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轮状病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一组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是近几年才被认识的一组病毒。1973年Bishop等用电镜检查胃肠炎患儿十二指肠粘膜的活检组织,在上皮细胞内发现大量病毒颗粒。同年Flewett等用电镜检查患儿粪便也发现同样形态的病毒颗粒。以后世界各地相继观察到同样病毒,曾命名呼肠孤病毒样因子、婴儿胃肠炎病毒以及十二指肠病毒。Flewett根据病毒的形态特征,建议命名为轮状病毒,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定名为轮状病毒。现在已知除人轮状病毒外还发现有牛、马、猪、羊、狗、猴、小鼠、鸡和鸟等多种动物的轮状病毒。
完整的轮状病毒颗粒是直径为65~75nm的圆球形颗粒,其核心直径为40nm,外面有双层核壳,也有少数轮状病毒只有单层核壳。内层核壳由20~22个柱状壳粒排列成放射状,宛如车轮的辐条。外层核壳的外面有一层紧贴的电子半透明薄膜。这种结构与呼肠孤病毒和环状病毒有明显不同,是轮状病毒的形态特征。但也有无半透明薄膜的粗糙型颗粒。
从人粪便中提纯的轮状病毒的RNA是双链RNA,有11个节段,其他动物的轮状病毒RNA也是如此结构,只是节段数目以及大小可能有微小的差别。轮状病毒含有依赖RNA的RNA多聚酶。外层核壳与致病性有关,只有内层核壳的轮状病毒其毒力仅为完整的轮状病毒的1/1000。各种轮状病毒的内层核壳蛋白结构基本相同,但与呼肠孤病毒和环状病毒则不同,而外层核壳蛋白在各种轮状病毒则不相同,用中和试验可以鉴别。人轮状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3。其他理化性状与呼肠孤病毒相似。
目前轮状病毒还难以培养。牛、猪、羊、马轮状病毒,分别在牛、猪、羊和猴的肾的原代或传代细胞中增殖,但人轮状病毒感染组织培养细胞,尚难以成功。有些动物试验的结果也不一致,将轮状病毒颗粒阳性的粪便提取液喂给新生小猪、恒河猴,结果未见发病。给出生1天的恒河猴口服轮状病毒标本,潜伏期2~5天,出现腹泻症状,在猴子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颗粒,持续排病毒1~3天。将轮状病毒标本喂给新生小牛,在第2~4代发生腹泻,用电镜技术在粪便中可查见有病毒颗粒。1981年中国学者给云南树鼩口饲含有人轮状病毒的粪液,获得成功。树鼩感染病毒后,经潜伏期24~72小时,出现腹泻症状,粪便中可查到病毒颗粒,体内抗体升高。死亡树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对感染树鼩粪液沉淀物超薄切片所作的观察,可见大量典型轮状病毒颗粒定位于病变的肠上皮细胞内外。
轮状病毒所致的流行性腹泻,在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广泛传播,散发或暴发流行。尤其对婴幼儿感染更为严重。据Estes等报告,全世界婴幼儿估计每年有5亿以上的腹泻病例,其中死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有500~1,800万。现在公认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国外通常称为非细菌性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日本称之为白痢、假性霍乱或白色粪便消化不良症,中国多称秋季腹泻或流行性腹泻。发病多在秋冬季节,主要通过粪便传播。婴儿感染后,潜伏期24~48小时。临床表现以腹泻和呕吐为主,100%患儿有腹泻,从感染后第3天开始连续腹泻10天左右。初期为白色便。90%患儿伴有呕吐,40%患儿发热,57%患儿有咽炎,60%患儿出现脱水症状。一般病程1~2周。如果合并肠道细菌感染则病情较重,病程可延长至3周以上。轮状病毒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主要是小肠广泛瘀血,粘膜绒毛肿胀、变短,甚至消失,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感染高峰期,小肠的损伤常很严重,但恢复也较快。胃及结肠一般不受波及。
轮状病毒引起腹泻的机理,可能是由于病毒在小肠刷状缘上皮细胞中增殖,破坏了合成双糖酶的细胞。由于双糖酶的不足,引起乳糖或其他双糖在肠腔内潴留。正常的小肠只能吸收单糖,致使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大量体液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在结肠内由于细菌分解葡萄糖和乳糖成为短链酸,因而使结肠内容物渗透压更高,腹泻更为严重。
机体感染轮状病毒以后,很快出现抗体,主要是IgM,5~10天后出现IgG。90%以上的6岁儿童体内存在轮状病毒抗体。随年龄增长,抗体效价逐渐下降,到70岁以上则不能再检出抗体。因此,可以认为轮状病毒感染不能持续存在,也不常出现再感染;即使再感染反复发生,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原刺激,使机体抗体水平增高。实验诊断主要是电镜检查以及检测抗原和抗体。
(1) 电镜检查: 将患者粪便标本经离心沉淀等方法处理,再用负染色,在电镜下直接观察。电镜检出的病毒量为107~109/g粪便。Shephered报告124例患儿粪便,110例(89%)可用电镜检出病毒,而对照42例,仅1例阳性。病毒的检出率取决于采取标本的时间。一般发病后2~5天内粪便排出病毒量最多,发病3天内粪便100%带有病毒,8天后显著减少或消失。中国学者用免疫电镜法获得满意结果。
(2)检测抗原: 除使用电镜或免疫电镜直接检查病毒外,还可用对流免疫电渗泳、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病毒抗原。
(3)检测抗体: 使用荧光抗体、补体结合、血凝抑制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抗体已有报道,补体结合试验更为多用。多以患儿粪便浸出液为抗原,检测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出现。

☚ 呼肠孤病毒   正粘病毒科 ☛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

1973年确认轮状病毒是全球范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也能引起儿童和成人腹泻。双股RNA病毒,有11个RNA片段。直径65nm。已报告的RV有7个组,A组至少有14个血清型引起婴幼儿腹泻,B组与成人腹泻有关,C组也可引起人类腹泻但较少。其他组对人不致病。已有成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免疫电镜,ELISA,核酸电泳等)。

☚ 李斯特菌   细小病毒B19 ☛
000109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