针尾顶端,以食指或中指甲轻刮针柄。
❹摇法是轻轻摇动针体,借以行气或加强针感。
❺飞法是将针体先作大幅度捻转,然后突然松手,拇食指张开似飞鸟展翅状,如此反复一捻一放数次。
❻震颤法是持针作小幅度快速震动,借以增强针感。以上诸辅助手法适用于圆利针和毫针(图4)。

图4 行针辅助手法
(a)弹法;(b)刮法;(c)摇法; (d)飞法


得气 见针感。
留针 按治疗要求,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穴位内一段时间。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长短主要依据病情而定。病情轻浅得气即出针;慢性病证可留针30分钟或更长时间。留针期间可间歇行针数次,以增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
出针 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治疗要求时,将针起离穴位,又叫起针。操作时,先以押手拇、食指夹持消毒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刺手持针柄轻轻捻转,提至皮下,然后按针刺补泻原则要求出针。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针刺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操作失误或患畜保定不妥会发生意外。临证上常发生的有弯针、滞针、断针、出血不止和针后感染等。❶弯针是针身在穴位内发生弯曲,针柄改变原来方向,提插或捻转、出针发生困难。往往由患畜骚动,或进针用力过猛,肌肉强烈收缩所致。此时,切勿用力抽拔,待患畜安静时,适当按揉周围肌肉,轻轻摇动针体,顺着针体弯曲方向缓缓拔出。
❷滞针是针身留滞穴位内,提插、捻转或拔出困难。多因操作时, 向一个方向连续捻转, 针身被肌肉纤维缠绕或局部肌肉过度紧张所致。此时,宜轻揉局部肌肉,或轻轻向相反方向转动针体, 使针松懈抽出。
❸断针是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部分露于皮肤外, 或全部没于皮肤内。多由针具质量差, 日久针身有缺损, 或用力过猛, 患畜突然骚动, 体位改变所致。此时, 切勿惊慌, 速令患畜宁静, 及时手持镊子夹牢断端取出; 若残端深没不见, 立即手术切开取出。若周围没有重要脏器, 最终无法取出时, 可令其静养数日, 让局部组织包埋针体。
❹出血不止是由于针刃过宽, 或患畜骚动,用力过猛, 误伤切断血管或附近动脉, 流血不止。可酌情采用按压、钳夹或结扎方法止血。局部瘀血肿胀严重时, 24小时后, 热敷治疗。
❺针后感染多因消毒不严, 或针后涉水、雨淋, 局部发生红肿热痛, 甚则化脓成痈,可按外科常规方法处理, 或切开排脓、引流, 按脓疡治疗。
针刺禁忌 不宜或不准施针术的部位、穴位、体质、病情和天时等。如瞳孔、乳腺实质、大脑、脊髓、神经干、大动脉管、关节腔、肚脐和夜眼等; 怀孕后期, 或有习惯性流产家畜; 机体过于消瘦, 或大出血之后,大出汗之后和刚刚分娩失血之后等; 天气晦暗、大风、大雨等气候异常的时候, 或家畜重役之后、饱食饱饮之后等, 由于这些都直接影响机体气血正常运行,以致处于脉乱气散之中,若针刺则不仅不会收效,而且往往还会造成不良后果。由于针灸依赖机体功能活动自我调整而方能奏效, 若病情重危,经气欲绝者,自也不宜施以针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