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豆菌核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豆菌核病soybean sclerotinia blight

由核盘菌属侵染为害大豆地上部的一类真菌病害。1924年首先在美国发现,此后在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都有报道。
分布和为害 病害遍布于世界各大豆产区,一般为害不重,低湿地区可引起植株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向日葵菌核病严重的地方,大豆菌核病发生也严重。中国黑龙江及内蒙北部菌核病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自茎秆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部褪绿、变白、最后枯死,周边红褐色。病斑初为不规则形,迅速扩大环绕茎秆,向上下蔓延,使病部以上的枝叶萎蔫枯死而不脱落。重者病株自病部折断,茎秆腐烂呈现丝状纤维。叶片及花、荚发病,呈水渍状。气候潮湿时,病部长出大量白色絮状菌丝,并附有黑色鼠粪状菌核。菌核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内部淡肉色。病茎内部常充满菌核,荚内也形成菌核。植株发病枯死越早,为害越大。病株籽粒瘦小甚至干瘪。
病因 病原物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柔膜菌目。条件适合时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柄,柄顶端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及柄均为浅褐色。一个菌核上可产生1~10余个子囊盘。盘内有整齐而紧密排列的长筒形子囊,内含8个无色透明、椭圆形、单胞的子囊孢子,排成一列。病菌缺无性态。菌丝在5℃以上即可生长并形成菌核。最适温度为15~20℃。菌核在5~25℃可正常萌发,但子囊盘柄需有光照才能膨大产生子囊盘。病菌寄主范围广,有64科225属383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伞形科、蔷薇科和锦葵科最重要。中国报道的寄主有31属171种植物。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中的菌核为主要初侵染源。或从其他寄主(如向日葵)传播至大豆。大豆开花结实后田间郁闭高湿,有利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成熟后弹出子囊孢子,落到附近豆株枝叉、花或叶上,湿度适合可萌发侵入寄主。气流可传播子囊孢子,菌核随田间流水传播。病健株接触时菌丝直接蔓延侵染健株。种子中混杂的菌核是远距离传播和侵染无病田的主要原因。混有菌核而未充分腐熟的肥料也可传病。菌核在土中可存活3年以上。菌核埋土中10厘米以下不能萌发,子囊盘柄一般长度不超过6厘米。向日葵茎秆及花盘中可产生大量菌核,与向日葵混栽是大豆发病严重的重要原因。
病害控制 合理轮作,避免重、近茬,或与向日葵、油菜、菜豆等易感作物轮作或邻作; 深翻病田,将表层菌核深埋土中,促进菌核腐烂防止子囊盘形成; 播种无病种子,清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和病粒; 适时中耕,破坏或埋盖已形成的子囊盘柄; 春季子囊孢子释放前喷洒菌核净、多菌灵、速克灵等进行药剂防治; 还可选用耐病品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