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邹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国人。因好谈天说地,又称谈天衍。历游魏、燕、赵等国,受到诸侯礼遇。晚年为齐使赵,面折公孙龙,名重一时。著作有《邹子》四十九篇,已佚。其学说一是“五德终始”说。将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付以道德观念,认为每个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种支配这个朝代的命运,历史就是按照五行相胜的顺序循环的。如舜是“以土德王”,木胜土,故代虞而兴的是“木气胜”的夏;金胜木,故代夏而兴的是“金气胜”的商;火胜金,故代商而兴的是“火气胜”的周。又认为每一朝代必有一套服色制度与之相应,如夏属木德,木色青故夏尚青,商尚白,周尚赤。这套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新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成为汉代谶纬学说主要来源之一。二是“大九州”说。认为全世界计有八十一州,每九州合成一个“大九州”,“赤县神州”(即中国)只是世界的八十一分之一;“大九州”周围有海环绕,再往外便是天地的边际。这种主观的地理猜测是不科学的,但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使当时的人们眼界为之一开。 邹衍
邹衍zōu yǎn(别名)驺衍,战国齐国哲学家。 邹衍 邹衍先秦著名学者,阴阳五行学说之奠基人。善巫术。王逸《九思》云:“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自注:“邹衍,贤人,而为佞邪所摄,齐遂执之。”然,邹衍曾名噪一时,为诸侯所器重。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避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室,身亲往师之。”相传邹衍之巫术神通广大,《后汉书·刘瑜传》注引《淮南子》佚文云:“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谗言,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天为之下霜。”又,《列子·汤问》张湛注引:“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苗滋也。” ☚ 含雷 应龙 ☛ 邹衍zōu yǎn战国时齐国贤人。《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李贤注:“《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降霜。”《九思·悼乱》:“邹衍兮幽囚。” 邹衍 邹衍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人,深观阴阳消长,作怪迂之变,著《终始》、《大圣》等篇,今皆不传。《列子·汤问》:“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无以加之。”晋张湛注曰:“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唐李山甫《秋》:“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唐张友正《律移寒谷赋》:“伊彼邹衍,仰师伶伦。”——那位邹衍,向上师承伶伦。 ☚ 邹孟仁义 陬互横啎 ☛ 邹衍zōu yǎn〖名词〗 邹衍 028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齐国人。曾到过魏、赵、燕等诸侯国,皆受到很高的礼遇。他的学说在当时的“王公大人”中很有影响,但“其语闳大不经”,终不能行于世。他对天文地理都有很广博的知识,并由此推论出他的哲学思想,被时人称为“谈天衍”。著作已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对其学说有概要的论述。在哲学上他把当时阴阳家“五行相胜”的观念运用于对历史变迁的解释,提出了“五德终始”的历史观。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五行的这种关系叫作“五行相胜”。邹衍认为,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自然现象,同时也象征和预示着历史的变动和朝代的更替。历史被理解为这样一种必然的、周而复始的过程。邹衍的哲学方法是一种经验外推的方法:“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邹衍关于自然现象与社会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符应”关系的观念,成了汉代天人感应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他的历史观,也成为以后很多统治者论证其政权合理性的工具。 ☚ 公孙龙 杨朱 ☛ 邹衍 033 邹衍战国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人。曾在稷下著书言治乱之事。历游魏、燕、赵等国,面折公孙龙,名重一时,受到诸侯“尊礼”。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号“谈天衍”。创“五德终始”说和“大九洲”说,认为中国只是世界九洲之一。提倡“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限”的研究方法;赞成“辩”,认为“辩”的作用是“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旨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但反对名家关于名的察辩,认为名家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49篇。又《邹子终始》56篇,唐颜师古注: “亦邹衍所说”。皆失传。 ☚ 荀况 韩非 ☛ 邹衍1915~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传员、青年干事、县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晋西支队副政治委员兼第2团政治委员,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8师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纵队政治委员兼公安1师政治委员,东北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沈阳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邹衍约前305~前240阴阳家代表人物。“邹”亦作“驺”。战国末齐国(今山东淄博)人。曾游学稷下。后历游魏、赵、燕等国,皆受到礼遇和尊重,一度为燕昭王师。提出“五德终始学”说,把春秋战国时代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王朝的更替上,认为历史的变化发展是五行之德转移循环。按他的说法,黄帝是土德,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而将来代周的一定是水德。后来秦始皇就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水德。他还提出“大九洲”说,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因其语“尽言天事”“闳大不经”,被时人称为“谈天衍”。《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49篇,已失传。 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时阴阳家。齐稷下学者。时人号称“谈天衍”。其人思想闳阔,由小推大,由近思远,以为时人儒者所谓之“中国”,“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史记·孟荀列传》)对于历史之发展,亦上究其原,“先序今以上至黄帝”,“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同上)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论著终始五德之运”(《汉书·郊祀志上》)。其说空阔迂远,王公大人多不能行之。然颇尊重其人,在稷下学宫,每冠其首;“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史记·孟荀列传》)著作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即《五德终始》※),《主运》,《大圣》,《重道延命方》等,均失传。 ☚ 邹忌 邹奭 ☛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一作驺衍。齐国人。学究天人,雄于辩口,历游燕齐、赵等国,因其语“闳大不经”,时人称为“谈天衍”。深观阴阳消息,创“五德终始”说,以 “五行相生”为序,开“月令”、“十二纪”之门,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盛称“祥制度”,成为两汉谶纬学说主要来源之一。 邹衍见 驺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时期思想家。齐国人。思路广阔,学究天人,雄言善辩,名盛一时,号“谈天衍”。在地理学方面创立“九大州”说,是对世界地理的一种推论性质的假说,把中国叫做赤县神州,世界是由类似的八十一州组成。虽不科学,但有助于人们打破保守闭塞的成见。在历史方面创立“五德终始”解释历史上朝代兴替的原因,把过去的朝代与帝王按五行相胜的次序来排列,如土德(黄帝)为木德(夏禹)代之,木德又为金德(商汤)代之,金德又为火德(周文王)代之,火德必将为水德所代替。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以水德自居。把历史看作常变的,是对的,将其变因归之于五行相胜的循环论,自然是错的。结果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宗教迷信之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