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圭以四鎮之山爲環飾,圭長尺有二寸。《周禮·春官·大宗伯》: “王執鎮圭。” 鄭玄注: “鎮圭者,蓋以四鎮之山爲環飾,圭長尺有二寸。” 《周禮·春官·典瑞》: “王晉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鄭玄注: “鎮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瑞 > 鎮圭 鎮圭 zhènguī 亦作“瑱圭”,省稱“瑱”。古代貴族朝聘等禮儀場合所用之信物。玉質,六瑞之一,爲王所執。長一尺二寸,寬三寸,厚半寸。四角刻有山形圖案,中部繫有五彩絲繩。常襯以木質或絲製之墊子。《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執鎮圭。”鄭玄注:“鎮,安也,所以安四方。蓋以四鎮之爲瑑飾。”又《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公用桓圭。”陸德明釋文:“瑱宜作鎮音。”唐·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農時貴伏臘,簪瑱事禮賂。”《元史·輿服志一》:“鎮圭,制以玉,長一尺二寸,有袋副之。” 
鎮圭 (《周禮文物大全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