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解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解蔽

解蔽

解除认识上的蔽塞。出自《荀子·解蔽》。荀子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人的缺陷在于容易被事物某一方面所蒙蔽,而看不到最重要和多方面的道理。因为事物有所差异,就可能使人只见一面不见另一面而成为蔽塞,陷入片面性和唯心主义。为了解蔽,荀子强调发挥“心”的认识作用,认为“心”做到虚、静,能知道“道”,以“道”衡量一切的标准就能不受蔽塞而认识万物。他认为“道”本身是不变的,但能穷尽一切变化,所以一个方面概括不了“道”的全体。认识片面的人,只能把握“道”的一个方面,但却自以为全面地知道一切,自己迷乱自己的思想,并迷惑蒙蔽他人。他提出,“识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自觉认识到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的祸患,考虑到欲恶、始终、远近、博浅、古今等矛盾的正反两面,就能全面认识各种事物而合乎“道”的标准,事物的种种差异也就不能蒙蔽人的认识,搅乱事物本身的秩序。荀子认为,主观与片面相联系,离开“道”而主观地作判断,则不能认识福祸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 零概念   解释 ☛

解蔽

《荀子》篇名。意在克服认识上“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的片面性,从而去正确地认识自然与治国之道,是一篇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论文。本篇多举事例,特别是对各种“为蔽”之人的心态分析,写貌传神,曲达情理。如“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立人也,冥冥蔽其明也。”说明人“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种种情状,都因幻觉而造成的心疑。层次清晰,语言浑成。引《诗》是荀子文章一大特色,本篇引《诗》四处,文采斐然。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09:05