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叛乱
郭崇韬受宦官诬陷被后唐统治者冤杀事件。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 (今山西代县) 人。初隶李克修部,后随李存勖,任中门使。李存勖建后唐,郭崇韬任枢密使,是后唐灭后梁、伐蜀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同光三年 (925) 秋天,李存勖令皇太子李继岌与郭崇韬挂帅,讨伐前蜀。前蜀主庸将懦,不堪一击,后唐大军长驱直入,未经过任何激烈的争战,就占领了前蜀国都成都。郭崇韬向李继岌建议道: “蜀平之后,王为太子,待千秋万岁,神器在乎,宜尽去宦官,优礼士族; 不唯疏斥阉寺,骟马不可复乘” ( 《旧五代史》卷57)。宦官听到以后,恨之入骨,造谣说郭氏父子在成都聚敛珠宝,招降纳叛,欲以西蜀为根据地,图谋不轨。李继岌年幼无知,听信宦官诬陷,对郭崇韬大为不满,李存勖征发蜀中财物,也因所得甚少,难以满足其无止境的贪欲而怪罪郭崇韬。宦官们又串通与郭崇韬有隙的太后刘氏,刘氏密令李继岌以谋反罪杀害郭氏父子。这位曾为后唐王朝建立做出过贡献的勋臣,就这样死在宦竖小人们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