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瓜蔓枯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瓜蔓枯病 【释文】: 蔓枯病又叫黑腐病。北方保护地春秋种植的黄瓜均有蔓枯病为害,秋大棚蔓枯病发生较重,常减产20%~30%,迫使秋棚黄瓜提早拉秧。除黄瓜外,还为害西瓜、甜瓜、西葫芦、白兰瓜、苦瓜、南瓜、蛇瓜等多种瓜类蔬菜,成为瓜类蔬菜高产的障碍。 1.症状识别 黄瓜的叶、茎都能被害。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病斑直径10~35毫米,少数病斑更大。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病害严重时,只剩植株上部1~2片绿叶。叶柄、瓜蔓或茎基部被害时,病斑呈油渍状,圆形至梭形,黄褐色,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折断。病部常纵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表面散生黑色小粒点。蔓枯病多从茎表面向内部发展,维管束不变褐色,这是与黄瓜枯萎病的重要区别。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黄瓜蔓枯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甜瓜球腔菌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无性世代为西瓜壳二孢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及茎蔓上。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透明。有性世代的子囊壳,一般生在蔓上,有时也生在叶面上。子囊壳细颈瓶状或球形,黑褐色,子囊多数呈棍棒形。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于架材上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播病害。 3.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高温、高湿易发病。15℃时潜育期10~11天,28℃只需3~5天,相对湿度80%以上易发病,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差或徒长,平畦、植株基部常接触水,或土壤高湿时都容易发病。靠近重病田的秋大棚黄瓜,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无病株上采种 种子进行消毒,在55℃温水中浸15分钟,或用100倍40%甲醛浸种3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钾肥,高畦栽培,铺地膜或稻草、麦秸;通风降湿,增强植株抗性。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或30%百菌清发烟弹熏烟,或5%百菌清粉剂喷粉(方法见黄瓜霜霉病),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或在茎部病斑上抹50%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