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车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车攻 车攻《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三家《诗》无异义。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写周宣王在东都雒邑会同诸侯,狩猎于圃田的活动。这次狩猎活动含有显示军威、慑服诸侯的政治目的,因此极写车马旌旗之盛,射手御夫之精,以及猎后大营之整肃景象。末章归结于赞美宣王,揭示威慑诸侯的题旨。秦献公时之《石鼓文》,遣词造句显然承袭此诗。又诗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八字为传世名句。杜甫《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即自此二句脱胎。 ☚ 采芑 吉日 ☛ 车攻
【注释】 ①攻:坚牢。同:整齐一致。②牡:公兽,此指公马。庞庞:马高大雄壮貌。言:助词。徂:往。东:东都,指洛阳一带。③田车:田猎所乘的车。孔:甚:很。阜:肥壮。④甫草:大草地。狩:原指冬猎,此泛指田猎。⑤之子:指周宣王。于:往。苗:原指夏猎,此泛指田猎。选徒:挑选随猎的卒徒。嚣嚣:声音嘈杂。⑥旐(zhao兆):画有龟蛇的旗。旄:饰有牦牛尾的旗。搏兽:打野兽。有的版本搏兽作“薄狩”。敖:地名,今河南省荥阳西北。⑦奕奕:高大美盛貌。⑧芾:(fu 扶):古代官服上的皮制蔽膝。舄(xi 戏):鞋。古代一种复底鞋。有绎:井然有序貌。⑨决:通“抉”,俗语“扳指”,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的象骨套子,用来钩弦开弓。拾:皮制护袖,射箭时用以护臂。佽(ci 次):通“次”,比次。⑩柴(zi 自):通“胔”,打死的禽兽。(11)黄:黄色的马。两骖:驾在车两边的边马称为骖马。猗:偏倚不正。(12)驰:驾车的规则、法度。舍矢:放箭。如:而。破:中的,即射中禽兽。(13)萧萧:马鸣声。悠悠:旗帜飘扬貌。旆(pei配):泛指旌旗。旌(jing精):古代旗的通称。(14)徒:步卒。御:车夫。不:岂不。惊:应作“警”,机警;机灵。大庖(pao 袍):周宣王的厨房。(15)征:行。此处言狩猎归来。有:助词。闻无声:闻师之行而不闻其声,极言军容整肃。(16)允:读为“骏”,大。君子:指周宣王。展:确实。大成:很成功。 【译文】 我的田车真坚固,我的猎马跑同步。四匹公马多雄壮,驾着田车向东都。早已备好田猎车,四匹公马也不错。东有大片芳草地,正好驾车去打猎。宣王打猎兴致高,挑选猎手闹嚣嚣。营地旗帜迎风飘,打猎场地就在敖。驾着四匹雄马来,四马高大好气派。赤色官服金色鞋,诸侯会合连成排。拉弓射箭有保护,弓箭协调有法度。射手猎罢重会合,协力助我捡猎物。四匹黄马齐向前,两边骖马步不偏。田车奔驰有章法,弓鸣兽死真神箭。猎罢归来马嘶鸣,旗帜悠悠逗清风。步卒车夫都机警,厨房野味真丰盈。宣王猎罢返回程,军旅行进不闻声。大哉周王真英明,诸侯会猎大成功。 【集评】 《毛诗序》:“《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 宋·朱熹:“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至于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故诗人作此以美之。”(《诗集传》卷十) 清·方玉润: “《小序》云 ‘宣王复古也’,语虽浑,颇得其要。《大序》复益之曰:‘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车徒焉。’数语反嫌其赘而无当于义·何也?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藉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其余车徒之盛,射御之能,固是当时美观,抑亦诗中丽藻,其所系不在此也。而诸儒说《诗》,专从此等处以求诗义,岂能得其要哉?至《集传》欲并八章为四,意谓首二章通言车马盛备,将往东都圃田之地。三、四章通言天子诸侯来会东都之事故。五、六通言田猎射御。七、八通言始终整肃。合而为四也。似此分章,非惟难得事势轻重,且并不辨文章疏密。盖首章东行,是一篇之冒。次三乃言所至之地:曰甫,圃田也;曰敖,敖山也,皆所期会猎处也。四章诸侯来会。五、六始猎。七收军。八则回跸礼成。此事之始终即诗之次序,故非八章不足以尽文局之变耳。然既曰会诸侯于东都,何不会之于洛邑,而乃会之于敖甫之间?且诸侯朝于天子,当先期以至其地,何乃后期始来?此予所谓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者也。盖东都之朝,不行久矣;至宣王始行之,而谓列邦能帖然服乎?迨至来会,得睹车徒之盛,纪律之严,射御之巧,颁赐之公,不觉心悦诚服,始欢声鼓舞而为举柴之助。曰‘展也大成’,喜之,亦幸之也。中兴之业,岂易建哉?”(《诗经原始》卷十) 今·余冠英:“这首诗记周宣王东巡田猎,会合诸侯的事。”(《诗经选译(增补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总案】 这首狩猎诗,生动地描写了周宣王于东都会合诸侯,举行大规模狩猎活动的全过程。诗对狩猎场景的描写,既有宏大场面的全景式镜头,也有突出细部的特写式镜头,很有立体感。诗中的景物描写,能“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尤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二句最为传神,对后世影响也最大,杜甫的两句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就是受了这两句诗的启发。 《车攻》我车既攻,(一) 我的田车已坚牢, 我马既同。(二) 我的猎马选齐了。 四牡庞庞,(三) 四匹公马多肥壮, 驾言徂东。驾着它们往东方。 田车既好,田车好呀田车好, 四牡孔阜。(四) 四匹公马高又大。 东有甫草,(五) 东方圃田一片草, 驾言行狩。驾着车去把猎打。 之子于苗,(六) 那个人儿去打猎, 选徒嚣嚣。(七) 随从人员声嘈嘈。 建旐设旄,竖起旗,插上旄, 搏兽于敖。(八) 去敖山捉兽意气豪。 驾彼四牡,驾着四匹大公马, 四牡奕奕。(九) 四匹公马多肥大。 赤芾金舄,(十) 红围裙,金黄鞋, 会同有绎。(十一) 朝会的人们一排排。 决拾既佽,(十二) 决儿、拾儿多合式, 弓矢既调。(十三) 弓儿、箭儿也调配。 射夫既同,(十四) 射手们都配成对, 助我举柴。(十五) 帮助我猎获禽兽一堆堆。 四黄既驾,驾好那四匹大黄马, 两骖不猗。(十六) 两旁的骖马不偏斜。 不失其驰,(十七) 跑呀跑不乱步伐, 舍矢如破。(十八) 射呀一箭射中它。 萧萧马鸣,(十九) 萧萧呀马儿鸣, 悠悠斾旌。飘飘呀旗儿影。 徒御不惊,(二十) 车下车上人机警, 大庖不盈。大厨房野味数不清。 之子于征,(二十一) 那个人呀归途行, 有闻无声。(二十二) 有传闻来没声音。 允矣君子,(二十三) 真是个呀大好人, 展也大成。确是呀大功告成。 注 释 (一)毛亨:“攻,坚。”陈奂:“车,田车也。《瞻卬》《传》:‘巩,固也。’攻、巩声义相近。” (二)毛亨:“同,齐也。……田猎齐足,尚疾也。” (三)毛亨:“庞庞,充实也。” (四)朱熹:“阜,盛大也。” (五)郑玄:“甫草者,甫田之草也。郑有甫田。” 吴闿生:“甫草,圃田之草。圃田在今开封中牟县西北。” (六)朱熹:“苗,狩猎之通名也。” (七)王引之:“选,具也。字本作僎。《说文》:‘僎,具也。’巽与僎,古同声。……此言选徒,亦谓具卒乘。……《十月之交》篇:‘谗口嚣嚣’,《笺》曰:‘嚣嚣然众多。’” (八)郑玄:“兽,田猎搏兽也。敖,郑地,今近荥阳。”启华按:今河南省荥阳县北面有敖山。 (九)严粲:“奕奕,大也。” (十)何楷:“《古今注》云:以木置履下,干腊,不畏泥湿,故曰舄。……孔云:‘重底者名舄,单底者名屦。……金之为色黄,主黄而言,故遂曰金舃也。’” (十一)孔颖达:“言同者,以会、同,对文则别,散则义通。会者,交会。同者,同聚。” 朱熹:“绎,陈列联属之貌也。” (十二)毛亨:“决,钩弦也。拾,遂也。” 孔颖达:“决,著于右手大指,所以钩弦开体。遂,著于左臂,所以遂弦。” 胡承珙:“《说文》:‘佽,便利也。’……决以象骨为之,钩弦以利发。拾韬左臂,拾其衣袖以利弦。然则既佽者,谓决拾皆便利也。” (十三)郑玄:“调,谓弓强弱与矢轻重相得。” (十四)陈奂:“射夫,谓会同之诸侯也。同,犹合也。既同,言已合耦也。” (十五)王先谦:“《鲁》柴作胔。《齐》、《韩》柴作㧘。……《鲁》柴作胔者,张衡《西京赋》:‘收禽举胔’,即用鲁诗。薛综注:‘胔,死禽兽将腐之名也。’《说文》:‘㧘,积也。’《诗》曰:‘助我举㧘。’《玉篇》同。” (十六)陈奂:“猗,当作倚。……不倚,无偏倚也。” (十七)朱熹:“驰,驰驱之法也。” (十八)吴闿生:“言习于法也。应矢而死者如破。” (十九)何楷:“萧,通作啸,欢声也。马鸣之声似之。重言之者,非一马也。……悠,通作㫍。《说文》云:‘旌旗之流也。’音义与斿字俱同。流即旒也。以下言旆旌皆有旒,故重言之曰㫍㫍。” (二十)孔颖达:“徒行挽辇者与车上御马者,岂不警戒乎?言以相警戒也。君之大庖,所获之禽,不充满乎?言充满也。” (二十一)陈奂:“征,行也,犹归也。言田猎毕而归也。” (二十二)吕祖谦:“程氏曰:闻师之行而不闻其声,言至肃也。” (二十三)陈奂:“《尔雅》:‘允、展,信也。’又‘展、允,诚也’。……允、展,同义也。析言之,则展训诚,允训信。允矣君子,展也大成。言信矣君子,诚能成其大功也。” 注 音 庞long龙 嚣ao熬 搏bo博 舄xi戏 绎yi易 佽ci次 柴zi恣 骖can餐 猗e阿 庖pao袍 车攻我车既攻, 我马既同。 四牡庞庞, 驾言徂东。 田车既好, 四牡孔阜。 东有甫草, 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 选徒嚣嚣。 建旐设旄, 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 四牡奕奕。 赤芾金舄, 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 弓矢既调。 射夫既同, 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 两骖不猗。 不失其驰, 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 徒御不惊, 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 有闻无声。 允矣君子, 展也大成。 我们的猎车已经修理完毕,我们的马儿动作很整齐。四匹公马都很强壮,驾着猎车驰向东方。 猎车已经修理完好,四匹公马又是那么高大。东边有丰茂的草地,驾着车去那里狩猎。 宣王去夏猎,众多随员闹嚷嚷。树起龟蛇旗,顶端饰有旄牛尾,前往敖山狩猎场。 诸侯驾着四匹公马,四匹公马从容向前奔跑。红色蔽膝金鞋头,共同会猎好热闹。 扳指臂𫗗已准备齐全,强弓利矢早就配好。弓箭手们会合起来,帮助我们抬走成堆的猎物。 四匹黄马已驾车,两旁骖马都站好位置。四马的步儿一丝不乱,射出箭就必中目标。 马鸣声萧萧,旌旗在飞扬。驭手岂不机警,野味满厨多么丰盛! 君王猎罢踏上归程,队伍整齐寂静无声。真是圣明天子,会猎取得成功。 《车攻》八章,章四句。《诗序》曰:“《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因田猎而选徒焉。”此说甚确。从 《周逸书· 王会解》和《竹书》的记载,可以得知:武王死后,辅佐成王的周公,为树立成王在诸侯中的崇高地位,曾营建洛邑为东都,使成王于此大会诸侯。后经厉王之世,周室衰落,诸侯朝会便中断了。宣王继位后,曾藉田猎以会诸侯。实际目的是通过“复先王旧典”,即《诗序》所谓“复古”,方玉润所谓“迨宣王始举行古制”(《诗经原始》),以达到威慑诸侯的功效。 这是一首完整的田猎诗。虽然田猎活动往往同战争有关,王者之猎常有明显的政治性质,是在礼的外衣掩盖下的一种军事演习,但不能把写田猎活动的诗和战争诗等同起来。《车攻》一诗就是如此。 诗极写田猎盛况。第一章至第四章写田猎准备。“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车马正准备妥当。“东”字当明狩猎的去向,揭示出宣王东猎的事实。“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这是写宣王选徒启程,猎于敖山。“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这是写诸侯与宣王会猎。“有绎”,犹绎绎,络绎不绝,指明前来会猎诸侯之众,暗示此次田狩的政治意义。 第五、六章皆写射猎之事,突出射御之精和猎获之多。射手们“弓矢既调”,“舍矢如破”,可谓射技熟练,百发百中;御夫们“两骖不猗,不失其驰”,配合紧密,不失法度。《孟子·滕文公》云: “王良曰: ‘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 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 曰: ‘不失其驰,舍矢而破。’所谓习于射御法也。”正因为“习于射御法”,故有“助我举柴”,获猎之多。第七、八章写猎后归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此“马鸣二语写出大营严肃气象,是猎后光景。”(方玉润 《诗经原始》) “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以咏叹作结,赞颂周宣王会同诸侯的凯旋而归。 这首诗“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二句,受到后世好评。好在妙用叠字,“以 ‘萧萧’ ‘悠悠’字,而出师整暇之情状宛在目前。此语非惟创始之为难,乃中的之为工也。”(张戒《岁寒堂诗话》) 以战马之鸣嘶衬托出军营之整肃,以飘动之军旗状士卒闲暇之心,达到以动衬静、以景状情之艺术妙境。颜之推标举王籍《入若耶溪》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两句,以为“自 《小雅》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得来。此神契语也。学古人无袭形,正当寻其文外独绝处”(王世祯《常经堂诗话》卷一 《源流类》)。所谓“神契语”,是说王籍之诗外表上并无《小雅·车攻》之叠字,却深得《诗经》之神髓。“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管锥编》第一册138页)可见《车攻》对后世诗歌的启示和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车攻
【注释】①攻:整治,修理。②同:选齐。③庞庞:强健有力。④言:语助词。徂东:向东方去。东,指东都。⑤田车:田猎的车。⑥孔阜:很强壮。⑦甫草:甫田之草。甫田为地名。⑧之子:指周宣王。苗:打猎。夏猎为苗。⑨选徒:清点随从。嚣嚣:嘈杂,喧嚷。⑩建:设置。旐、旄:各类旗帜。(11)搏兽:薄狩。敖:地名。古有敖山。(12)奕奕:接连不断。(13)赤芾:红色蔽膝。金舄(xì):黄红色的厚底鞋。赤芾金舄,均为诸侯穿用。(14)会同:诸侯朝会天子。有绎:络绎不绝。(15)决:拉箭弦的扳指。拾:射箭用的护臂,皮制品。佽(cì):具备、齐备。(16)调:调试。(17)举柴(cì):即举㧘,相助猎取禽兽。(18)四黄:四匹黄马。(19)两骖:两边的骖马。不猗:不偏斜。(20)驰:指驾车驰逐之法则。(21)舍矢:射箭。破:被射中。(22)旆旌:旌旗之类。(23)徒:步行者。御:驾车者。不惊:很机警。不,通“丕”。甚,很。(24)大庖:国君的厨房。不盈:很满。(25)征:指狩猎归来。(26)允:真是。(27)展:真乃、确实。大成:很成功。 【鉴赏】这是周宣王举行田猎活动之诗。 周宣王举行田猎活动,其目的不在田猎本身,而是为了显示国威和军威。并借田猎会同诸侯,以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其政治意义不可低估。 全诗八章。此诗描写了这次田猎活动的全过程。首二章写田猎车马之盛。猎车已经修好,马匹已经选齐。车是好车,马是壮马,现在就要驾着车马前往东都狩猎了。次二章写诸侯会同。出发之前清点随从,人声喧嚷。各种旗帜都已树起,随风飘扬。队伍出发,前往东都敖山一带狩猎。随驾的诸侯,身着红色蔽膝,脚穿金色鞋靴,接连不断依次而来。五、六章写田猎场面。扳指、护臂都已具备,弓矢也已调配适宜,大家齐心协力,猎获了许多禽兽。追逐猎物时,四匹黄马驾驭得很好,两匹骖马也不偏不倚。猎车跑得顺畅,箭也射得很准。末二章写猎毕回归。在回归的道路上,但听马儿萧萧地鸣叫,只见旗帜悠悠地飘扬,足见景象雄壮而肃穆。步卒车夫都很机警,庖厨野味多样丰盈。宣王率领猎队归来,纪律严明,在归途中只听到行军之声而听不到其他的喧哗声。最后诗人赞叹道:宣王真正是圣明天子,他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对此诗主题虽无异议,但对诗中“徒御不警,大庖不盈”则存在不同的解释。一是释“不”为语助词。《毛传》:“不警,警也。不盈,盈也。”二是释为反问句。《正义》:“岂不警戒乎?……不充盈乎?”三是释“不”为“丕”。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不,同丕,甚也。”以上三说虽均可通,但以第三种解释为宜。 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 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四黄既驾,尔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车攻》是一首描写周宣王大规模举行射猎的诗。前人认为周宣王会猎诸侯含有示威摄服的意义。《诗序》说:“《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 (洛阳),因田猎而选车徒焉。” 《车攻》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全诗采用赋的手法,以描写见长。诗分八章,每章八句。第一、二章写宣王准备好车马,驾着车子向东边有草的地方跑去打猎。全诗以“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发端。“我车既攻”、“田车既好”重复说明打猎的车子已精心地修整好了。“四牡庞庞”、“四牡孔阜”、“我马既同”是说驾车的四匹公马又壮实又高大。它们步点齐同,飞快地向东方跑去了。第三、四两章描写周宣王到敖山与各国诸侯相会时的情景。这里描写了选徒启程和诸侯来会两个场面。“之子 (指宣王) 于苗 (夏天打猎为苗),选徒嚣嚣。建旐设旄,搏兽于敖。”是写清点好的卒徒,高举各色各样的旗帜,呼喊着、簇拥着周天子浩浩荡荡地向敖山进发时的情景。绘形绘声,极为生动。“驾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 (蔽膝) 金舄 (鞋),会同有绎。”是写各路诸侯穿着鲜艳的礼服,红色的护膝,金黄色的靴子,驾着车马络绎不绝而来与周宣王会猎时的情景。第五、六章描写了从准备到射猎以至获得大批猎物的具体情景。“决拾既佽 (便利、顺利)。弓矢既调。”是写射猎前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戴上护臂和板指,调配好强弓利箭。“射夫既同,助我举柴 (柴,指猎获物的积尸),是写诸侯们汇合在一起,协助周天子捕获大批的禽兽。“四黄既驾,两骖不猗 (应作“倚”,偏斜的意思)。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是描写射猎的具体动作。四匹黄马驾好了车子,由于严格训练两边的马跑得不偏不倚,驭手的技术也非常合乎规范。这些都保证了射手们百发百中。第七章描写射猎之后的情景。“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射猎已毕,人们从紧张中放松下来,马儿长鸣,各色的旗帜在天空中悠然飘动。“徒御不惊,大庖不盈。”驭手、侍从肃然地警卫着,厨房里堆满了捕获的禽兽。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严明的纪律、整肃的仪容。第八章描写的是射猎归来的情景,并以颂赞之语作结。“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周天子射猎的队伍已踏上归途,一路上肃静极了,只听得一片人马的脚步声。诗人情不自禁地唱道: 实在是圣明的天子啊!实在是伟大的成功! 《车攻》的描写是很精彩的。写驷马:“四牡庞庞”、“四牡孔阜”、“四牡奕奕”、“四黄既驾,两骖不猗”、“萧萧马鸣”等句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出马的厚实、肥壮、善走、训练有素和威武的雄姿。写军旗:“建旐设旄”,绘形绘色;“悠悠旆旌”,安闲自如。写诸侯的服饰:“赤芾金舄”,红黄相映。写卒徒: 出发时,“选徒嚣嚣”,一片欢腾; 警卫时,“徒御不惊”,整齐肃静:; 行走时,“有闻无声”,纪律严明。种种描写突出了四夷来宾的盛况,衬托出周宣王的文治武功威服天下。 车攻 车攻〔原文〕 ☚ 采芑 吉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