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熙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熙载/箴言四首/灯铭 ☚ 五箴 刘熙载 ☛ 刘熙载 刘熙载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近代著名学者与批评家。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三年(1864)补国子监司业,命为广东学政,补左春坊左中允。到任,作《箴言四首》,督劝学子。任满,归里。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六年(1880),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有《刘熙载集》。 ☚ 刘熙载 箴言四首 ☛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引疾归,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学问渊博,通经史、天文、律算、文字、书法、声韵以及仙释家言。无汉、宋门户之见。工词、文、诗。其文上规周、秦诸子,自成一体。所著《艺概》,是历年论文说艺的汇抄,涉及诗词歌赋和书法制艺,为人所称道。另有《昨非集》、《四音定切》、《持志塾言》等,汇刻为《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 ☚ 曾国藩 蒋春霖 ☛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人。兴化(今属江苏)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曾官广东提学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于经学、音韵学、算学颇有研究,旁及文艺。著有《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六种》中有文艺理论著作《艺概》一种,分为六个部分,其《词曲概》有一部分论曲,近人曾辑为《曲概》。 ☚ 徐沅徵 支丰宜 ☛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编修,官至左中允。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以终。其《昨非集》卷四为词一卷,三十首。自序云:“词要有家数,尤要得未经人道语”,“余词不工,却间有自道语”。《艺概》卷四为词论一卷,亦多未经人道语。 ☚ 汪曰桢 龙启瑞 ☛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又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文宗咸丰二年(1852)入直上书房。咸丰六年,外放道员,以病乞假。客山东,讲学授徒,后应胡林翼之聘,主持湖北江汉书院。穆宗同治三年(1864),复征为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官至广东学政。同治五年,未满任即乞归。晚岁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十四年。生平治经无汉、宋门户之见,论学不专宗程、朱,兼取陆、王心学,主慎独静敬,并通音韵、天文、历算,尤长于文论,所著《艺概》,分别概论文、诗、赋、词曲及书法、时文等发展源流,品评作家,并总结概括若干基本理论,为一部较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其中《诗概》提出“不发乎情,即非礼义”,“发乎情,未必即礼义”,强调诗“不可有古而无我”,重视品格、气象、意境、理趣等,每多独到见解。亦能诗文。所为诗、文、词曲等合编为《昨非集》四卷,并其《艺概》六卷,及《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持志塾言》合刻为《古桐书屋六种》。后人又汇刻其遗稿《古桐书屋札记》、《游艺约言》、《制艺书存》为《古桐书屋续刻三种》。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碑传集补》卷四二。 ☚ 徐子苓 王拯 ☛ 刘熙载 刘熙载1812—1881字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他通习经学、声韵、算术,旁及诗、文、词、曲、书法,有《昨非集》。他的文学批评著作《艺概》一书,分为《文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部分,对古诗的看法主要见于《诗概》。 ☚ 方玉润 王国维 ☛ 刘熙载刘熙载(1813—1881),清代学者、文学评论家。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8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同治三年为国子监司业,官至詹事府左春房左中允、广东学政。精通经学、文学、语言学、天文算法。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达14年之久。所著《艺概》强调“诗品出于人品”,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与作家的品德直接相关。考察作品首先要看思想内容及作家的思想品德。给予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作家以很高的评价,对艺术造诣较高而人品不佳的作者,则表示不满。主张文学作品应有独创性,要有“反传统”精神,对那种“于彼于此,左顾右盼,以求当众人之意”的庸俗文风,予以否定。但他要求用《六经》规范创作,把“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封建诗教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亦有一定局限性。著有《昨非集》、《艺概》等。 刘熙载 刘熙载参见“美学”分部“刘熙载”条。 ☚ 戈载 杜文澜 ☛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凡十载,博学多能,精通经、史、子、天文、算术、文字、音韵。工诗词,著《昨非集》。以文论名家,所撰《艺概》,分论文、赋、诗、词曲、书、经义等六概。其《词曲概》为论词之作。词论多引申常州派之论又有区别,对词的艺术手段分析多会心之言。以品论词,为其论词首创。他认为词家的思想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一致,词思想品质之高低多为词作家思想品质的反映。他借用陈亮的《三部乐》词,用审美形象定出词品的高低标准,建立其独具特点的词的三品说。 ☚ 江顺诒 谭献 ☛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晚年辞官,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平生著述,自订为《古桐书屋六种》,著名的《艺概》即其中之一。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清代著名文学家、辞赋理论家。《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字融斋。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10岁丧父,哭踊如礼。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二年(1852),入直上书房。咸丰帝曾问所养,对以“闭户读书”,御书“性静情逸”四字赐之。同治三年(1864),征为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督学广东,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训上,谓“士学圣贤,当先从事于此”。为官多年,一直清廉自守,身外无长物,史称“所至萧然如寒素,未满任乞归,襥被箧书而已”。辞官以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14年。光绪七年卒,终年69岁。刘熙载一生以治经学为主,而无汉、宋门户之见。其论学,兼取陆、王,以慎独主敬为宗;论格物,兼取郑义。他兼善散文、诗、词,有诗文集《昨非集》行世。所著《艺概》6卷,是一部谈文论艺的著作。全书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等六部分,论述作者对文艺基本问题的全面观点。尤其在论述诗、文、词、赋诸部分中,对作家作品的评定,对文学形式的流变、对艺术特点的阐发等,颇多己见新意。其中《赋概》一卷,专论辞赋,从辞赋的渊源流变、文体特点、表现方法、创作规律,到赋家的审美趣味、才学志尚及作品成就风格等等,都有比较深入的阐述。诸如说“诗为赋心,赋为诗体”;“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相荡而赋出焉”;“屈子之缠绵,枚叔、长卿之巨丽,渊明之高逸,宇宙间赋,归趣总不外此三种”;以及“赋兼叙列二法”,“迹,其所,心,其能也,心迹本非截然为二”,“赋尚品”,“赋兼才学”,都是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的卓识确论。他学术渊博,著述甚富,除经学外,还精通声韵和算术,旁及子、史、诗、赋、词曲、书法,无不通晓。著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持志塾言》与《昨非集》、《艺概》,汇刻为《古桐书屋六种》。又有《古桐书屋札记》、《游艺约言》、《制艺书存》,汇刻为《古桐书屋续刻三种》。(何新文)【齐召南】(1703—1768) 清代学者、辞赋家。《清史稿》有传。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改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以疾迄归。齐召南曾主讲蕺山、敷文诸书院。尝与修《经史考证》、《通鉴纲目》三编,《续文献通考》、《大清一统志》诸书。尤善地理之学,曾撰《水道提纲》30卷,盛行一时。齐召南工于诗词文赋,才思敏捷,往往挥笔而就。其赋作描景状物,遣词丰腴工丽。其见收于法式善编《三十科同馆赋抄》卷一的《竹泉春雨赋》,虽为应制,然其音韵情境,堪夺清代律赋之魁。后人辑有《宝纶堂文钞》8卷、《宝纶堂续集》18卷。 ☚ 刘敏中 庄述祖 ☛ 刘熙载1813~1881年清代学者,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史。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刘氏一生以治经为主,精通音韵,诗赋词曲、书法、算术等无不通晓。音韵训诂方面,著有《四音定切》4卷、《说文双声》2卷、《说文叠韵》2卷。另有《持志塾言》、《昨非集》、《艺概》、《游艺约言》、《制艺书存》等著作。 刘熙载清文学家。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所撰《艺概》,为谈文论艺之作,于作家作品的评定、文学形式的流变及艺术特点的阐发诸方面,时有卓见。也能诗词,有《昨非集》。参见“美学”中的“刘熙载”。 刘熙载清文艺批评家,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认为艺术作品是作家情感受外物感发产生的,应具有个性和独创性。主张情与景高度统一,以达到至美的艺术境界。同时作品应是“一”与“不一”的统一。艺术形象既要“空诸所有”,又要“包诸所有”,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著有《艺概》、《昨非集》等。参见“艺概”及“文学”中的“刘熙载”。 刘熙载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其论艺著作有《游艺约言》、《艺概》。“六经,文之范围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作为广义的文学概念的内涵;“文,心学也,”在一定意义上概括了中国文学的表现主义特质;“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相荡而赋生焉”,指出了创作发生于心物交感;“按实肖象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揭示了文学创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说明艺术真实是“真”“幻”统一;文“与时为消息”,注意到文学与社会、时代的关系等等,辩证的方法是贯穿在刘氏文艺理论中的一大特色。如论文法:“法以去弊,亦易生弊”;论用典:“善文者满纸用事,未尝不空诸所有;满纸不用事,未尝不包诸所有”;论通变:“善用古者能变古,以其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论艺术手法,提出一系列相反相成的艺术范畴,如深浅、重轻、劲婉、直曲、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断续、淡丽等。他的理论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包括古代散文美学在内,是带有总结性的, ☚ 曾国藩 王闿运 ☛ 刘熙载1813~1881Liu Xizaimodern writer and literary critic.Works: A Collection of Liu Xizai,etc. 刘熙载1813—1881清文学家。字伯简,一字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入直上书房,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学问渊博,通晓经史、天文、算法、字学、韵学,也工诗词。著有《艺概》六卷、《昨非集》四卷、《四音定切》四卷、《说文双声》二卷、《说文叠韵》二卷及《持志熟言》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