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静坐法
郭沫若静坐法,是郭沫若(公元1892~1978年)所编订的静坐锻炼法。郭沫若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时,因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见心悸胸痛、步行徐缓、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在1915年9月学练静坐后,恢复了健康,这是他在《静坐的功夫》一文中写出的方法:
(1) 呼吸: 吸长而缓,呼短而促,宜行于不经意之间。
(2) 身体部位: 端坐,头部直对前面,眼微闭,唇微闭,牙关不相接,不紧咬。后背微圆,前胸不可挺出,心窝部凹下。两手叉置大腿上。上腹凹下,臀部向后,突出到可能的地步。两膝不可并,可离开八、九寸左右。
(3)精神:全身不可用力,注意点宜注集在脐下,脑中宜无念无想,但想念不能消灭时,亦不勉强抑制。
(4) 时间: 以食后一、二时为宜。每次至少须坐三十分钟。地点不论,在办公地点也可,在公共车辆中亦可,随处都可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