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豆瓣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豆瓣菜water cress十字花科(Crucife-rae)豆瓣菜属中的栽培种,一二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属名Nasturtium R.Br.,别名西洋菜、水蔊菜、水田芥。染色体数2n=2x=32~64。每100克嫩茎叶约含水分93克、维生素C79毫克及蛋白质和矿物质等。做沙拉、盘菜配料或汤料。种子含油24%,可制工业用油。 豆瓣菜 种类和品种 豆瓣菜有两个种: N.officinaleR.Br.为二倍体,2n=2x=32,栽培多;N.mic-rophyllum (Bonn.) Rchb.,为异源四倍体,2n=4x=64,栽培少。欧、美洲的主要栽培品种有绿色豆瓣菜,属二倍体,具可孕性,用种子繁殖,较耐霜冻,栽培普遍;褐色豆瓣菜,由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而成的三倍体,具不育性,不耐霜冻,产量高,栽培较少。中国的栽培品种分开花和不开花两种类型,两者形态特征无甚差异,能结子的品种因采种量少,也采用营养繁殖。 栽培技术 豆瓣菜在各种土壤中均可种植,以粘壤土和壤土较适宜,耕作层深10~12厘米,适中性土壤(pH值为6.5~7.5)。注意轮作,栽培前结合施基肥进行土壤犁翻耕耙。 豆瓣菜主要用嫩茎繁殖。如果用种子繁殖,需先育苗。中国华南地区于8月播种,苗期保持湿润,9月苗高15~20厘米后便可割取嫩茎移植,株行距3×10厘米。定植时须使种苗基部浅埋土中。 豆瓣菜的生长周期很短,从定植到采收约需20~30天。15~25℃时生长良好,20℃左右生长迅速且品质好; 10℃以下生长缓慢,能忍受短时间霜冻;30℃以上生长困难,易发生病害。基肥须充足,一般不追肥,无基肥的可在定植后追肥一次。随植株生长加深水层,至生长盛期保持5~7厘米水深。水层过深,植株易徒长,不定根多,茎叶变黄; 水层过浅,新茎易老化,影响产量和品质。豆瓣菜喜光,光照不足或栽植过密,茎叶生长纤弱。采收时,按栽培面积的1/4留种苗作繁殖用。 留种方法有两种: ❶种子留种法: 能开花结子的品种,冬春开花,春夏采种,如广西百色地区每年1月定植种苗,3月陆续开花,4~5月当种荚转黄时随熟随收。 ❷老茎留种法: 华南地区当春季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不再采收,就地留种。渡过盛夏后只有基部老茎和根系得以保存作种。就地留种应选择排水好、较阴凉的田块,留种时排去田水或在4月间把种苗移到土壤结构好、地势稍高、阴凉、有水源的旱地留种。留种期间高温多雨,虫害较多,必须及时降温,防雨和治虫。 豆瓣菜water cressNasturtium sp.,又称西洋菜,水蔊菜、水田芥。十字花科,豆瓣菜属。一二年生草本。2n=2x=32,64。原产地中海东部,南亚地区也有野生种。遍布热带地区。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都有栽培。豆瓣菜包括两个种:水田芥栽培较多;细叶芥栽培较少。根浅,茎节易生不定根,分枝多,匍匐生长。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片1~4对,卵圆或近圆形,顶端小叶较大,浓绿色,低温时变为暗紫色。总状花序,两性花,白色。长角果。种子小,褐色,千粒重0.13g左右。用种子繁殖,较耐霜冻。有一种褐色豆瓣菜是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而成的三倍体,不育.扦插繁殖,不耐霜冻,产量高,栽培少。豆瓣菜喜温暖湿润,不耐霜冻。生长周期短,仅20~30天。广州、汕头一带水田栽培较多。茎叶有辛香味,作盘菜配料或汤料。种子含油24%,可制工业用油。 豆瓣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