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贺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贺麟1902—

四川金堂人
中共党员。著名西方哲学史家,以研究黑格尔哲学久享盛名于中外。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民盟中央委员等职。著译有《五十年来的德国哲学》、《黑格尔》、《伦理学》等。
字:自昭

贺麟

贺麟传略 张祥龙 晋阳学刊1985年6期


贺麟

贺麟评传
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
贺麟先生与黑格尔哲学
在哲学王国里驰骋——祝贺贺麟从事教学科研
五十五周年
王思隽 李肃东
宋志明
宋祖良
叶笃义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81页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03页
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7期
群言1986年12期
贺麟与新儒学杨君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年5
从唯心论“大师”到信奉唯物主义的革命家——
记翻译家、哲人贺麟
张祥平等人物1987年5期
贺麟前期的中西文化观与理想唯心论试探
论贺麟前期思想的特点
论贺麟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与改造
贺麟早期中西文化观评析
民国人物小传:贺麟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哲学专家贺麟学术生涯60
周年
郭齐勇
张学智
张学智
赵金元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1期
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3期
文史哲1990年1期
北方论丛1992年6期
*传记文学1996年69卷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373页
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1902—1992)李维民主编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57页

贺麟1902—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少入私塾,喜宋明理学。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6年留学美国,先后求学于美国奥柏林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1930年获哈佛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在柏林大学学习德国古典哲学。1931年回国执教北京大学,直至1955年,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所任研究员,先后担任西方哲学史研究组组长、研究室主任、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黑格尔》翻译委员会名誉主编等职。曾任民盟中央委员,第二、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著作有《德国三大哲人处国难时之态度》(1934)、《知难行易说与知行合一论》(1943)、《近代唯心论简释》 (1944)、 《文化与人生》(1947)、《当代中国哲学》(1947)、《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 (1984)、 《黑格尔哲学讲演集》(1986)等,主要译著有E·凯尔德的《黑格尔》 (1936)、B·斯宾诺莎的《致知论》(1943)、马克思的《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的一般批判》(1955)、黑格尔的《小逻辑》(1954)、B·斯宾诺莎的《伦理学》(1958)、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 (1957,合译)、 《精神现象学》(1962,合译)等。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贺麟是以他的新心学体系而闻名的。其伦理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从本体论高度论证“三纲五伦”的合理性,认为五伦是礼教的核心,而三纲则是五伦的核心,“三纲五伦”仍是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伦理规范。贺麟认为,“经济即是理智的和道德的产物”(《文化与人生》,“是代表它背后的主人公的意志、思想或道德观念的工具”(同上),道德决定经济。有些道德观念同经济活动有关,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化,“但为经济所决定的道德非真道德”(同上),“真正的道德行为乃为自由的意志和思想的考虑所决定,而非受物质条件的决定”(同上)。“三纲五伦”即是这样的真道德。五伦是中国礼教的核心,它不十分重视人与神、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特别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不十分重视宗教、艺术、科学的价值,而特别注重道德价值;因此它与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殊途同归,能够适用于现代社会。然而五伦所论述的人际关系还是相对的,它要求双方互尽道德义务,缺乏权威性,故有三纲补其弊。“三纲说要求臣、子、妇,尽片面的忠、孝、贞的绝对义务,以免陷于相对的,循环往复,给价还价的不稳定的关系中。” (同上)五伦是论人对人的关系,三纲则是论人对理、人对位分、人对常德的关系,由五伦进到三纲,即是由自然的人间的道德进展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有宗教意味的礼教,三纲更有力量。站在现代新儒家的立场上,贺麟在维护传统的同时,也力图转换传统,他提出了“假人欲以行天理”的“新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功利是道德的基础,两者不可偏废。贺麟为振兴民族学术而奋斗,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建国后他归宗马克思主义,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贺麟

贺麟1902—1991

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和翻译家。字子昭。四川金堂县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学校,1926年至1931年间留学美国、德国,曾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讲师、教授,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共党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早年融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的理性派哲学及辩证方法,以及新黑格尔主义、唯意志主义和宋明理学中程朱、陆王两派,试图建立理想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主张“心物一体”、“心体物用”、“心主物从”说。提出 “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认为“知行永远合一,永远平行,永远同时发动,永远是一个心理生理活动的两面” (《近代唯心论简释》)。主张前理智直觉、形式逻辑、辩证思维和后理智直觉等四种认识方法的相互渗透与补充。提出过“华化西洋文化”、“儒化西洋文化” 的主张。建国后,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自己过去的唯心思想,并在译介黑格尔哲学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论简释》、《当代中国哲学》、《文化与人生》、《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黑格尔哲学讲演集》等; 主要译著有: 鲁一士的《黑格尔学述》,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致知篇》,黑格尔的《小逻辑》、《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等。

☚ 朱光潜   艾思奇 ☛
000037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