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韦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2首 (词)唐· 芳草丛生缕结,花艳艳,雨濛濛,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 (词)唐·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共1首 (词)唐· 月落星沈,楼上美人春睡。 绿云欹,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 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共2首 (词)唐· 髻鬟狼藉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城一作神,一名水晶帘。) (词)唐·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 共2首 (词)唐·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 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词)唐·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共2首 (词)唐·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词)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共2首 (词)唐· 烛烬香残帘半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笼明。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词)唐·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共3首 (词)唐·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 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 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词)唐·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 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 罗幕绣帏鸳被,旧欢如梦里。 (词)唐·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共3首 (词)唐·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词)唐· ① 一名花自落,一名垂杨碧,一名出塞。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饶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词)唐·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春部 共4首 (词)唐· 何处,烟雨。 隋堤春暮,柳色葱茏。 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 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 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 (词)唐· ① 与《河传》、《月照梨花》二词同调。 锦里,蚕市。 满街珠翠,千万红妆。 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 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词)唐· 锦浦,春女。 绣衣金缕,雾薄云轻。 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 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 香尘隐映,遥望翠槛红楼,黛眉愁。 (词)唐· 春晚,风暖。 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蛾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共2首 (词)唐· 芳草灞陵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今日送君千万,红缕玉盘金镂盏。 须劝,珍重意,莫辞满。 (词)唐· 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迢递去程千万里。 惆怅异乡云水,满酌一杯劝和泪。 须愧,珍重意,莫辞醉。 共5首 (词)唐·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 玉郎薄倖去无踪。 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词)唐·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肢。 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词)唐·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词)唐·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熏。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词)唐·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共5首 (词)唐· 绿树藏莺莺正啼,柳丝斜拂白铜鞮,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绣鞍骢马一声嘶,满身兰麝醉如泥。 (词)唐·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阑,含嚬不语恨春残。 (词)唐· 欲上鞦韆四体慵,拟交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 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悴惹微红。 (词)唐·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词)唐· 惆怅梦馀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共5首 (词)唐·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词)唐·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词)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唐·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词)唐·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共6首 (词)唐·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 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鞦韆。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词)唐·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阑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词)唐·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词)唐·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词)唐·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词)唐·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雨。 君不归来情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共2首 (即鹤冲天) (词)唐· 人汹汹,鼓鼕鼕,襟袖五更风。 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 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词)唐·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 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 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共1首 (词)唐· 欲别无言倚画屏,含恨暗伤情。 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 人欲别,马频嘶,绿槐千里长堤。 出门芳草路萋萋,云雨别来易东西。 不忍别君后,却入旧香闺。 共2首 (词)唐·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 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词)唐·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 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共1首 (词)唐·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班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韦庄 韦庄836 ?—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广明元年入京应举,值黄巢军攻入长安。后逃离长安,又到江南避乱,流落十年之久。乾宁进士,授校书郎,后迁左、右补阙。天复元年投奔蜀中王建,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诗多怀乡感旧、抒发仕途苦闷之作,亦有部分作品接触到社会现实。名篇《秦妇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对官军的胡作非为有真实的描绘,但对黄巢义军亦多诋毁之词。词尤著名,语言清丽自然,善用白描手法,在花间词派中独树一帜。有《浣花集》。 ☚ 皮日休 章碣 ☛ 韦庄 韦庄836? —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元年(894)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天复元年(901)入蜀,从节度使王建为掌书记。王建称帝后,官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前蜀武成三年卒。《唐才子传》、《十国春秋》有传。事迹另见于《唐诗纪事》卷六八及《北梦琐言》、《唐摭言》等。今人夏承焘撰有《韦端己年谱》。诗有《浣花集》十卷。其词向无专集,王国维、刘毓盘从《花间集》、《尊前集》、《全唐诗》等辑为《浣花词》,存词五十四首。在五代词坛,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被奉为词家准则。张炎《词源》卷下云:“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馀不尽之意始佳。当以唐人《花间集》中韦庄、温飞卿为则。”但韦词清艳,温词秾丽。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顾宪《词论》亦云:“世以温韦并称,然温浓而韦淡,各极其妙,固未可轩轾焉。”韦庄词多直接叙述,但也有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者,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评韦词云:“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工国维《人间词话》则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 ☚ 温庭筠 司空图 ☛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玄宗宰相韦见素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蜀梼杌》等)。少孤家贫,苦读,工诗词。早年长期浪游江湘。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三年后,谏议大夫李询宣谕两川,举庄以判官随行。光化三年(900),除左补阙;编唐一百四十二人诗为《又玄集》,以续姚合之《极玄集》。十二月,奏请追赐李贺、皇甫松、陆龟蒙等进士及第。翌年,依西蜀王建,辟为掌书记,旋征为起居郎,留蜀事建。唐哀帝天佑三年(906),任西蜀安抚副使,佐建称帝,以功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晚年居杜甫浣花溪草堂旧址,后人因称“韦浣花”。卒于前蜀太祖武成三年(910)八月,谥文靖。韦庄以诗词名世。其诗今存三百馀首,除反映时局动乱及民众疾苦而外,多“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作,王粲伤时之制”(韦蔼《浣花集序》)。其早年所作《秦妇吟》在当时广为流传,时人因号庄为“《秦妇吟》秀才”。该诗凡一千六百六十六字,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诗篇,其结构之严密、语言之生动与白居易的叙事诗有相似之处。庄诗风格清丽,“体近雅正”(《唐音癸签》卷八)。擅长五、七言律绝,尤以七绝为佳,《台城》等诗是其代表作。庄词今存五十馀首,周济评为“清艳绝伦”(《介存斋论词杂著》),陈廷焯称其“凄艳人人骨髓”(《雲韶集》),但又以为“风骨稍逊”(同前),王国维则谓其“骨秀”(《人间词话》)。庄词多为闺情离愁之作,风格与温词“异曲同工”(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史称“温、韦”,并为花间词之代表。但较诸温词之“密而隐”,韦词则“疏而显”(夏承焘《唐宋词欣赏》)。韦庄用语晓畅疏朗,王国维谓其“情深语秀”“在飞卿之上”(《浣花词跋》)。陈廷焯则认为“虽不及飞卿之沉郁,亦古今绝构也”(《词则》)。夏承焘认为韦词大都作于其及第以前流落江湖之时(见《唐宋词人年谱》)。其弟韦蔼编庄诗为《浣花集》五卷。《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宋史·艺文志》等尚著录有《谏疏集》三卷、《幽居杂编》一卷、《韦文靖笺集》一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峡程记》一卷等,均佚。《全唐诗》收录其诗六卷,《补全唐诗》补一首(即《秦妇吟》),《全唐诗续拾》补二首。其《秦妇吟》长诗久佚,于近代从敦煌石室重新发现,收入近人所辑《六经堪丛书初集·敦煌零拾》中。《全唐诗》又收庄词五十四阕。事见《蜀梼杌》卷下、《十国春秋》卷四○本传、《北梦琐言》卷六、《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夏承焘撰有《韦端己年谱》。 ☚ 来鹏 司空图 ☛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花间词派”代表作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广明元年至长安应举,恰逢黄巢起义军入京,后作著名长诗《秦妇吟》,乾宁元年中进士,授校书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唐亡,劝王建称帝,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著有《浣花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五卷,收词五十二首。 韦庄 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也。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庄应举,正黄巢犯阙,兵火交作,遂著 《秦妇吟》,有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却重回。”乱定,公卿多讶之,号为“《秦妇吟》 秀才”。 韦端己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 韦庄律诗,七言胜于五言。五言如“拜书辞玉帐”、“月照临官渡”、“为儒逢世乱”三篇,略与许浑相类。至如“雪向寅前冻, 花从子后春”、“帐扃秋月, 诗楼锁夜虫”、“浪迹花应笑,衰容镜每知”、“扫地留疏影,穿池浸落霞”、“草动蛇寻穴,枝摇鼠上藤”等句,较之于浑,则声尽轻浮,语尽纤巧,而五言不可复振矣。要亦正变也。七言律如“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夜指碧天占晋分,晓磨孤剑望秦云”、“红旗不卷风长急,画角闲吹日又曛”、“心如岳色留秦地,梦逐河声出禹门”、“千年王气浮清洛,万古坤灵镇碧嵩”、“江声似激秦军破,山势如匡晋祚危”等句,声气实雄于浑; 如“残雪岭头明组练,晚霞檐外簇旌旗”、“僧寻野渡归吴岳,雁带斜阳入渭城”、“山好只因人化石,地灵曾有剑为龙”、“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等句,则对皆工巧,语皆衬帖; 至如“芳草绿遮仙尉宅, 落霞红衬贾人船”、“阶前雨落鸳鸯瓦, 竹里苔封䗖桥”、“星分夜彩寒侵帐,兰惹春香绿映袍”等句,则又入于纤巧矣。然以全集观,亦有失之太重者。绝句在唐末诸人之上。 韦相诗声调高亮,不用晚唐人细碎苦涩工夫,是此书律诗法也。韦诗调响,与晚唐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韵平平说去,遒警动人。 韦庄诗飘逸,有轻燕受风之致,尤善写豪华之景。如“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拢”、“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秾丽殆不减于韩翃。至若《闻再幸梁洋》曰:“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赠边将》曰:“手招都护新降虏,身着文皇旧赐衣”,尤为警策。但美尽言内,又集中浅淡者亦多,未免如晋武帝之火浣衣耳。 韦端己《秦中吟》诸乐府,学白乐天而未到。《闻再幸梁洋》、《过扬州谒蒋帝庙》诸篇,学李义山、温方城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 韦庄在晚唐之末,稍为官样,虽亦时形浅薄,自是风会使然,胜于咸通十哲多矣。 韦端己疏旷不拘小节,后仕王建为平章。《浣花集》 十卷,其弟蔼所编也。如“咏诗信行马,载酒喜逢人”、“树老风声壮,山高腊候融”、“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一杯今日酒,万里故乡心”、“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惟觉酒多情”,及《忆昔》、《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题姑苏凌处士庄》、《过内黄县》《南昌晚眺》、《投寄旧知》、《咸阳怀古》、《长安清明》、《古离别》、《立春日作》、《寄江南逐客》、《离筵诉酒》、《台城》、《燕来》、《令狐亭》、《虎迹》诸诗,感时怀旧,颇似老杜笔力。 韦庄流丽中感概顿挫,语关飞动。 其源出于元稹,有排比之能,无温丽之采。专为律体,时代所尚,章台清瑟,秀发遥音。七古开宕,犹存初体。 诗典雅绮丽,风致嫣然,七绝则王建、李益之亚也。 韦庄 你知道现存的唐诗中,哪一首最长吗?它就是晚唐诗人韦庄创作的长 篇叙事诗《秦妇吟》。这首诗长期失传,20世纪初,在敦煌重新发现。全诗 长达一千六百六十六字,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据说是唐 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年轻时家贫,力学不倦,才华过人。但科场一直不甚 得意。广明元年(880),他已经四十五岁了,又到长安赶考,却遇上黄巢义 军攻人长安。一直到中和二年(882),才离开长安去洛阳。中和三年春 (883)写下了著名的《秦妇吟》。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 子,即“秦妇”。通过她的述说,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 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一段历史。诗中有对所谓起义 军“暴行”的揭露,也描写了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它选择典型 的情节和场面,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艺术性很高。出于一些忌 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致此诗长期失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 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的诗,写宦游羁旅、赠答送别、咏史怀古、对景抒怀,与词的风格 大不相同,也有一些写得很好并千古传诵的,比如《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后人对韦庄的诗词评价都很高。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 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王国维认为他的词比温庭 筠好,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 己之词,骨秀也”(《人间词话》)。 韦庄 韦庄约836—910字端已,京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孤,家贫力学,广明初应举入长安,适黄巢兵至,陷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在洛阳,旋复南游,足迹几遍江南,乾宁元年(894)始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入蜀,王建开国称帝, 一切礼册诏令多出庄手,累官至吏部尚书兼平章事。能诗,有《浣花集》行世;尤工词,清疏畅利,自然秀丽,与温庭筠同领袖花间,近人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计五十五首。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端己词清艳绝伦,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又况周颐《唐五代词人考略》卷五:“韦文靖词与温方城齐名,熏香掬艳,眩目怜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 ☚ 司空图 李存勗 ☛ 韦庄韦庄曾被郑方坤称赏,与韩偓、罗隐并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其诗论与美学主张,与韩偓亦有相类似的地方。他反对或者轻视诗歌的美刺比兴和王化作用,主张恢复诗歌的审美功能和娱情功能,追求诗歌的纯美。这一美学观点,主要表现在他编选的《又玄集》和为《又玄集》所写的序言中。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屡试不第,辗转于今陕西、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乾宁元年(894)第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渝和协使,辟为判官。后升任左补阙,奏请追赐李贺、皇甫松、陆龟蒙等进士及第。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的诗多以伤时、怀古、离情、感旧为主题,充满感伤没落的情调,七绝《台城》《古离别》等,向称名作。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他曾继姚合《极玄集》之后,编选王维、杜甫等一百四十二人诗为《又玄集》,选诗二百九十七首。此书在国内久佚,今有影印日本刻本。其弟韦蔼编其诗为《浣花集》,诸书著录卷数不一,今有十卷本传世,录诗二百四十六首。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韦庄【同义】总目录 韦庄秦妇吟秀才 韦庄836~910前蜀大臣。字端己,唐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人。早年作长诗《秦妇吟》,人称 “秦妇吟秀才”。唐乾宁元年(894) 应试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嗣在朝中任左、右补阙等职。此时期主要创作诗歌。天复元年(901年) 入蜀为西川节度副使王建掌书记。朱温建后梁,劝王建称帝。王建称帝建蜀国,任佐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都由其制定。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在蜀时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建草堂为住所。此时期以创作词为主。著作盛丰,今存《浣花集》 10卷及笺表、《蜀程记》等。 韦庄863—910唐末词人、诗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入王建幕府任掌书记。王建称帝,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早年所写《秦妇吟》,是以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为内容的长诗,对起义军多加诋毁。与温庭筠合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之一。其词多反映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与离情别绪。有《浣花集》。 韦庄 韦庄约836—910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孤贫。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时值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于中和二年(882)才逃往洛阳。次年离洛阳避难江南,并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二年(886 ),北上受阻,返折婺州(今浙江金华)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次年始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天复元年(901 ),入蜀投奔王建,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 ),劝王建称帝,建前蜀政权,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后升吏部侍郎平章事。*《秦妇吟》是韦庄的代表作。其诗由其弟韦蔼编入《浣花集》,多为伤时感事之作,有对统治者荒淫腐朽的揭露,也有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韦庄作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写男女欢情、离愁别恨,自不待言,然其词“语淡而悲”,“情深语秀”,自有感人的艺术内容和特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向迪琮编《韦庄集》。李谊《韦庄集校注》,是目前最完备的注本。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收入《唐宋词人年谱》),王水照有《韦庄》(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 杨发 皇甫枚 ☛ 韦庄 韦庄约836—910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少孤贫。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时值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于中和二年(882)才逃往洛阳。次年离洛阳避难江南,并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二年(886 ),北上受阻,返折婺州(今浙江金华)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次年始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天复元年(901 ),入蜀投奔王建,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 ),劝王建称帝,建前蜀政权,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后升吏部侍郎平章事。*《秦妇吟》是韦庄的代表作。其诗由其弟韦蔼编入《浣花集》,多为伤时感事之作,有对统治者荒淫腐朽的揭露,也有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韦庄作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写男女欢情、离愁别恨,自不待言,然其词“语淡而悲”,“情深语秀”,自有感人的艺术内容和特色。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向迪琮编《韦庄集》。李谊《韦庄集校注》,是目前最完备的注本。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收入《唐宋词人年谱》),王水照有《韦庄》(收入《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2卷)。 ☚ 杨发 皇甫枚 ☛ 韦庄 083 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894)进士,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至四川投奔王建,官至前蜀宰相,被王建倚为心腹。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为住所。其诗的主题多为伤时、怀乡、感旧。律诗圆润整赡,绝句情致宛转。代表作为长篇叙事诗《秦妇吟》,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了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及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最后被围粮绝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但此诗不见本集,几乎失传,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中重被发现。他的词语言朴素自然,善用白描手法,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撰有《浣花集》,今人有《韦庄集校注》。 ☚ 皮日休 冯延巳 ☛ 韦庄 韦庄约836—910Wei Zhuang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乾宁进士,曾官右补阙,后仕蜀。唐亡后,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为宰相。 ☚ 杜荀鹤 司空图 ☛ 韦庄 韦庄约836—910Weizhuang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乾宁元年(894)进士。曾任校书郎、右补阙等职。后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唐亡,他力劝王建称帝。王建称帝后,他历任左散骑常侍、宰相等职。韦庄今传诗250余首。其长诗《秦妇吟》为其早年赴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逃至洛阳时所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因此得“《秦妇吟》秀才”之称。其诗对晚唐社会的动荡、衰败有具体反映,对人民苦难深寄同情,其写景诗也多有佳作。其诗以近体见长。长于白描,形象生动,清词丽句,婉曲动人,历来评价颇高。韦庄是晚唐五代著名词人,今存词50余首,他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其词内容不外男欢女爱、离别相思和流连光景,但却有别于当时一般的应歌之作。他的词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将自己平生羁旅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及思乡怀人之情融为一体,不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更重要的是他把词当作抒情的工具,真挚深沉,缠绵动人,故强烈的抒情性就成为韦词的最重要特色。他又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手法,使其词语言较为清淡,表达较为坦直,陈廷焯说:“词至端己,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词则》卷一)王国维不但以“弦上黄鹂语”喻其词,而且称其词“情深语秀”、“骨秀”(《人间词话》)。韦庄把文人词引向抒情的道路,这是他对词的突出贡献。有诗集《浣花集》和词集《浣花词》。近人向迪琮编《韦庄集》,合其诗、词,为通行本。 ☚ 李煜 冯延巳 ☛ 韦庄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末五代时期一位诗词兼长的著名作家。韦庄自小父母双亡,家境比较贫寒,但他读书勤苦,才敏过人,后屡试不第,贫困潦倒。45岁再到长安应举,正逢黄巢起义军攻下京城,韦庄睹事伤世,写出名篇《秦妇吟》,并因此获得“秦妇吟秀才”的称号。乾宁元年,韦庄59岁时才中进士,做释褐校书郎。公元901年,韦庄入蜀,做当时蜀地军阀王建的掌书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韦庄拥戴王建称帝,被任命为判中书门下事,后至宰相。王建开国时的制度、刑令等,均由韦庄亲自制定。三年后,韦庄卒于成都花林坊,谥号“文靖”。 ☚ 王维 韦应物 ☛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词家,并称“温韦”。早年所作《秦妇吟》为古代较长的叙事诗,有较高的艺术性。有《浣花集》十卷。 韦庄约836~910wěi zhuāng《本草纲日》兽部第50卷马(1) 人名。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瑞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以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善诗。其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著有《浣花集》。 韦庄 韦庄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乾宁进士。任校书郎。后入蜀仕王建。唐亡后,王建称帝,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有《浣花集》10卷。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虽同为花间派,但韦庄词较素淡明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思帝乡·春日游》、《女冠子·四月十七》等。其诗多写伤时、感旧、怀乡等,其中绝句蕴藉较深,如名篇《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等;律诗也较工稳。早年所作《秦妇吟》长诗,名重当时,时人因此称之为“秦妇吟秀才”。此诗对统治者的腐败有所揭露,然对农民义军持敌对态度。 ☚ 陆龟蒙 聂夷中 ☛ 韦庄836~910唐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广明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他正巧在长安应试,于是仓皇逃离,后漂泊江南。乾宁进士,曾任校书郎和左、右补缺等职。天复元年(901年)到四川投奔藩将王建。唐亡,王建称帝,以韦庄为宰相。其诗多伤时感怀,抒发仕途苦闷,如《台城》等,也有部分作品接触到现实,最为人注意的是叙事长诗《秦妇吟》,反映了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后和 “官军”反复争夺长安的战况,叙述描写都颇生动,暴露了统治阶级和官军残害人民的罪行,但对起义军多有诋毁之词。韦庄亦属于 “花间词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 “温韦” 。多写的是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但他的词风不同于温词的秾艳香软,而是疏丽清淡,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比较真挚的感情,在 “花间词派” 中,以韦庄显得最有成就。如 《女冠子》(四月十七)、《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等词颇享盛誉。著有 《浣花集》 。 韦庄about 836~910Wei Zhuangpoet and lyric writer of the former Shu in Five Dynasties.Works: A Collection of Washing the Flowers,etc. 韦庄836—910五代时前蜀诗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四世孙。性疏旷,幼能诗,乾宁进士。后飘泊江南,晚年入川,唐亡,王建在蜀称帝,以庄为相。所作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很有名。尤工词,语言朴素自然,善用白描手法,内容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著有《浣花集》、《笺表》、《蜀程记》。 韦庄约836—910唐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陕西西安市)人。宰相韦见素之后,诗中自称家贫,屡试不第。黄巢起义军入长安,他因应举而留城中,写成著名长诗《秦妇吟》,对义军多所诋毁,但对官军的残暴亦有所描述。后入蜀依附王建为纪室。王建称帝,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长于七绝,又是著名词人,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语言清丽疏淡,感情婉娈缠绵,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之一,与温庭筠合作“温韦”。有《浣花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