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谢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谢脁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初任随王萧子隆镇西功曹、文学,深得子隆赏识。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官至尚书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年)被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时年三十六岁。善书法,精于五言诗,与沈约、王融等共创“永明体”,强调声韵格律,词藻对仗,对近体诗之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永明体诗人中之成就较高。其内容多为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秀丽。与谢灵运同为南朝山水诗之代表作家,时称“二谢”,称脁为“小谢”。杜甫说“谢脁每诗堪讽诵”。钟嵘《诗品》评价谢诗:“一章之中,自有玉石”。亦善文,其《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系南北朝时散文名作,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近人辑有《谢宣城诗注》。 谢脁 谢脁464—499南朝齐著名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为主要代表作家。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秀丽清新,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等,至今脍炙人口。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唐律诗、绝句先河。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对其评价极高。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 ☚ 刘峻 丘迟 ☛ 谢脁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诗人。谢脁家世显贵,其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常侍,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少时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后长期游宦于诸王府邸之间。建武二年(495)为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脁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谢脁青年时代既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为“竟陵八友”之一,其文学创作成就在八友中为最高。其诗歌创作主要成就为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谢脁诗作的重要特点,亦是其对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后世将其与谢灵运对举,称为“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二人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小谢诗风格清峻,以抒发感情为主,玄言诗之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内容上除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和消极情绪外,亦有直抒政治抱负之作,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谢脁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创作,因而其诗作音调和谐,琅琅上口,铿锵悦耳。谢脁还善于熔裁,时出警句。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为人称道的名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之特点。谢脁的短诗富于民歌风味,耐人咀嚼,如名篇《玉阶怨》、《王孙游》等均遣词自然,音调和谐,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其辞赋和散文的成就虽不如诗,但亦有值得称道处。《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等写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赋作,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体现了赋体逐渐向骈赋过渡的特点。谢脁为永明诗人之代表,在当世便享有盛名。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脁)诗,便觉口臭。”(《颜氏家训、文章》)其对唐代诗坛有着深刻影响。杜甫赞谢脁诗:“谢脁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李白更是经常提及谢脁,“一生低首谢宣城”(清人王士禛《论诗绝句》)。《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卷,今佚。明人辑其遗佚编为《谢宣城集》。郝立权有《谢宣城诗注》。 ☚ 徐孝嗣 虞炎 ☛ 谢宣城集/谢宣城集/谢宣城诗集/谢宣城诗注 ☚ 江文通集汇注 谢宣城集 ☛ 谢脁 谢脁464—499南朝齐辞赋家、重要诗人。《南齐书》、《南史》有传。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初为太尉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萧子隆为荆州刺史,好辞赋,数集僚友,谢脁以文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后为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咨议,转中书郎。出任宣城太守,又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497)为晋安王镇北咨议、南东海太守。因告发王敬则谋反,受明帝嘉赏迁尚书吏部郎。脁妻为王敬则女,常怀刀欲报仇,脁不敢相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脁不预其谋,遭诬陷下狱而死。谢脁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主要是诗歌,同谢灵运齐名,并称“大小谢”。他的五言诗被沈约称为“二百年来无此诗也”。盛名当时,历代推崇。梁武帝“三日不读谢(脁)诗便觉口臭”,目无往古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他与沈约共创“永明”体,使诗歌的创作走向了格律化的道路。在辞赋史上,谢脁也有一定的成就。诗以声律而影响到辞赋创作,他的辞赋声律协调,正体现出向骈赋过渡的特点。今存辞赋9篇,多为残篇。赋文以写景抒情见长。抒情之作不离写景,如《思归赋》、《酬德赋》;咏物之篇亦不忘寓情,如《临楚江赋》、《游后园赋》等。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2卷,已佚。明人张溥辑《谢宣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谢晦 谢琨 ☛ 谢脁 谢脁464—499XieTiao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家大族,与谢灵运同族,故有“小谢”之称。少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任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后为明帝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回朝任吏部郎,因事牵连,下狱而死。 ☚ 江淹 孔稚珪 ☛ 谢脁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入仕后,累官至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他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死。青年时即以文学知名,曾参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的文学活动,是“竟陵八友”之一,八友中,以他的成就最高。他又是永明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对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和杜甫对他都十分推重。其文名为诗名所掩,成就亦不如诗,但他的散文和抒情小赋,文辞清美,情见乎辞,不乏堪诵佳制。诸如《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齐海陵王墓志铭》、《思归赋》等,都是文情并茂的篇章。原有集,已佚,今存《谢宣城集》为后人所辑。 ☚ 刘峻 丘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