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通缉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通缉令tōngjīlìng

公安或司法机关通告捉拿在逃罪犯的命令。刘绍棠《渔火》:“‘据我的考证,池春榭也就是谢池春。’姚荔偷眼觑着阮碧村的表情变化,‘他身背~,今日从天降。’”|池莉《云破处》:“警方认为这种巧合不太像是偶然的。而且在调查中又发现了小老板有贩毒的行为。于是警方发出了~。”

通缉令

通缉令

公安机关通报缉拿依法应当逮捕而在逃的被告人的文书。通缉令发布后,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公民都有义务协助追捕。通缉令的写作要求是准确、具体,一目了然。写作内容包括标题、开头、正文、结尾。标题有三种写法,一种只写“通缉令”字样; 一种由被通缉人的罪行、姓名和“通缉令”组成,如“关于追捕重大凶杀犯× × ×的通缉令”; 一种是由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名称、被通缉人罪行姓名和“通缉令”组成,如:“× ×市公安局关于追捕杀人犯× × ×的通缉令”。开头应写明通缉令发布的范围,如“各省 (市)、地、县公安机关并铁路公安机关”。正文的内容是: (一) 在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案件,案犯何时潜逃。(二) 被通缉人犯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等。(三) 被通缉人犯的外貌特征,包括身体高矮胖瘦、行走步态、讲话口音口型、发型、胡须式样,以及服装颜色式样、生理特征等。(四) 说明目的要求,并附照片。最后写结尾,包括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名称、电话号码、联系人,具文时间。

☚ 抗诉书   传票 ☛

通缉令

公安机关向社会特别是本系统发布的缉拿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服刑期间脱逃的罪犯的书面命令。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监狱需要通缉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的,只能商请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通缉令由公安机关指派有关部门的承办人员制作。内容包括:被通缉人的姓名(包括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衣着和体貌特征,包括静态特征(如胖、瘦、高、矮、各器官的形态)、动态特征(如走路的步伐、姿态、讲话的习惯等)和特别记号(如跛脚、黑痣、兔唇、麻脸等),并附近照和身份证号码,有条件的还可附指纹或其他物证的照片;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应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简要案情;发布通缉令的机关及公章、发布的日期、联系地址电话等。通缉令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以在本管辖地区内直接发布通缉令;毗邻和有固定协作关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行署、市、县公安机关,按协作规定可以互相抄发通缉令,同时,报上级公安机关备案;需要在全国或者跨地区通缉重要犯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厅(局)上报公安部,由公安部发布通缉令。发布通缉令的主要方式有:将通缉令抄送有关部门或者张贴;在当地报纸上刊登;由电台、电视台、计算机网络等播发,通过电话向有关单位通知;必要时采用报纸或传真的形式发布等。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情况,可以补发通缉通报。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被缉获、归案或者死亡的,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原发布通缉令的范围内撤销通缉令。


通缉令

公安机关对在逃人犯或罪犯发布的缉捕其归案的书面命令。其内容主要包括:被通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惯、衣着、语言、体貌特征、所犯罪行等,并附近期照片。在描述体貌特征时,对被通缉人的身高、体型、脸型、发型和面部明显特征以及外露的跛脚、少手、麻脸、兔唇、斑痕、残疾、黑痣、特殊的行走、说话的独特嗓音等,均应尽可能详细,以供识别。通缉令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负责人根据有关规定决定。被缉捕的人犯或罪犯一旦被缉拿归案,发布通缉令的机关应通知撤销通缉令。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通缉在逃案犯时,应当商请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通缉令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通缉令发布后,一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公民,都应协同发布通缉令的机关缉拿被通缉者。一经发现在逃案犯,任何公民都有权扭送他们到公安司法机关,也可以报告公安司法机关缉拿。

通缉令

公安机关以书面形式发布的缉拿在逃人犯的命令。格式和内容:1.首部。写明文书名称、文书编号和文书送达机关的名称。2.正文。写明发布通缉令的事由,被通缉对象的身份及外貌特征(附上近照),同时还要写明要求事项。3.尾部。写明发布命令机关的名称和发布日期,并加盖公章。若情况发生变化,可再发布补充通缉令。作用在于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协助公安机关堵截和查获在逃人犯。

通缉令

执法机关对具有犯罪真实而潜逃的个人或集团,向各级公安,执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发出通告,要求协助缉拿归案时使用的文书。可以由上级行文,也可以平级行文。制作通缉令应注意:要着重描写被通缉人的体貌特征,尤其要突出明显特点,另外还有口音、表情、行走姿势、习惯用语等。

通缉令

通缉令

法定机关依法发布的缉拿被追诉人的书面通令。通常由警察机关发布该通令,嘱托有关地区的机关、公民协同缉拿已逃跑的或已隐匿的犯罪嫌疑人或被押的人。各国关于通缉令适用的条件、程序及应当写明的事项、批准、发布的机关等问题,均作出相应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通缉令的内容未作出规定。(详见通缉)

☚ 通缉   预审 ☛

通缉令

order for arre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