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裕民论
主张按“礼”的规定节制财用,让人民生产致富,从而达到国富的学说。 古代持此论的人较多,以荀况提出的理论最明确。他提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 上以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剩余的粮食堆积如山,不烧掉则无地可藏)。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荀子·富国》)这种强调节省消费,以扩大社会再生产,开辟财源的节用裕民论,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但荀况对社会财富的增长过分乐观,夸大了“节用裕民”的经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