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量测定法
分子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凝固点降低法和沸点升高法。 (1)凝固点降低法 本法的原理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合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测定溶液的凝固点,按凝固点的降低值,根据下式计算化合物的分子量:  式中M=样品分子量, K=凝固点降低常数乘1000所得的数值; s1=样品重量,毫克; s2=溶剂重量,毫克, △t=所测得的溶剂与溶液凝固点的差值(平均值),即凝固点降低值。 用微量法或半微量法测定分子量时常用拉斯特(Rast)毛细管法。所用溶剂一般是樟脑。 (2)沸点升高法 当纯液体中溶有溶质后,它的沸点升高。 利用实测的沸点升高数值,按下述公式,可计算出溶质的分子量:  式中 M=样品的分子量; K=溶剂沸点升高常数乘以1000后的数值; S1=样品重量,毫克, S2=溶剂重量,毫克, △t=测出的沸点升高度数。 由于溶剂的沸点及其常数K受外界气压影响,所以溶剂沸点的测定必须与样品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K值也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标准样品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