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论争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中关于银行券发行制度的改革问题的一场论战。通货论争实际上是金块论争的延续。 19世纪初叶,英国议会发生了所谓“金块论争”。金块论争的最终结果,是以1819年颁布的 “恢复兑现条例” 而告终。但其后又遭1825年及1836~1839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致使兑现屡濒危险。为了谋求最终解决措施,英国议会于1840年设置 “众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 讨论银行券发行制度改革问题,从而形成了 “通货主义” 与 “银行主义” 两派,并进行了空前激烈的论战与争论。一派是 “通货主义”学派,与以前的金块论者主张相同; 另一派是 “银行主义” 学派,与以前的反金块论者主张相同。 通货论争较以前的金块论争阵容强大,辩论四年,仍未得出结论。英国首相皮尔是通货主义的信徒,依据通货主义的理论,拟成“英格兰银行条例”,提交议会表决,结果遭下院否决,但上院则一致通过,最后经英王裁可颁布,世称 “皮尔条例”。这次论争所涉及的范围远较金块论争为广泛,举凡货币、信用、银行、利率、物价、外汇、商业周期以及货币信用政策等整个金融领域均加以广泛讨论,有些论点成为以后包括现代各种金融理论的先河,有许多在过去尚不明确的重要理论亦在这次论争中得以阐明和发展。这次论争对英国当时及后世各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和制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促进了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至今,在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上的许多观点,其思想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次论争,因此,它在货币金融学说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通货论争 通货论争debates on currency19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中关于银行券发行制度的改革问题的一场论战。通货论争实际上是金块论争的延续。 19世纪初叶,英国议会发生了所谓“金块论争”。金块论争的最终结果,是以1819年颁布的“恢复兑现条例”而告终。但其后又遭1825年及1836~1839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致使兑现屡濒危险。为了谋求最终解决措施,英国议会于1840年设置“众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讨论银行券发行制度改革问题,从而形成了“通货主义”与“银行主义”两派,并进行了空前激烈的论战与争论。一派是“通货主义”学派,与以前的金块论者主张相同;另一派是“银行主义”学派,与以前的反金块论者主张相同。 通货论争较以前的金块论争阵容强大,辩论四年,仍未得出结论。英国首相皮尔是通货主义的信徒,依据通货主义的理论,拟成“英格兰银行条例”,提交议会表决,结果遭下院否决,但上院则一致通过,最后经英王裁可颁布,世称“皮尔条例”。这次论争所涉及的范围远较金块论争为广泛,举凡货币、信用、银行、利率、物价、外汇、商业周期以及货币信用政策等整个金融领域均加以广泛讨论,有些论点成为以后包括现代各种金融理论的先河,有许多在过去尚不明确的重要理论亦在这次论争中得以阐明和发展。这次论争对英国当时及后世各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和制度有着极大的影响,促进了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至今,在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上的许多观点,其思想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次论争,因此,它在货币金融学说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 可调节通货论 穆勒的货币信用学说 ☛ 通货论争 通货论争Currency Co-ntroversy英国议会中通货主义和银行主义两大派别之间的一场论战。“通货论争”始于“金块论争”。十九世纪初叶,英国议会发生了所谓“金块论争”。金块论争的最后结果,是以1819年颁布的“恢复兑现条例”而告终。英国颁布“恢复兑现条例”后,又遭1825年及1836—1839年两次严重经济危机的袭击。致使兑现屡濒危险。为谋问题彻底解决,英议会乃于1840年设置“众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 (SelectCommittee of The House ofCommons upou Bank of lss-ue) 讨论银行券发行制度改革问题。与 “金块论争”相同,又出现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导致“通货论争”的空前大论战。一种意见是通货主义,与以前金块论者主张相同; 一种意见是银行主义,与以前反金块论者主张相同。通货论争远较以前的金块论争阵容强大,持续辩论了四年,犹得不出结论。最后经英国王裁决,由通货主义信徒,首相庇尔拟就“英格兰银行条例”,世称“庇尔条例”实行于世。这次论争所涉及的范围比金块论广泛得多,凡举货币、信用、银行、利率、物价、外汇等整个金融领域,均无不论到。有许多论点为以后包括现代各种金融理论奠定了基础,许多过去尚不明确的重要理论亦在这次论争中得到阐发。这次论争不只对英国当时及后世各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和制度有极大影响,对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亦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至今,货币金融理论和政策上的许多对立,其思想根源都可追溯到这次论争。 [参]金块论争 通货主义货币金融学说 银行主义货币金融学说 ☚ 金块论争 消费倾向 ☛ 00001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