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郭有道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郭有道碑

《郭有道碑》

东汉蔡邕撰。这是文学家蔡邕为东汉名士郭泰撰写的碑文。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山西汾州)人。他贫贱早孤,刻苦学习,博通坟典。后游洛阳,与名士李膺成莫逆之交,被举为有道(东汉选举科目之一),时人称为郭有道。郭泰刚正不阿,奖训士类,事亲至孝,为世人称道。党锢祸起,幸免于难,遂闭门授徒,弟子以千数。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太傅陈蕃、大将军窦宪为宦官所害,郭泰悲恸过度,于第二年春卒于家中,年仅42岁。四方之士千余前来会葬,刻石立碑,由蔡邕撰写了这篇碑文。碑文追述了墓主的家世出身,叙述了郭泰“考览六籍,探综群纬,周流华夏,游集帝学”,“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的经历,赞美了郭泰累召不应,“翔区外以舒翼”的高风亮节,并抒发了四方士人的深切悼念。辞情慷慨,感情真切,不谀美,不虚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 辩和同论   政论 ☛

郭有道碑

東漢·建寧二年(169)刻。蔡邕撰。一名〈郭泰碑〉,或曰 〈郭林宗碑〉,郭泰字林宗,故名。隸書十二行,行四十字(據清王昶《金石萃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有蔡邕言:“吾為天下碑文多,皆顯慚容,惟 〈郭有道〉無愧色。”此指撰文,非言書丹,書者未詳。碑石舊在山西汾州介休縣,宋初以前既佚。有重刻,又泐損。明·嘉靖年間 (1522—1566) 再行摹刻,其後石俱佚,所在不詳。所稱原石拓本者有二、三本,均不足信。近代山東濟寧出土一殘石,亦非原迹,實係重刻之一。清吴大澂自稱得宋拓原石,因而摹刻之,但决非原石,而為重刻初拓本。其他傅山、鄭簠、姜任修、錢泳等分别摹刻一本,今所見拓本均屬此等摹刻,但刻石已佚失。其中傅山、鄭簠所刻,清翁方綱《兩漢金石記》以 “字迹醜惡,不足言刻”蹴之,而吴大澂刻本較受稱許。又有珂羅版復伽稱宋拓者,亦可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