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酷相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酷相思 酷相思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上下阕各四仄韵,叠韵。 ☚ 喝火令 解佩令 ☛ 酷相思 酷相思见宋程垓《书舟词》。《词律》卷一○、《词谱》卷十五俱列此词(月挂霜林寒欲坠),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一叠韵。多六字折腰句法,前、后结句用叠韵。此调宋词仅见此首。 ☚ 歌头 酴釄香 ☛ 酷相思百五佳期过也未?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召缓征和医并至。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侬去也,心应碎。君住也,心应碎。 这是邓廷桢从广州到闽浙总督任所后,寄给林则徐表示怀念的词。词中还对在抗英的关键时刻把他调离广州,使他和协力同心禁烟抗英的林则徐分开的做法表示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友情和爱国之情都溢于言表。 上片写对调任的不满。词一开始就发问: 寒食节过了没有? (百五佳期,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是寒食节,因此称寒食节为百五佳期。)起得异常突兀。它表明词人此时还深深沉浸在往事之中。正因此,所以下面三句说,只有军号声声,催发军骑,眼看着和盈盈珠海分离,也全部是回忆别离广州时的情景。词人离开广州已经一百余日,时间不算短了,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呢?是他曾经在那里和敌人战斗过?是那里的山水幽美?还是那里的都市繁华?抑或那里有悠扬的南音、美丽的粤女?其实都不是,而是最后以四句两问作结所表达的一个主要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大敌当前时,要把同心协力抗英的他和林则徐分开。这是他当时和现在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也就是他念念不忘的。这充分表明了他对于这次调任的不满。 下片转写对国事的忧虑,对老友的怀念。一开始就正面指出,现在朝廷上对禁烟抗英议论纷纷。缓、和,是春秋时秦国的良医。缓曾为晋景公治病(见《左传·成王十年》),和曾为晋平公治病(见《左传·昭公元年》),这里借指朝廷上的大臣议论纷纷。接着转而说,眼下国家处在危急之秋,拯救国家危亡是我们肩负着的责任,只怕使人发愁的事象春天一样沉重,我们都承担不起。使人发愁的事就是怕朝廷上的决策被投降派左右,不支持禁烟、抗英,而是向敌人屈膝投降。正因此,结尾四句说,面对现实,走了的我、留下的你,我们的心都要碎了。既表达了互相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共同爱国之心,更表达了彼此了解之深。 此词虽是短调,但笔细、情深、转折有致。上片末四句与下片末四句相对应,更别有情趣。 酷相思帘卷帘垂朝复暮,断送落红无数。想杜鹃声里人何处?春山也,留君住。秋山也,留君住。 两峰三竺西冷渡,旧是同行路。纵叮咛燕子浑无据。春江也,随君去。秋江也,随君去。 西江,旧时称流经今江西和湖北,安徽部分地区的长江为西江。详审词意,这是作者在西江地区时,代家中的妻子所写的思念羁旅在外的丈夫的一首词作。 女子寂寞地独居家中,时届暮春,她每天早晨卷起窗帘,而傍晚又垂下窗帘,苦捱时日,百无聊赖。她所见到的只有窗外零乱的落花。春意阑珊,景象凄迷,更使她的心境悲伤愁苦。这就不能不诱发出她思念丈夫的情绪。“想杜鹃声里人何处? ”“想”是领字,上阕的以下数句,都是女子想象中丈夫行役在外的情景。春末,正是杜鹃鸟啼叫的时候。古人以为它的叫声象“不如归去” 的字音,极为凄切。这句说,想来在杜鹃的悲鸣声里,不知丈夫究竟漂泊在哪里。但是,他不管在哪里,一定是很悲伤的。因为当他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肯定会思归,想家而不可得,能不伤心吗?词用疑问句,引起下文,表明不知丈夫正奔波何处。下面四句,两句一组,拍合问句。“春山”也“留君”,“秋山”也“留君”,所以,丈夫无法归来。这其实是说,春天,他在远方跋涉山水; 秋天,他仍然在远方跋涉山水。山程水驿,间关险阻,路途多艰,他想要回家,是极不容易的,只好滞留他乡。词用短句,节奏明快,音调和婉。尤其是用重迭复沓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创造了丈夫在外,一年四季行进于群山叠嶂里,蜿蜒曲折的道路上的凄凉冷落的客中环境,表现了他旅况寂寞,思归的意绪时时萦绕心头,但又无法归来的缠绵凄恻的心情。词题是“代内”,替妻子抒发思念征夫的情感。这四句即是妻子设想丈夫漂泊他乡的情景,同时,也含蕴着女子盼归的情致,婉曲含蓄,韵味悠长。 换头,女子由与丈夫的离别回想起他们过去令人难忘的欢聚。两峰,指南高峰、北高峰。三竺,指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西泠渡,也是地名。下片首句一连串地点出杭州西湖的几个风景名胜点,虽然没有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但它们清秀明丽的景色仍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与下一句“旧是同行路”搭配,立即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当年,女子和丈夫偕游西湖,尽情观赏各处名胜的优美风光,景色纷呈于前,感到无比快乐。然而,这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现在,丈夫长期淹留他乡,即使想重游西湖亦不可得。但愿他早日归来,而他迁徙四方,无法给他传递书信。“纵叮咛燕子浑无据”,纵使是嘱咐春来秋去的燕子捎带口信,如在来往的途中遇到他,请他早早归来,但这简直没有任何可靠性。他究竟何时才能归来呢? “春江也,随君去。秋江也,随君去。”仍然采用重迭复沓的语言形式,以江水一年四季不断流逝,一去不返,暗喻征夫归期难以逆料;同时,也以江水的绵长,象征女子思念丈夫无穷无尽的情思,设词巧妙,含思婉转。 作者旅居西江地区,思念远在杭州的妻子。但此词不是从自己“思内”的方面写来,却从“代内”的角度出发,描写她独居家中,思念征夫的情意。显然,此词采用的是“从对面写来”的构思方法,表现自己的情感,极为真挚深厚,生动亲切。词牌《酷相思》,词即写夫妻间的离情别绪。可见,作者灵活地承用了早期词牌和内容相吻合的特点。词在形式上是为他人捉刀代笔,所以,纯以想象为词,但无不切合其人物身份,景物特征,情感境界,也写得活灵活现,声口逼肖。还有,上下片的后半都运用重叠复沓的形式,融绵邈凄恻的情思于舒缓的、一唱三叹的文势中,使词的格调悠扬,韵味醇厚,读来感人至深,具有一定的特色。 酷相思寄怀少穆〔1〕 百五佳期过也未〔2〕?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3〕。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召缓征和医并至〔4〕 。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 侬去也,心应碎! 君住也,心应碎! 〔1〕这首寄怀友人林则徐的词,作于道光二十年邓廷桢任闽浙总督期内。少穆,林则徐的字。酷相思,词牌,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一叠韵。邓廷桢(公元1775~1846),字嶰筠,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道光年间任两广总督,同林则徐在广州一起开展禁烟运动,多次击退英军的进攻。其后历调两江、云贵、闽浙总督。终因禁烟事被遣戍伊犁。不久召回复为起用,官至陕甘总督。 有《双研斋词》。 〔2〕百五: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习俗禁火三日。 这里以寒食禁火喻禁烟。 过也未:过完了没有? 〔3〕“看珠澥”句:意思是说自己与林则徐相隔南海,分处闽粤两地。 澥,海。 珠澥,指珠江所流入的南海。 盈盈:形容水波相连的样子。 〔4〕“召缓”句:讽刺清政府危急时乱投医。 缓、和,均为春秋时秦国良医。《左传·成公十年》载:晋景公有疾,求医于秦,秦派缓去看病。《左传·昭公元年》载:晋平公有疾求医于秦,秦派和去看病。 这首词是作者1840年被革去两广总督职务,旋再出任闽浙总督时所作。词中寄怀在广州查禁鸦片的战友林则徐,抒发了为国担忧之情。全词格调忧郁、凄婉,抒发感情真切动人。 酷相思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缕,拌恼从教诉。奈花间乍遇言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郑板桥青少年时代有一段爱情经历,但由于封建礼教、曲折的生活道路以及其他原因,有情人终于未成眷属,然而早年的感情纠葛却使他终生难忘,不时在他的诗词中发出回声。如《踏莎行·无题》即描写了他与一位“中表姻亲”的爱情悲剧:“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孙橒《余墨偶谈》卷五《板桥词 》云:“是非深于风怀者不能道。”此词写相思极深挚感人,也当与他的切身经历有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句,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反其意而用之,写红杏被画墙关在深院之中。对可望而不可即的恋人,《诗经·郑风·东门之》用“其室则迩, 其人甚远”两句来描写是相当深刻的。而此词“人间咫尺千山路” 一句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把这种感受更加鲜明地表现了出来。恋人之间只存在见与不见两种情况,无论见还是不见,都深为相思所苦,可见抒情主人公受相思的熬煎是无法摆脱的,也是无可药救的。上片最后一句“便见也相思苦”写的是一种设想,这就为下片写这种设想变成现实的情景埋下了伏笔,从而将上下片自然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片写抒情主人公有用千言万语向恋人诉说衷肠的感情基础与思想准备,接着又出现了 “花间”这个谈情说爱的理想环境,看来他们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了。然而其结果恰好相反,抒情主人公连半句话,甚至一个字也未向恋人倾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遗憾的场面呢?词中给我们留下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些线索。“乍遇”二字告诉我们这次花间邂逅是偶然的、意外的,以至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何曾吐! ”系反问句,说明作者想倾吐而终于没有倾吐。既为相思所熬煎,又不能向所相思的人倾吐,这就使相思苦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陈廷焯《词则·闲情集》评此词云:“惟其情真,故言之亲切有味,不着力而自胜。”大胆而真实地抒写爱情,构成了板桥词的一个鲜明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