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居元吴中行、清保禄室名。野人,乡野之人,士人自谦或借指隐者。《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唐杜甫《重过何氏五首》诗之一:“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元谢应芳为吴中行作《野人居记》:“予友吴中行,今乃去朝市,远城郭,挈家淞江之滨,桑麻之野,萧然一室,名‘野人居’。是果奚择而取哉……其言曰:‘穷居之安,不愈于负且乘乎?蔬食之乐,不优于覆公餗乎?’……暇日则携杖屦,往来溪山间,与岩穴吟啸者游,耕蓑钓笠……沧洲濯足,或坐终日;茅檐炙背,或谈千古。桃花流水之外,杳不知其孰为秦而孰为晋也。”(见《龟巢稿》卷六)室名寓隐居野处之意。 [附目]宋景焕著有《野人闲话》,明周履靖著有《野人清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