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韦庄《浣溪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韦庄《浣溪沙》《浣溪沙》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①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②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而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又叫寒食节。柳球:古代妇女的饰物。花钿:古代妇女的首饰。即花钗。画堂:此指有画饰的厅堂。②绽(zhan):裂开、破裂。含颦(pin):皱眉。 【译文】 今天是寒食节,她清早起来,忙着梳妆打扮。发髻上斜插着柔软的“柳球”,两旁隔着鲜艳的花钿,金光闪闪,分外耀眼。她卷起闺房的珠帘,径直来到画堂之前。靠着红色的栏杆,对着初开的牡丹指指点点;站着看着,任凭高空的太阳直晒,也不肯离开栏边。只见她微微皱眉,默默不语,仿佛暗自惋惜这早逝的春天。 【总案】 这是一首惜春怀人的词。此词全采用白描手法,对闺中女子的容貌进行描绘。并且用一系列的典型动作:如梳妆、卷帘、出画堂、凭朱栏、指点牡丹等来刻划她的内心活动。通过对她多种欢快行动的渲染,表现她急盼见到情人的喜悦之情。作者有意层层铺垫,以突出“含颦不语”这一富于表现少女特征的细微动作,用画龙点睛之笔,和盘托出她因有约不来而产生的惆怅心理。其巧妙之处,明写惜春,暗寓怀人,通过惜春而怀人,二者熔为一体。 韦庄《浣溪沙》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韦庄《浣溪沙》韦 庄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①。伤心明月凭栏干②。想君思我锦衾寒③。咫尺画堂深似海④,忆来唯把旧书看⑤。几时携手入长安。 注释 ①更漏:古代计时、报时的工具——滴漏、更声。②凭栏干:倚立在栏杆旁边。③“想君思我”一句,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抒写情感,杜甫《月夜》中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便是这样的技法,清人许印芳在评点杜甫此诗时,称此法为“借叶衬花”法:“《三百篇》为诗祖,少陵此等诗从《陟岵(zhìhù)》篇化出。对面着笔,不言我思家人,却言家人思我。又不直言思我,反言小儿女不解思我,而思我者之苦衷已在言外……写闺中人,语要情悲。结语‘何时’与起句‘今夜’相应,‘双照’与起句‘独看’相应。首尾一气贯注,用笔精而运法密,宜细玩之。”(元方回撰,李麚甲选评《瀛奎律髓汇评》辑录许印芳评杜甫《月夜》语)④“咫尺”一句:语出崔郊《赠去婢》:“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⑤旧书:旧日的书信。 鉴赏 清沈雄《古今词话》记有:“韦庄为蜀王所羁。庄有爱姬,姿色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之去。庄追念悒怏。”由典故结合本词可以看出,此首《浣溪沙》是在追忆怀念昔日的红颜知己,由于是切身之痛,故作者之情真意切,发自肺腑之哀怨,在词中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别有一番动人的情味。 梅花书屋图【明】 卞文瑜 上海博物馆藏 上片开始便直点相思,“夜夜”二字点缀“相思”,更能表现出自离别之后夜不能寐的愁苦心态。在度日如年的情绪之中,在寂静的夜里辗转反侧的时候能够听见的唯有时间更替的声音,一夜又一夜的时光,匆匆而又毫不留情地溜走,而此时身边却无知心之人可诉衷肠,孤独的人除了相思,除了倾听时间逝去的声音,还能做什么呢? “伤心”冠在“明月”之前,表面写月亮的情绪,然月亏月圆自一成不变地循环往复,又何来“伤心”之说?在这里月亮只是失眠者所借用的物象而已。岁岁年年天上之玉盘恒久不变,然而昔日一起在月下海誓山盟的人却已经离去,“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江楼有感》),物是人非的悲伤情感投射到清冷的月亮身上,无知无觉的明月便也“伤心”了。在别处的人是否也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呢?可有想起自己?应该是的,彼此之间心心相印是永远不会消逝的默契,“想君思我锦衾寒”。所忆的人一定也在牵挂自己,想必也在为“我”的境况担忧吧!“想”和“思”两个动词,表达了对意中人情意的了解,因为两情相悦,所以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对方。张燕瑾《唐宋词选释》:“词中‘想君思我锦衾寒’句,一句叠用两个动词,代对方想到自己,透过一层,曲而能达。句法亦新。”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意,更有动人的效果。 上片凸显了相思之情,转入到下片,则由外在的相思转为内在的客观描述。“咫尺”是要说明与分离之人虽并非相隔万里,却有千般阻隔不得相见,“深似海”在表达相见之难的同时也暗示了背后所隐藏的不可名说的阻碍因素和自己怕无能为力。所谓“侯门一人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赠去婢》),在这里,颇能表达一番别样滋味。咫尺天涯的挫败感让人绝望,思念甚深却又万般无奈,唯有默默地重温旧时的书信,怀念逝去的幸福时光。分离之后,“咫尺”之距,却邈无消息,即使是书信,也只能缅怀旧时的了。旧时的场景历历在目,曾经相约“携手入长安”之事,恐怕永远只能是美好的憧憬。明明知道不可为,偏要在此时再问“几时”成行,表面平淡无痕,背后却饱含了极大的凄凉,在强作平淡之中,把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抒写出来,使平淡的场景字句蕴涵着真挚的深情。(张佩) 集评 明《汤显祖评:“‘想君’‘忆来’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水中着盐,甘苦自知。”(《花间集》) 清《陈廷焯:“对面着笔妙甚,好声情。”(《云韶集》卷一) 唐圭璋:“从己之忆人,推到人之忆已,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文字全用赋体白描,不着粉泽,而沉哀入骨,宛转动人。南唐二主之尚赋体。当受韦氏之影响。”(《词学论丛《唐宋两代蜀词》) 链接 《花间集》的三种南宋刻本。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人词集,《花间集》历来就多有翻刻,今传世的南宋刻本有三种:(1)绍兴十八年(1148)晁谦之校刻本,今藏国家图书馆,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据以影印出版。明代的陆元大本即依晁氏原本翻刻,清末学者吴昌绶的双照楼刻本和邵武徐氏刻本则均系从陆氏翻刻本而来。(2)南宋淳熙末年鄂州刻本。为清末大藏书家聊城杨氏海源阁所藏。清光绪十九年(1893),王鹏运《四印斋丛书》即据此影写翻刻,后来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本也依此本排印。(3)南宋开禧刻本,书中有开禧元年陆游的二篇《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曾引及陆游跋语,可知其著录者即此本。惜宋刻原本,未见近代藏书家著录,不知其存佚。 韦庄《浣溪沙》《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1。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2。 韦庄《浣溪沙》《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①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② 【注释】 ①更漏:古时视刻漏以报更,故称刻漏为更漏。唐李肇《国史补》中:“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中,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也常用以指夜晚的时间。衾,大被。②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八寸曰咫。 【译文】 我每夜每夜,为思念你难以安眠;更漏声断了,思念仍不断。望着明月,凭着栏干,追忆着我们往日在月下的眷恋。可今夜,你也一定会思念我,然而我们之间依旧各自身冷衾寒。 自从离别之后,你我不曾相见。你身居高楼画堂,与我相距很近,可仿佛远在天边。想起你,难会面,为消愁解闷,我常把你的旧书信看了又看。我看着看着,不由幻想出,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还能携手共进长安哩! 【集评】 明·汤显祖:“‘想君’、‘忆来’二句,皆意中意,言外言也。水中着盐,甘苦自知。”(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明·沈际飞:“替他思妙。”(《草堂诗馀别集》卷一) 清·陈廷焯:“对面着笔妙甚,好声情。”(《白雨斋词评》) 清·况周颐:“韦端己《浣溪沙》云: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又《谒金门》云:‘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一意化两,并皆佳妙。”(《餐樱庑词话》) 清·郑文焯:“善为谈语,气古使然。”(《花间集评注》引) 近代·丁寿田等:“《全唐诗话》崔郊有婢鬻于连帅,郊有诗曰: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故此句言伊人所居,虽近而不得见面也。此词疑亦思念旧姬之作。”(《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 【总案】 这首伤离惜别词,暗寓着韦庄爱姬被锁禁在蜀主王建的后宫里而“伤心”“想君”的思念之情。全篇突出一个“思”字,由寝不安席到对方“想我”,把郁积在心头的离愁别恨逐步推向新的高潮。作者采用暗转、暗接的手法,通过以极短的距离(咫尺)和不可逾越的鸿沟(深似海)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生动形象的艺术感受。结尾尤妙,别出新意,把一线希望寄托在茫然不可知的“凡时携手入长安”,使之余音不尽,余味无穷。 韦庄《浣溪沙》韦庄《浣溪沙》
今译 梦醒了 还留着梦中的惆怅, 一轮山月低斜。 孤灯将她的背影 映在墙上,也投在 窗上的碧纱。 噢!这里原是 小楼高阁, 情人的家。 我心里暗暗寻找 美妙章华 来形容她: 她白皙的身体, 是一枝春雪中 凝冻的洁白梅花, 她满身的香雾呵, 象是天边 簇拥的朝霞。 韦庄《浣溪沙》《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墙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①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注释】 ①谢娘:唐代有名的妓女。后用作美女的代称。 【译文】 幽梦醒来,但见山边月儿西斜。朦胧的月光,笼罩在高高的小楼上,那蒙着碧纱的小窗,反射出映照在墙壁上的孤灯的光华。一位心情愁闷的青年,正凝望着这闪光的窗口,原来这是他意中人的家。 他望着望着,不禁心驰神往,幻想那坐在灯下的美人倩影如玉似花:她象雪一样的洁白,象梅一样清香淡雅;满身香雾,衣袖飘逸,灿灿然宛若朝霞。 【集评】 明·汤显祖:“以‘暗想’句问起,见下二句形容快绝。”(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明·沈际飞:“为花钖宠。”又云:“美人洵花真身,花洵美人小影。”(《草堂诗馀别集》卷一) 近代·李冰若:“‘梨花一枝春带雨’、‘一枝春雪冻梅花’,皆善于拟人,妙于形容,视‘滴粉搓酥’以为美者,何啻仙凡。”(《栩庄漫记》) 【总案】 这是一首“寄兴深微”的艳词。上片写“觉余”后睡眼惺忪时所见到的景象;下片写“暗想”中幻化出来的心中想象的美人。词中的楼和月、人和灯、梦和花,皆景中含情、深得风人之旨。它既是现实中的生活,又是幻想中的追求;象是别有寄托,又象是纯粹抒情,反映了作者一种朦胧的理想与追求:寄托在若有若无之间,情趣在若隐若显之际。看似寻常艳语,细嚼之后,犹有余味。 韦庄《浣溪沙》韦庄《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1。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2。 【注释】 1.更漏:古时视刻漏以报更,故称刻漏为更漏。唐·李肇《国史补》:“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中,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也常用以指夜晚的时间。衾:大被。 2.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八寸曰咫。 今译 夜夜思念你呵, 相思到更漏声断, 伤心明月呵, 伴我凭倚栏干。 我猜想:你也一定 将我相念, 感觉锦被孤寒。 咫尺的画堂, 竟似海洋般浩瀚, 将你我隔在两端。 把你的书信 看了又看。 唉!什么时候 我们能携手 共赴长安? 韦庄《浣溪沙》《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1。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