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贝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贝子bēizi满文beise的音译。清朝早期为“贝勒”的复数,义为众贝勒。后演变为一个单独的名词,成为清宗室封爵中的第四个等级。“贝”(bèi)变调。〔例〕他向人事科了解过金竹轩的历史。不错,他的伯父是贝子,可金竹轩刚四五岁,满清王朝就垮台了。(杂23)∣这是王府,贝勒贝子府的规制。(杂366)∣你到底是从哪座王爷府里钻出来的贝勒贝子啊?(紫48)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軟體部 > 瓣鰓 > 貝子 貝子 bèizǐ 亦稱“貝齒”、“白貝”、“海𧵅”。貝屬。殼略似三角形,體呈白色。殼頂隆起,殼口紋裂而多缺,作齒狀,光潔如瓷器。可供藥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二·貝子》:“[釋名)貝齒、白貝、海𧵅。時珍曰:‘……古者貨貝而寳龜,用爲交易,以二爲朋。今獨雲南用之,呼爲海𧵅。以一爲莊,四莊爲手,四手爲苗,五苗爲索。’頌曰:‘貝腹下潔白,有刻如魚齒,故曰貝齒。’” 贝子爵位名。早期满语意为“天生贵族”,后期为宗室的爵位号。位列封爵的第六级,即在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 贝子清爵位名。原为贝勒的复数,后贝勒、贝子成为清代两个不同等级的爵位名称。崇德元年(1636)制定新的皇族爵位,第四等为“固山贝子”,后略称“贝子”,位在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后亦适用于蒙古、回族首领。 贝子Beise清代爵位名。满语,“贝勒”一词的复数,即“众贝勒”之意。后清代定爵位时,居第四等,即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通称 “固山贝子”。 贝子 贝子爵位名。清代置。来自满语,意为王或诸侯,故而用之。其位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此爵号多用于封蒙古贵族。《历代官制概略》: “贝子: 爵位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的意思。早期满族社会中,贝子为 ‘天生’ 贵族之称。清代颁定宗室爵号,有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其位仅次于贝勒,并以封蒙古贵族。” ☚ 备箭处司矢 贝勒 ☛ 贝子 贝子清代宗室封爵称谓之一。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六等为固山贝子,简称贝子,位多罗贝勒之下,奉恩镇国公之上。 ☚ 长子 县王 ☛ 贝子 贝子清代宗室封爵名。全称固山贝子,位在贝勒下,是十四等封爵中的第六等。贝勒正妻之子降等承袭贝子。 ☚ 贝勒 国王 ☛ 贝子满族贵族称号。在贝勒之下,国公之上。 贝子清代爵位名。早期满语意为“天生贵族”,后期为清宗室的爵位号。位在贝勒之下。 贝子bèi zǐ《本草纲目》介部第46卷贝子(33)。药名。 贝子bei zihereditary title of Manchu nobility below beile 贝子bei zihereditary title of Manchu nobility below beile 贝子清爵位名。※“固山贝子”的省称。本为贝勒的复数,后与贝勒成为清代两个不同等级的爵号。清崇德元年(1636),※宗室中创制九等封爵,第四等即固山贝子。顺治十年(1653),宗室爵位增列为12等,其位次退居第6。迨乾隆(1736—1795)初期14等爵最终确立,此爵位次不变。位在※“多罗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入八分。后游牧部落蒙古及“回部”(维吾尔族)依仿宗室成例,自亲王、郡王至辅国公列为八等爵位,不计※八分,其“贝子”爵次亦列为第6。常系于人名之后,以明其人等级。 贝子清代封爵名。满语为贝勒的复数。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为“天生”贵族之意。清代皇帝宗室的第四等封爵称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前三级为亲王、郡王、贝勒。固山是满语,即清代八旗的“旗”,亦用以封蒙古贵族。 贝子满语贵族的称号,见“贝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