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赠妇诗三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赠妇诗三首》赠妇诗三首 人生如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倍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本不转毂。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编入此诗,序云: “秦嘉……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汉代郡国每年派官员送簿籍到京师(洛阳),称上计;所派官员也称上计。秦嘉,桓帝(公元147年—公元167年)时充郡上计,赴洛前写此诗给卧病母家的妻子徐淑,前二首写“不获面别”的凄怆之思,第三首写赠物留别的温存之意,伉俪之情诚挚而深笃。从浮云丘山,悲风深谷,仆夫肃肃、和铃锵锵等句,可知成诗于赴洛途中。 前二首内容大体相似。“人生如朝露”八句,说人生在世如朝露之不久长,忧艰多而欢会少,如今我奉命远赴京师,你病在母家,欲接回面别而不可得,怎不令人黯然神伤呢!诗的开头,与其说是从人生大悲哀说到家庭小悲剧,不如说是“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触发了诗人久蓄在心的“居世多屯蹇”的感叹。《易》有屯卦和蹇卦,彖辞曰: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 “蹇,难也,险在前也。”故以屯蹇表示遭遇不利。第二首开头八句,补叙家庭之不幸:可怜我和你自幼孤苦无依,结亲后也没有多少欢乐;然后说到当前:我离家远行前,多想和你见见面诉诉衷肠啊,这一点也落空了。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这两句字面上说:神灵至公至正,无所偏私,行善者总能受到上苍的恩赐。实则乃是诗人忿忿不平的反语:我们遭此不幸,竟为何辜?天理神明又在哪里?比第一首开头关于人生多艰的慨叹,情绪更为激烈。 第一首“省书倍凄怆”八句,第二首“河广无舟梁”八句,同是抒写与妻子不会而别的愁怀。不同的是,前者是在家中,后者是在路上;前者用直陈其事的“赋”的写法,后者较多地借助比兴。 诗人在家中读到妻子的回信,知道她不乘车归来是因为病重,心中倍感凄苦。他日不能食,独坐空房;夜不能眠,伏枕辗转。第一首后八句写得真挚而恳切,如对妻子絮絮倾诉。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我的心忧思无穷,循环不已,它不是席子,想卷卷不起,想收收不住啊!《诗经·柏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里借用其意。 钟嵘《诗品》: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准此, “河广无舟梁”八句用的是比兴手法,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眷恋难行的情意。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略同于《楚辞·哀时命》的“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在这里用山水阻隔比喻与病妻望而不见的苦楚。 “浮云起丘山,悲风激深谷”,固可看作途中景物,但已被诗人用作自己内心世界的写照。浮云,这是游子的象征;悲风,显然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这就是美学家所说的“移情”现象。诗人临路惆怅,车在中途徘徊;良马意欲前行,车轮却不肯转动,车和马都和诗人同其心事。屈原《离骚》: “仆夫悲余马怀兮,惓局顾而不行。”诗人是否从中受到了启发呢? 第二首末尾比第一首多出四句: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诗人在叮咛病妻:抓紧医治疗养,避免愁思太过;并且要她相信,自己将笃守夫妻恩义,始终不渝。不可属,大概是不能委弃的意思。从全诗结构来看,这四句不但给前两首作了收束,而且成为将它们与末一首联系起来的纽带。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肃肃,疾貌;仆夫,赶车人;和铃,车前横木上的铃。车夫挥鞭赶路,和铃锵锵作响,诗人的思绪却依然留在家中。 “清晨当引迈”以下,回顾启程前的情景——引迈,就是启程。鸡还未叫,便穿衣结带,等待动身。诗人环顾空室,依稀想见妻子的病容,便坐立不安。这样不见而远别,真叫人感恨万端!用什么办法来弥补此恨呢?莫过于留赠爱物表达衷曲。所赠者,宝钗、明镜、芳香、素琴,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寓意。诗人有《重报妻书》,里面写道: “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素琴可以好(悦)耳。”可见诗中所写是纪实而非虚构。诗以咏之,书以明之,诗人反复铺写陈述,当然不是怕妻子不知这几样东西的用途,而是要借此表达对妻子的关怀、体贴和安慰,希望给她增添一些生活的乐趣。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诗经·木瓜》有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人,指《木瓜》作者;瑶琼,即琼瑶,美玉。古人以美玉回报木瓜之赠,那是很厚重的,而我呢,妻子赠我的太厚太厚,我报妻子的太轻太轻,这使我深深地感到惭愧。虽知不足以报答她对我的厚爱,好在物轻意重,聊表我对她的深情吧。 和铃锵锵作响,仆夫驱车前行,诗人坐在车上絮絮自语,眼前浮现着妻子的病容,于是发出第二首末“针药可屡进”的叮咛…… 第三首的写法和情调与第一首有些相似,都以“赋”的写法,具体细致地描述怀念妻子的“真事真情”(胡应麟《诗薮》评此诗语)。清晨待发时“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与第一首读妻书后“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前后呼应,一以贯之。若与“临食不能饭”,“伏枕独辗转”的直叙其事的家常语相比, “宝钗好耀首”四句似嫌华赡,但这是由所写事物本身特点决定,与妻子闺房生活的氛围也是和谐的。诗人毕竟是有身份有教养的封建士大夫。 以家常语,写夫妻情,情深意厚,富于生活实感,是《赠妇诗》三首的突出特色,也是它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非他托兴可以比肩。”明人胡应麟这一评语,殊非过誉。 赠妇诗三首
东汉桓帝时,诗人为郡上计,在进京办事前,正值其妻徐淑回娘家养病,他派人去接徐回来面别,但徐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诗人忧郁感伤,作此三诗相赠,以抒其拳拳思念之情。 第一首说奉役离郡,原期望离别前能再见上一面,不想未能如愿,独坐空房,长夜难眠,忧愁无极。诗以抒情起:人生短暂,有如朝露,而居世又多有不顺,忧愁艰困之事常过早缠身,而欢乐聚会却又苦于太晚。“屯蹇(jian简)”,是《易经》上的两个卦名,表示艰难不顺之意。前四句总人生艰难而言之。诗人为什么发此感慨?到底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缠身?“念当奉时役”以下叙事,方解开读者悬念。汉制,年终各郡国均须按时派员送簿记到京师,诗人领此职,故曰“奉时役”。赴京则离妻越来越远,因此他在接命后就派人去接徐淑,没想到车子“空往复空返”。两“空”字颇能状其失望之情。诗人让人去接徐时同时也捎去一信,徐虽未能来却复了函。徐淑亦能诗,从她的复信及后来所作答诗,我们知道她亦颇重情感,文字表达能力也好。诗人展信阅读,却更加感伤了,他伤心得“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至终篇,紧承车子空返抒发其孤寂忧愁之慨。“独坐”、“空房”,照应“空返”,因车空返,故独坐,故房空。上文“屯蹇”、“忧艰”,以及欢会苦晚,文气亦直贯篇末,意脉不断。由于空房独坐,欲忧从中来,无人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具体描绘忧愁之状。”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匪席”,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席之能卷,反喻忧愁不断,不可卷。“匪”,同非。 第二首叙写自己和妻少时孤苦,婚后欢愉之日又少,远别在即,不忍离去又不能不去,不过,自己对妻的情义无疑始终如一。首二句故作一拗,说神灵本来是无私的,对人并没有亲疏之分;只要是为善之人,就可享受天赐之福。《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伤我与尔身”以六下句,笔锋一转,说:象我们这样的为善之人,却得不到善报,从小就过着孤苦生活。“罹(li离)”,遭。“茕(qiong琼)”,孤独。后来成了亲,欢乐的日子又不多,现在又当远别,非常想念,只能借诗吐吐衷肠。“结大义”,指结婚。“款曲”,肺腑之言。“河广无舟梁”,即“叙款曲”的具体内容。中分三节,前四句为第一节。“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河广”,《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陆”,高平之地。这两句说,徐淑所居,相距不远;虽则不远,但一“无舟梁”,二“隔丘陆”,身不由己,不得会面。“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虽然已经上路,但内心惆怅;虽然已经登车,但徘徊不前。“中驾”,言车在中路。此不言人“踯躅”,而说车踯躅,手法与屈原《离骚》“仆夫悲余马怀”相类。汉末女诗人蔡琰被赎归汉与胡子临别,其《悲愤诗》云:“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也是同一写法,仿佛车马亦通人情,不忍离去。“浮云”四句为第二节。“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落笔眼前景物,融情入景,云起风激,气氛凄怆。风本无所谓悲与不悲,但在离人眼中,呜呜咽咽,如泣如诉,有如诗人之悲。“悲风”一语,在汉诗中颇新警。“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上承“临路”,“不回鞍”,马欲前往,意即非行不可;“不转毂”,车轮不转,极不愿就这样离去。把诗人临路踟蹰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末四句为第三节。接着,诗人以针药为喻。针刺和药物虽有肤痛口苦之弊,但病人并非不能忍耐,然而愁思之烦却无法忍受。“数(shuo朔)”,频繁,反复多次。针药本已难忍却尚可忍,而愁思却不可忍,其痛苦从比较中知其深度。末二句表达坚贞不渝之情。“恩义”,这里指情谊。“恩义不可属”,余冠英说:“似说恩义岂可不继续。”(《汉魏六朝诗选》) 第三首写清晨诗人临去,顾视空房,想象妻的容姿,惆怅满怀,留赠数物,物轻情长,聊表寸心。仆夫匆匆赶着车子来接自己,车铃锵锵作响。清晨要启程,所以早上就起来,束带整装等待鸡鸣。起首四句先叙车来,然后回头追叙自己早做了准备。“肃肃”,疾速貌。“和”,铃名,挂在车前横木的车铃。“引迈”,启行。第一首诗人曾说:“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此首说:“束带待鸡鸣”,可见一夜未曾合眼。临行前环顾房室,爱妻不在跟前,所以格外空荡。这是他们共同的起居之室。因思之过甚,未免有一种似幻非幻的感觉,他仿佛看到了妻的姿容身影,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恍然就在眼前;然而定睛审视,则不见其人,有无限的怅惘。“一别怀万恨,起坐不为宁”,一想到马上就要离此而去,真是坐立不安!“何用”以下铺叙赠物。用什么来表达一片赤诚之心呢?“遗思”,指写信。这一夜好不漫长,诗人不仅早早就束带待旦,而且还给妻写下一封信。赠何物为好呢?宝钗、明镜、芳香、素琴,件件实用,件件有意义。其《重报妻书》云:“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艺文类聚》卷三十二)“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诗人”,指《诗经·卫风·木瓜》的作者。《木瓜》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非)报也,永以为好也。”薄施厚报,用更加珍贵的东西来回报对方,以永结情谊。徐淑因病未能如约,却寄封信来,情辞恳切感人,故诗人有厚施薄报之憾,深愧于《木瓜》所表现的精神。明知这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的深情,但重要的是用以表达一点情意。 这三首诗虽各有所侧重,但所表现的都是远别时对妻依依难舍的深情。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缠绵低回,一往情深。三诗都以抒情为主,而辅以叙事,使情感更有依托,更显得真挚深厚。诗是读了徐淑的信后写的,所以颇有一些回复的话,徐说:今适乐土,优游京邑。观王都之壮丽,察天下之珍妙,得无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艺文类聚》卷三十二)不那么放心,所以第二首结云:“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徐淑读此诗后又有答诗,可参看。钟嵘评曰:“夫妻事既可伤,文亦怆怨”(《诗品》中),颇中肯。最后还应指出,这组诗是古代较早的文人五言诗,已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赠妇诗三首汉代文人五言诗,为东汉桓帝时人秦嘉作。秦嘉,字士会,生卒不详,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桓帝时为本郡上计吏。入洛阳,除黄门侍郎。病卒于津乡家。今存书二篇及赠诗五首。《赠妇诗三首》又曰《留郡赠妇诗三首》。《玉台新咏》载此诗时序曰:“秦嘉……为郡上计吏(汉郡国每年年终遣吏送簿记到京师,曰上计;所谴之吏,曰上计吏),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留别,赠诗云尔。”秦嘉作为上计吏前赴京师洛阳,千里迢迢,道路坎坷,往返须数月,于是去京师前,作者回家与妻子作别,不料妻子却因病回了娘家。思妻未见,留别未得,怅然若失,遂作诗以写情意。诗共三首,现分别言之。其一言已奉命离乡,因妻卧病,不得面别辗转反侧,独自伤心。“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人生苦短,而忧辛居多,欢会尝晚,作者对人生对生命产生一种深沉的思索和悲哀。“今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奉役远行,离妻日远,想临别见妻子一面,却是“空往复空返”,平静的叙述中包含着难以言说的惆怅。以下几句言诗人不能见妻子的种种惆怅和孤苦: 省书凄怆,临食难饭,独坐空房无人相劝伏枕长夜难眠。最后,以“循环”喻愁之无穷无尽,以“匪席不可卷”喻愁之不能收拾。皆言愁之深,愁之痛。句式多用排偶,感情真挚深沉。其二叙述自己与妻少小孤苦,婚后欢乐日少,于今又当远别,内心依恋,起伏不平。诗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苍天是公正无私的,善良的人应该得到上天的恩赐,但是我和你却倍遭艰辛,“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作者先对苍天其实是对现实提出不满,又对自己没有给妻子多少欢乐感到遗憾和自责。感情极真挚,也极动人。中八句为第二层言与妻未见之痛苦。“念当远别离,思念叙款曲”,紧承上文作者自责婚后没有给妻多少欢情,本想远行前向妻子叙述心曲,偏又遭不见,此情可悲,此苦何甚! 况且河广无梁渡,路近有丘阻,身不由己。“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作者惆怅满腹,前行踯躅,欲走还驻,欲行又停。就在这依依不舍的犹豫中,看到白云从高山上飘起,一派苍茫;听到北风在深谷中凄冽的吼叫,悲凉之感油然而生。此处情景交融,融情入景,触景伤情,感人至深。最后六句是第三层,以贞士自谓,抒发自己对妻子忠贞不渝的感情。“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自己对妻子爱情专注,用心不二。并劝妻子“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针药可以治病,故“可屡进”,而愁思与君无宜,万不可为我生愁。切切情愫,跃于纸上。其三写临去时空房独坐,赠物遗思。诗人赴远路,临行而未行,“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作者以无眠之夜来延长在家的时间。环顾空室,思念妻子,物在而人不在,实在是“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接着通过“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两句过渡到向妻子表达离情别绪:“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秦嘉《重报妻书》言其赠物均为“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足见其对妻子的爱情之深。但诗人仍嫌不足,认为这仍不足以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感情,“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最后两句点明物虽轻而情意重,“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赠妇诗三首》每篇侧重不一,各具特色,但又以“别”、“愁”贯穿,不同之中,又有一致。此外善于将别时的各种心绪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这是秦嘉这三首叙事诗的共同特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