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贴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贴职tiē zhí

兼职。皇甫曾《赠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本秦官,求才贴职难。

贴职

贴职

宋以他官兼领诸殿阁学士等职名及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职名称贴职。如宰相执政官带观义、资政、端明等殿大学士、学士,侍从带诸阁学士,卿、监带修撰、直阁,京官带直秘阁,武臣带阁门使及宣赞舍人,各随其官职高下而有等差一。

☚ 崇政殿说书   学士 ☛

贴职tiē zhí

兼职。皇甫曾《赠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本秦官,求才贴职难。”

兼任

兼任

兼领 摄判
同时担任几个职务:一身几役
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摄 兼职 帖职 贴职
兼任很多显耀官职:兼官重绂
兼任很多重要官职:兼朱重紫
兼任吏部尚书:摄选
(一人同时担任两项或几项职务:兼任)

☚ 委任   改任 ☛

贴职

宋初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分掌藏书、校勘经籍及修史之事,合称三馆;又置秘阁、龙图阁等藏三馆真本及皇帝御集。三馆与诸阁所置修撰、直馆、直阁、校理、校勘、检讨诸职,称为馆职。他官带馆职者,称为贴职,贴为附益的意思。宋初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三等。元丰改制,不置昭文馆与集贤院,史馆并入著作局,惟以直秘阁为贴职,不经考试而任命,只作为恩数而已。政和以后增为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阁修撰、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直显谟阁、直徽猷阁、直秘阁九等。多授给大臣子弟、姻戚,钱谷文俗之吏亦有得之者,不为士大夫所重。孝宗淳熙中九等贴职著为令。后又续置直敷文阁、直华文阁、直宝谟阁、直宝章阁、直显文阁,地位在徽猷阁下,直秘阁上。南宋时集英殿修撰用以尊宠六部权尚书之补外官者,下待制一等;直阁为任帅臣、监司者贴职。

贴职

元丰改制前,它官所带职名泛称贴职。元祐以后,庶官所带职名(自直秘阁至集英殿修撰)为贴职。


职源与沿革

❶唐德宗贞元间,职事官兼三文馆职者,已有“帖职”之称(《全唐文》卷506《唐故中大夫、守尚书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史馆修撰……张公墓志铭》)。
❷北宋元丰改制前,凡职事官及非职事官带馆职、殿学士及阁学(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者,称“带职”、“加职”、“兼职”或“贴职”。如景祐四年十二月:“上欲除允元兼集贤院学士,执政言:‘故事,经科出身,虽官至给、谏,无带职者,遂罢之。’”(《长编》卷120)又如景德元年六月,边肃等二十四人“多帖三馆职”(《长编》卷56)。
❸元丰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罢馆职(《长编》卷325),引起了职名及带职制度的重大变革。自元祐后,逐渐稳定为待制以上为侍从官所带职名,修撰、直阁为庶官所带职名两大系列。其间,经历多次变化:元祐元年复馆职六等,元祐四年七月增馆阁校勘(《宋会要 ·职官》18之10),元祐五年九月十六日增集贤院学士(《玉海》卷168《大中祥符崇文外院》);绍圣二年,改集贤院学士为集贤殿修撰、直集贤院为直秘阁、集贤校理为秘阁校理,罢职事官带职,非职事官仍然可带(《宋会要·职官》18之13);元符二年减为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三等。政和三年,正式确定了庶官所带职名为贴职的称谓:“观文殿大学士至徽猷阁待制为侍从官,集英殿修撰至直秘阁、直睿思殿并睿思殿供奉官为贴职。”(《宋会要·职官》56之43)。政和六年九月十七日,增集英殿修撰、秘阁修撰,改集贤殿修撰为右文殿修撰,并直龙图阁至直天章阁,为九等贴职(《宋诏令》卷164《增置贴职御笔》)。
❹南宋,自直秘阁而上至集英殿修撰为贴职不变(《合璧后集》卷58《总阁职》所载《淳熙令》、《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


职能

职名是宋代文学高选的一种标志。内外文臣差遣带职,表明了才学、德行兼优的一种身份,与不带职差遣相比,在升迁、待遇、恩数上,均享有种种优越的地位。元丰改制后,贴职确定为庶官补外任路监司、帅守等职事官的带职,仍寓有甄别能否、显示恩宠亲疏的作用。“阶官者积岁月可至,而职名者,人主所以待天下英俊,一时甄拔之权,苟非其人,终身莫得而至也。”(《浮溪集》卷2《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贴职又是通向侍从官的必经台阶(《通考·职官》8《总阁职》)。


品位

元丰改制前贴职,需视所带为何种职名(殿学士、阁职、馆职)而定。元祐以后贴职,至政和六年已入杂压,品位明确:正六品(集英殿修撰),从六品(右文殿修撰、秘阁校理),正七品(直龙图阁、直宝文阁),从七品(直显谟阁、直徽猷阁、直敷文阁、直焕章阁、直华文阁),正八品(直秘阁)。三修撰为贴职之高等,其中又以集英殿修撰居贴职之冠,一转而为待制(《宋会要·职官》17之78)。直阁以直龙图阁为首,一转而入秘阁修撰,“为擢待制之基”(《宋史·职官志》2《直龙图阁》)。


编制

元丰改制前贴职未有规范。元祐后,贴职编制逐步趋向稳定。❶元祐元年二月为六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集贤院、直秘阁、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宋会要·职官》56之16)。
❷元祐四年、五年分别复馆阁校勘、集贤院学士为贴职(《宋会要·职官》18之10、《合璧后集》卷58《右文殿修撰》)。
❸绍圣二年四月,罢去集贤院学士、直集贤院,尚留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秘阁校理、馆阁校勘五等(《十朝纲要》卷12)。
❸元符二年十一月定为三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清波杂志》卷12、《宋会要·职官》56之23)。
❹政和三年十二月定为五等: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直秘阁、直睿思殿、睿思殿供奉官(《宋会要·职官》56之43)。
❺政和六年九月定为九等: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阁修撰、直龙图阁、直徽猷阁、直显谟阁、直宝文阁、直天章阁、直秘阁(《宋诏令》卷164《增置贴职御笔》)。
❻南宋,随着敷文阁至显文阁先后建立,又依次增添直敷文、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阁(《宋史·职官志》2)。贴职无定员。


别名

❶阁职。《合璧后集》卷58《总阁职》:“《淳熙令》:自集撰至直秘阁为贴职。”
❷寓职。《攻媿集》卷36《秘阁修撰、知绍兴府赵不流职事修举除集英殿修撰》:“俾升寓职,以玺书示勉励之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