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瓠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瓠叶

 


 幡幡瓠叶,① 幡幡摇曳瓠瓜叶,
 采之亨之。② 采摘它啊烹煮它。
 君子有酒, 君子燕饮有美酒,
 酌言尝之。③ 且斟美酒品尝它。
 
 有兔斯首, 野兔肉,是佳肴,
 炮之燔之。④ 涂泥烧,用火烤。
 君子有酒, 君子备酒好又多,
 酌言献之。⑤ 且斟美酒敬宾客。
 
 有兔斯首, 野兔肉,是美味,
 燔之炙之。⑥ 又烧烤,又炙灼。
 君子有酒, 君子燕饮有美酒,
 酌言酢之。 斟酒回敬主人喝。
 
 有兔斯首, 野兔肉,是佳肴,
 燔之炮之。 用火烤,涂泥烧。
 君子有酒, 君子备有好酒浆,
 酌言醻之。 斟酒再劝宾客尝。


 

(袁梅译)


 
 【注】 ①幡幡: 犹言“翩翩”,摇曳不定的样子。②亨: “烹”字的古体。③言: 而。④炮之燔之: 以泥包裹而烧叫炮。直接放在火上烧烤叫燔 (fan)。⑤献: 主人捧酒敬宾。古人宴宾,称献、酢(客用酒向主人回敬)、  (主人再劝宾客饮酒, 古称导饮。字亦作“酬”为“一献之礼”。⑥炙 (zhi) :用物串肉在火上烧烤。
 
 作为一首朋友燕饮之诗,它与《小雅·鹿鸣》、《大雅·行苇》所表现的燕饮场面、宴会气氛有所不同。作为天子诸侯宴享宾客的《鹿鸣》和贵族卿大夫宴享宾客的《行苇》,除了写席上饮酒和桌上佳肴的陈设外,总要描绘助兴的丝竹钟鼓之美丽动听 (《鹿鸣》) ,或席间极热烈够刺激的射箭竞技比赛(《行苇》) ,其宴会的热闹气氛、欢悦情景,甚至主要靠它们来渲染烘托。而 《瓠叶》一诗所表现的燕饮场面,没有喧嚣,没有沉醉狂热,场面有礼有节,气氛和谐谦让。
 陈子展 《诗经直解》说此诗的主人应该是一个穷困之 “士”或没落为庶人的自由民。他矜持于君子燕饮 “献、酢、酬”之礼,主来宾往,井然有序,但他的菜肴是简淡的,旋采旋烹的葫芦嫩叶,共同烧烤分食的野兔子,似乎有点倾其所有、捉襟见肘的不安。但这菜肴的简淡,全为主人劝酒的热忱所弥补; 而其倾其所有、内外忙碌的举动,更显出主人待客之真诚、可敬。所以,此诗的燕饮绝无铺张奢华、挥霍无度之感,却似朋友把盏小酌,自得其乐。
 全诗四章,首章说蔬菜与酒,二、三、四章并说兔肉与酒。酒贯穿全诗,是燕饮之主线,朋友之礼让谦和、陶然相乐从 “一献之礼”充分展示出来; 素荤分说,增强了燕饮简朴闲雅的气氛,突出了主人的好客之忱,待客之诚。
 第一章首二句,写瓠叶翻飞飘舞、摇曳不定的姿态,给人一片活脱脱生机之感,突出一个 “鲜”字。当即采下,马上烹煮,使蔬菜的鲜嫩给宾主造成跃跃欲试的印象。故第四句以一“尝”字把酒与菜一并挽住,揭开了简朴而友好的燕饮序幕。尽管葫芦叶味道不美 (《国风》有“匏有苦叶”之篇) ,但主宾之间却不以为憾,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它。
 自第二章开始,即描述主客饮酒的礼尚往来,及兴趣盎然的烧烤野兔肉,而“献”、“酢”、“酬”三次劝酒活动,清晰地记载着燕饮的进程。野兔子待客本来已算不得丰厚,诗中却再三说“有兔斯首”,尽管我们不会产生主客只吃了一只兔头的误解,但作者为何不直说全兔而特举兔首为言呢?兔头是骨多肉少的部分,令人自然联想到主人的贫瘠困窘,菜是匆匆忙忙从野外采来煮熟的,肉是捕获来的野兔,他平素常靠“野味”为生,这燕饮也充满一种简朴的野味。用泥包裹或直接投入火中烧烤,烧熟后带着烟尘,用黑乎乎的双手慢撕细嚼,与井然有序的劝酒礼节相比,似乎有点滑稽,但宾主进行得随便而认真,有礼而欢快。这三章中一献之礼进行和烧烤野兔肉的反复迭现,使君子礼让的风度和朋友甘之如饴的友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燕饮表现得别致、淡雅。
 陈子展说: “诗之音节重沓,具有歌谣形式,似出于庶人歌手。”(《诗经直解》)了解了此诗燕饮主人的生活境况,其受民歌濡染并以民歌形式来表达朋友燕饮之情景气氛,当不足为怪。在音节重沓的歌谣形式之中,诗人巧妙地以饮酒进程作为叙述时序,条理清晰;同时又安排准备和食用菜肴活动与之齐头并进,使君子爱礼之风和朋友随便简淡的“野味”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燕饮活动表现出其特有的风味和气氛。

《诗经》·《瓠叶》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瓠叶》

幡幡瓠叶,随风飘动瓠瓜叶,

采之亨之。把它采来细烹饪。

君子有酒,君子家中有淡酒,

酌言尝之。斟满一杯请客品。

有兔斯首,白头野兔正鲜嫩,

炮之燔之。烤它煨它味道美。

君子有酒,君子家中有淡酒,

酌言献之。斟满敬客喝一杯。

有兔斯首,白头野兔正鲜嫩,

燔之炙之。烤它熏它成佳肴。

君子有酒,君子家中有淡酒,

酌言酢之。斟满回敬礼节到。

有兔斯首,白头野兔正鲜嫩,

燔之炮之。煨它烤它成美味。

君子有酒,君子家中有淡酒,

酌言酬之。斟满劝饮又一杯。

《瓠叶》是一首表达主人在宴饮宾客时自谦之意的诗。《毛诗序》云:“大夫刺幽王也。上弃礼而不能行,虽有牲牢饩不肯用也,故思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焉。”显然缺少文本依据,过于迂曲。从毛传、郑笺来看,当是庶人燕饮朋友之诗。

全诗共分四章,形式上全用赋法,颇具雅诗特点,然诗中反复咏叹者多,渲染描绘者寡,又与风诗相近,故龚橙《诗本谊》谓此《小雅》“西周民风”之一。

诗首章取瓠叶这一典型意象,极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瓠叶味苦,则所食非美味佳肴可知,但主人并没有以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并取酒相待,请客人一同品尝。诗中多用代词,加快了节奏,情绪显得欢快跳跃,而首章“亨”、“尝”押韵,属阳部,更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热烈高昂的基调。

诗后三章以白头小兔为叙赋对象,从另一面极言菜肴简陋。“一物而三举之者,以礼有献酢酬故也,酒三行而肴惟一兔首,益以见其约矣”(《传说汇纂》引张彩语)。《诗经》时代,关于荤菜,有“六牲”之说,即豕、牛、羊、鸡、鱼、雁(见《礼记·内则》),在正式宴请客人的场合,据礼当备“六牲”,而兔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就如同北方谚语所谓“狗肉端不上台面”一样。明了这一点,便可看出同是宴饮之诗,《伐木》有“肥羜”、“肥牡”,《鱼丽》有“鲿、鲨”、“鲂鳢”、“鲤”,和《瓠叶》中仅有“瓠叶”、“兔首”相比,厚薄奢简尽显。正如第一章所叙述的那样,主人并没有因小兔之微薄而废燕饮之礼,而是或炮或燔或炙,变化烹调手段,使单调而粗简的原料变成诱人的佳肴,复以酒献客、酢客、酬客,礼至且意切,在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中,可以看出主宾之间确实“有不任欣喜之状”(陈延杰《诗序解》)。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来看,《瓠叶》确实算不上雅诗中的上品,但它却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在这首诗中,读者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也可以看到礼仪之邦所独有的尚礼民风和谦虚美德。基于这一点,《瓠叶》诗还是值得一读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