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达兰特哩衮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达兰特哩衮之战明代蒙古达延汗征服右翼的战争。“达兰特哩衮”又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等,意为“七十个头”(有人认为指七十个山头),为交战的地区。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东北四十二里的“大蓝土禄”(或作“达兰土鲁池”),即今鄂托克旗的“达拉图鲁”;另一说为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的蒙古语名称。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 遭到右翼永谢布部领主亦不剌和鄂尔多斯部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人的反抗,杀死达延汗新任命的右翼济农(亲王,副汗衔)、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五路士台吉)。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率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与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和土默特三部激战于达兰特哩衮。达延汗使用诱敌、惑敌等战术,以牤牛阵大破右翼的阵法, 亦不刺、满都赉阿固勒呼等兵败,率部分余众逃入西海(今青海),达延汗征服右翼三部,重新任命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赛那剌)为济农,统治右翼三万户,又将六万户分别封予诸子,作为他们的世袭领地,废除异姓领主的领地,将他们降为汗、济农和诸台吉的僚属,改变了蒙古的封建秩序。 达兰特哩衮之战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东北42里的大蓝土禄(或作达兰土鲁池),即今鄂托克旗的达拉图鲁。成化十六年(1480),元裔巴图蒙克继汗位,称※达延汗,在其夫人满都海哈屯的协助下,西击瓦剌,清除异宗权臣和割据势力,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活动,但遭到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土默特三万户一些领主的强烈反抗。正德四年(1509),达延汗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五路士台吉)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企图接管右翼,结果被永谢布领主※亦不剌、鄂尔多斯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谋杀,遂引发了正德五年(1510)的左右翼大决战。达延汗率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及科尔沁等属部向右翼三万户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于达兰特哩衮。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赛那剌)亦从右翼逃出,率4千勇士加入战斗。最后,达延汗以“牤牛阵”大破右翼的“弓形推车阵”,右翼或死或降,余部随亦不剌逃入青海。达延汗复任命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废除异宗领主,令诸子孙分别掌管右翼三万户。此战结果,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各部,改变了元裔封建主和异宗封建主并立的局面,形成了达延汗子孙统治的漠南、漠北各部,又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的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