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不平
指作文时要善于安排文章起端,不要平平而起。或一呼而起,或劈首问起,或奇语夺人,出语不凡,足以醒人耳目,才有引人入胜之妙。如唐代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开头便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气韵雄浑悲凉,极富力度,可谓一鸣惊人。下面并没有接着写燕赵,而是转到对董生的叙述上来。董生因多次考进士不中,打算到河北一带去投靠藩镇的军阀,而韩愈希望他能留在长安作官,文中委婉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请人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中评解曰:“劈首突起一句,下文不接,最为奇横。中一正一反,文意委婉。末结出‘明天子在上’五字,凛然责诸镇之不臣而讽董生以不必往。寥寥短章,一起一结,笔亦不平如此,韩文之所以如潮也。”运用此法不唯苦心经营起端,下文也须气势贯注,转折、结尾推均要跟起笔相称,否则“长坂坡一吼”下文无戏,也是败笔。如宋欧阳修《纵囚论》,起笔借议论君子与小人在信用、正义上的不同发端,然后落笔到死囚四百纵释而归狱事,层层辨驳,愈逼愈紧,结尾推出尧、舜、三王,批评标新立异、违背情理来沽名钓誉的作法。一起一结,如壁立千仞,愈见起笔之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