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武帝大军伐北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武帝大军伐北齐 周武帝大军伐北齐再次统一黄河流域的军事行动。周武帝,即宇文邕,公元560—578年在位。572年周武帝杀堂兄宇文护亲政后,见 “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惟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嗷然,不胜其弊” ( 《周书·韦孝宽传》),便准备趁机消灭北齐。他一面禁止佛道两教,增加纳税服役人口,一面整军练武,蓄锐养威,“观衅而动”。但表面还继续与北齐和好,“使彼懈而无备” (《资治通》陈宣帝太建七年)。575年, 周武帝调集十八万大军进攻北齐,取得小范围胜利,后因病退兵。576年十月三日,北周再度出兵伐齐。周武帝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统率步骑兵十四万五千人,直指北齐晋州平阳 (今山西临汾西南)。此时,北齐后主高纬正在晋阳 (今山西太原),十月十一日,其带妃子冯淑妃在天池 (在今山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 打猎,晋州告急文书“自旦至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高阿那肱居然说: “大家 (对皇帝的称呼) 正作乐,何急奏闻。” ( 《北齐书·恩倖·高阿那肱传》) 后主准备提早回到晋阳,冯淑妃又“请更杀一围”,一再延误战机。等到十月十八日北齐后主回晋阳后集合齐军主力,至二十五日出发援救平阳时,为时已晚。十月二十七日,齐军还没赶到平阳城下,周军已经攻占平阳。周武帝听说北齐大军南下,率主力迅速撤退到玉壁 (今山西稷山南),只留下彦士梁率一万精兵驻守平阳城。十一月三日,北齐后主率十万主力赶来围攻平阳城,不料久攻不下,一个多月后,北齐军队士气逐渐衰颓。十二月六日,周武帝见时机成熟,调集八万主力,在平阳城南壕沟以南布阵,准备与北齐主力决战。从早晨到申时,两军相持不决。北齐后主的倖臣们对他说: “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尚能远来,我何为守堑示弱?” (同上) 北齐后主因而下令填平壕沟南进。两军接战,齐军东翼稍微退却,观战的冯淑妃及众大臣即认为齐军已败,怂恿北齐后主撤退。北齐后主脚跟一动,北齐军心涣散,结果全军大溃。北齐后主从平阳逃回晋阳,接着又逃往邺城,北齐臣下纷纷投降北周。北周接连攻下并州、晋阳等地,太建九年 (577) 正月,周军攻破邺城,俘虏北齐后主,北齐灭亡。周武帝从而统一黄河流域,为此后南北统一打下良好基础。 ☚ 北魏攻柔然 三到涿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