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起居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起居注

 原文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1,记何事? 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2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刘洎3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选自《大唐新语》


 注释
 1.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
 2.躬:亲自。
 3.刘洎:人名,唐初的大臣。
 释义
 贞观年间,唐太宗对褚遂良说:“你管理‘起居注’,记些什么事情?做皇帝的能看看吗?”褚遂良说:“今日所谓起居,就是古时候的左右史所记帝王的言论和所做的事情。将好事和坏事一同如实记下来,以便帝王自我检讨,警惕以后的行为。使皇帝不做违法的事。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看大臣记的内容。”太宗说:“如果我做了坏事,你也要记下来吗?”褚遂良说:“我首先要忠于职守,我做的官就是把好坏事都记录下来,所以您的言行我都要记下。”刘洎也对唐太宗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会记下的。”

起居注 - 可可诗词网

起居注

 史官撰写的皇帝言行录。采取编年体的形式,逐日逐月加以记载。“起居注”起源甚早,《汉书·艺文志》: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言为 《尚书》。” 这可以看作是 “起居注”的滥觞。据 《隋书·经籍志》,名符其实的 “起居注” 始于西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明德马皇后撰有 《明帝起居注》,《隋书》 又说: “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 魏晋以后,“起居注”改由著作郎执笔。到北魏时,始正式设专官,称 “起居注令史”,负责撰写 “起居注”。后代沿袭了这一制度,历朝皇帝都设有专官来记录皇帝日常的言行。“起居注”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史”,但却是最原始的史料,皇帝驾崩之后,就由史馆根据其“起居注” 编纂成 “实录”,“实录”成书后,“起居注” 也就被焚毁,故历代的 “起居注” 后世皆见不到。即使在当时,“起居注”也是 “绝密档案”,甚至连皇帝本人也不能亲睹。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证 “起居注” 的真实性。据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对负责撰写 “起居注” 的褚遂良说: “卿犹知 ‘起居注’,所书可得而观乎?”褚遂良当即拒绝: “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 唐太宗又问: “朕有不善,卿亦记之耶?” 褚遂良回答: “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宋代以后,“起居注”得让皇帝本人过目,史官忌讳也越来越多,不敢有闻必录,而只采录敕旨,虚应故事,“起居注” 的真实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起居注

官名,掌修起居注。魏晋及南朝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隋代于内史省设起居舍人。唐宋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元代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明初定设起居注二人,至万历年间又命翰林院兼摄。清康熙时设日讲起居注官,属翰林院,于词臣中择才品优长者兼之。参见《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

各种用途的文章

各种用途的文章

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
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论文
记事的文章:记(笔~;日~;游~;案~) 略(史~;事~) 注(起居~) 录
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铭诔
记载典制的文章:典志
评论的文章:评(书~;社~;影~;漫~;竖~)
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策论 论策
批评、议论的文章:评论
简短的评论:短论
诘难批驳的文章:难驳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说明文
考试所写的文章:试文
科举考试时作为示范的文章:程文
科举考试时考场上写的诗文:闱艺
规劝告诫的文章:诫(女~)
劝人行善好施的文章:阴骘文
古代一种告诫性的文章:
悼念死者的文章:

☚ 各种文章   各种程度的文章 ☛

记录2

记录2

录(书~;箸~;附~) 载(载录)
记录下来的文字:笔录
钱物出入的记录:帐(帐本;记~;查~;烂~)
处理公文的记录:案(案卷;存~;有~可查)
记录要点的文字:记要 纪要
某人言论的记录:语录
分类汇辑的语录:语类
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惇史
帝王的言行记录:起居录 起居注
随手做的记录:随记
历史记录:史册 编简 青汗 青简 青史 清史 记牒 记谍
翔实可靠的记录:实录 信史
零星的记录:散记
残存的珍贵文字记载:残圭断璧 残璋断玦 残珪断璧 断圭残璧 断圭碎璧 断珪残璧 断珪缺璧 断璧残圭 断璧残玑 断璧残璋 断璧碎玑 零圭断璧 零玑断璧
(当场记录下来的材料:纪录)

另见:文字2

☚ 记录2   记载2 ☛

起居注

中国古代帝王言行录。两汉时由宫内修撰,魏晋后设著作郎、起居舍人、起居郎等职,类案侍从,凡帝王赦宥、礼乐、赏罚、祭祀宴享、群臣进对、临幸引见、气候符瑞、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均按日记载。元以后记载趋简。惯例帝王本人不得翻阅。

起居注

见《起居》条。

起居注

中国古代帝王言行录。据传, 自周起,左史记帝王之言,右史记帝王之行。汉武帝时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明帝起居注》, 则两汉时起居注似为宫中女史之职。三国魏起,著作郎兼掌起居注。北魏设起居令史掌之。隋设起居舍人、内史舍人掌之。唐又于门下省增设起居舍人,与起居郎等共掌之。元代为给事中兼掌。明初则专设起居注掌之。清代以被选入宫讲经史的翰林、詹事兼任。唐、宋史编撰起居注最详,是撰写正史的重要依据之一。元、明后制度虽存,但渐趋简略, 资料价值稍逊。清唐熙九年(1670),正式设起居注馆。五十七年(1718),裁。雍正元年(1723),复设,遂为定制。记注体例,有严格规定:先载起居,次谕旨,次题奏,次引见官员。并由翰、詹日讲官,掌记注之事。另有《内起居注》,载皇帝在宫内祭祀、行礼、问安等项活动,其记注出自内监之手。现存清朝《起居注》自康熙十年(1671)九月至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中间有所缺佚,分散北京和台北二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