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通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通缉tōngjī执法机关通令捉拿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越狱罪犯 通缉tōng jī官府通令缉捕在逃人犯:若迟了,~文书一行,关津上就过不去了。(一一二·1414) 通缉 通缉公安机关通报缉拿在逃人犯的一种侦查措施。通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应当拘留、逮捕的在逃人犯和在押的人犯逃跑,或是罪该逮捕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只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并逃避侦查和审判,去向不明的人犯。通缉的形式是向有关地区发布通缉令,通缉令只能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发布,其他任何机关无权发布。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发布通缉令时,也应由公安机关发布。超出自己管辖区范围的通缉令,要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应准确、具体,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住址、体貌特征及逃跑时的衣着和简要案情,并附有被通缉人的照片。 ☚ 监视居住 逮捕 ☛ 缉捕 缉捕提缉 题捕 捕捉 捉拿 ☚ 捉拿 搜捕 ☛ 通缉公安机关以发布通缉令的方式对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服刑期间脱逃的罪犯,依法通令缉拿归案的活动。在侦查阶段,通缉应当具备两个条件:(1)实质条件。犯罪嫌疑人罪该逮捕或者犯有依法应当逮捕的罪行;(2)形式条件。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确已逃跑。通缉以发布通缉令的方式进行。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单位、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发布。通缉应当依法进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在发布通缉令之前,侦查人员应当认真了解案件材料和被通缉人的情况,正确确定发布通缉令的范围。通缉令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并应迅速发布。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情况,可补发通报。各级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必须积极进行查缉;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追捕。通缉是公安机关内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及时制止和打击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公安机关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的一项有力措施。对于越狱逃跑的被告人或者罪犯进行缉拿,适用刑事诉讼法关于通缉的规定。 通缉公安机关通告下属机关追捕应当依法逮捕或者已经拘捕的在逃罪犯,以及服刑期间从劳改场所逃跑的劳改犯的紧急侦查措施。常以命令的形式发布。通缉令要把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性别、年龄、籍贯、口音、外貌特征、衣着打扮、作案手段等通告可能逃往的地区。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在本辖区内,经主管领导批准,可直接发布。超出本辖区范围,应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情况,呵补发通报。各级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必须认真对待,及时部置,组织力量,积极进行查缉。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追捕。 一经发觉,应立即将被通缉人扭送司法机关。 通缉公安机关对在逃的犯罪分子通令缉捕的紧急侦查措施。通缉的对象包括罪该逮捕尚未拘留、逮捕时逃跑的和被拘留、逮捕后脱逃的两种情况。通缉的形式是向有关地区发布通缉令。由县以上公安机关发布,超出自己管辖地区范围的通缉令,要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是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将被通缉人捕捉归案的法律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将被通缉人扭送公安政法机关处理。通缉令应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逃走时的着装打扮、体貌特征和简要案情。有照片的要附照片。 通缉查缉人犯的一种紧急侦查措施。只适用于应当逮捕的在逃被告人。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辖区内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辖区的报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通缉令。对于被通缉的人犯,任何公民一经发觉,都可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 通缉公安部门或军事保卫部门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被告人归案的一项诉讼活动。 通缉 通缉运用文字、照片或其他通讯手段通告各地机关、单位和公民,缉捕在逃人犯的紧急措施。通缉是各国刑事侦查破案过程中经常而普遍采用的方式。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应当逮捕的被告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 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通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应当逮捕的在逃被告人; 在押被告人逃跑,或者是罪该逮捕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只被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的人逃避侦查和审判去向不明时,也可以采取通缉措施。但是不够逮捕条件的被告人逃避侦查时,不应采用通缉办法。通缉应在掌握确实材料的基础上由公安机关发布,其他任何机关无权发布。接到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立即组织力量查缉,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追捕。被通缉的人犯归案后,通缉令由原发布机关通知撤销。 ☚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继承权 ☛ 通缉 通缉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发布通缉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的一种侦查活动。这是许多国家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法定侦查手段。在不同的国家,有权决定通缉的机关,采用通缉的条件和程序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在我国,它是指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依法以书面方式发布通缉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是公安机关特有的一项法定强制性措施。它是充分地发挥公安机关间通力合作,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协同行为,共同及时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有效方法。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法定有权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在依法确认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在逃,或者已经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或经检察长批准,可以作出通缉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决定通缉的,一律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犯罪嫌疑人归案。各级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在司法实践中,县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需要在全国或者跨协作区通缉在逃犯罪嫌疑人时,需报公安部发通缉令。各级人民检察院需要在本辖区内通缉犯罪嫌疑人的,可以直接决定通缉; 需要在本辖区外通缉犯罪嫌疑人的,由有权决定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通缉令应当内容简明、准确,写明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衣着、体貌等便于确认的特征及附有该嫌疑人的照片、案件简况,并应当加盖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的印章。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通缉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将通缉通知书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的照片、身份、特征、案情简况送达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追捕归案。通缉令发出后,一切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归案,一经发现,任何公民可将在逃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当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缉拿归案后,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原发布通缉令的范围内,通知撤销通缉令。在通缉的原因消失,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投案,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撤销通缉令。 ☚ 陪审 通缉令 ☛ 通缉order the arrest of;list as wante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